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1.实证我国有百万年人类史的化石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遗址
2.实证我国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材料是( )
A.传说材料 B.古代史籍 C.良渚等遗址 D.现代历史著作
3.《礼记》中所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可能出现在( )
A.山顶洞人时期 B.尧舜时期 C.西周时期 D.商朝时期
4.《史记》中记载:“禹于是( )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 )
A.华夏族的形成 B.中国王朝的产生 C.禅让制的确立 D.分封制的实行
5.夏桀、商纣败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制度落后 C.贵族内讧政变夺权 D.统治残暴失去民心
6.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该是( )
A.文明起源 B.国家产生 C.社会转型 D.政权分立
7.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标志。商朝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8.《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这段材料不包括的史实是( )
A.秦统一中国 B.楚汉战争 C.西汉建立 D.文景之治
9.成语“一箭之仇”、“尊王攘夷”、“老马识途”等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相关(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0.《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有一幅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秦末 B.春秋和战国 C.战国和汉初 D.秦末和春秋
11.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历史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和诸侯王商讨反击匈奴夺取河套的战略;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章。从史实来看( )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②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
1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 )
A.开通丝绸之路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休养生息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13.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时大多年幼,以致大权旁落造成严重的政局混乱。其突出表现是( )
A.地方反叛中央 B.迁都频繁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少数民族入侵
14.正确计算和识读历史年代是初中生学习历史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请你指出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是(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15.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描述的是什么时期的战乱情形( )
A.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B.秦朝末年战乱
C.西晋末年八王之乱 D.三国并立时期的战乱
16.《宋书》(公元488年成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B.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C.战国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 D.南方经济发展阻碍了南北统一
17.中医中药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提倡预防疾病的古代医学家是( )
A.黄帝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18.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如下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9.下列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比较,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人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近两个世纪 D.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20.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以下列举不属于“明智”的是( ):
A.以自己好恶评价历史人物 B.善于从遗迹、文献和传说中获取历史信息
C.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问题 D.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陶冶品格,涵养智慧
二、辨析改错(10分,每小题2分,判断1分,改正1分)
2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 】改正:
(2)战国后期,秦国蜀郡太守管仲主持修建都江堰综合性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直至今天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 】改正:
(3)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 】改正:
(4)三国时期,魏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该地区与大陆的联系。
【 】改正:
(5)《农政全书》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改正:
三、材料解折题(请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2题14分,23题16分,共30分)
22.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俟。……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
(1)材料一中“坏井田,开阡陌,”是什么意思(2分)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商君改革所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二《全球通史》中描述:“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位“新皇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分)这-开创性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2分)
材料三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为“使其整体的汉化”孝文帝推行了哪些措施 (答出一点即可,2分)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4)综合上述改革与创新,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
2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赞扬、提及)博望侯(张骞被封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
——《汉书》
(1)材料一中的“凿空”是指什么事件 (2分)
材料二
(2)请结合所学将材料二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A处是( )、E处是( )。(4分)
材料三(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以安远侯郑吉为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汉王朝的号令颁于西城,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摘编自《汉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该机构设置有什么重大意义 (4分)
材料四……中国精美的丝绸是( )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 )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说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4分)
材料五 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5)根据材料五,用一至两个关键词提炼出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目的。(2分)
四、活动与探究(共20分)
24.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完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主题探究活动。
【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篇】
图(a) 图(b)
(1)图(a)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 (2分)图(b)是东晋时期谁的书法作品 (2分)
【感受传统文化思想篇】
(2)请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8分)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A 老子 人们应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 孔子 B
C 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A: B: C: D: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只要与孔子的思想学术不相一致的思想观点,国家要限制打击它们,那些歪门邪道的思想学术没有市场后,国家的主流思想价值和法律才可明确,老百姓才会知道应该遵守什么样的思想和法律,这样才有利于治理好国家。
——摘编自《汉书》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会(2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B D C B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B A A D D B A
二、辨别改错(10分,每小题2分,判断1分,改正1分。先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并改正)
21.(1)【×】把“周文王”改为“周武王”
(2)【×】把“管仲”改为“李冰”
(3)【√】
(4)【×】把“魏国”改为“吴国”
(5)【×】把“《农政全书》”改为“《齐民要术》”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2题14分,23题16分,共30分)
22.(14分)
(1)“坏井田、开阡陌”的意思是(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分)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出一点即可,2分)
(2)郡县制(2分):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分)
(3)汉化措施: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
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
(4)改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与创新促进国家富强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3.(16分)23.(1)张骞通西域(2分)
(2)A:长安(2分) E:大秦(2分)(3)西域都护的设置,表明汉中央政权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4分)
(4)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从商贸、人员、文化三个方面回答到两点的即可,4分)
(5))友好合作、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和谐共存等。(答出一个即可,2分)
四、活动与探究(共20分)
24.(1)甲骨文 王羲之(4分)(2)A道家B仁 以德治国 C孟子 D法家(8分)
(3)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为大一统政权服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4分,言之有理即可)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2分,言之有理即可)
(4)仁爱为民的政治理念、和为贵的处世价值、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言之成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