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

文档属性

名称 轴对称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1-25 18:12:00

文档简介

《 轴对称》教案
课题
轴对称
时间
2007年11月7日
授课班级
初二、二
单位
仙居外语学校
姓名
王卫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经历丰富材料的学习过程,发展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等能力。
过程

方法
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
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审美观。
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创设情境 感知对称
通过图片欣赏,感知对称,欣赏对称美,激发求知欲,引入新课。
活动2 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通过折叠剪纸,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教师引导得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
活动3 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及对称轴、对应点
通过图片展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教师引导得出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及对称轴、对应点的概念。
活动4 认识两种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对两种图形的比较、观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活动5 练习 思考 小结 作业
通过练习、思考、归纳总结、作业,进一步巩固、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1
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图片,感知对称。
在活动中,教师说明: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轴对称有哪些性质?怎样画一个轴对称图形?怎样用坐标表示对称?这些都是本章要研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研究轴对称的相关概念。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全神贯注;
(2)审美意识和情感是否在感知对称中有所增强。
展示的图片,包括山水倒影、中外建筑、京剧脸谱、剪纸艺术、车标设计、国旗、交通标志、实物图案、动物花纹、几何图案;力求丰富多彩,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知对称、欣赏对称,增加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简要介绍,明确本章研究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活动2
问题
(1)把一张纸片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图案,试一试,你能剪吗?
教师先把长方形对折(演示如何剪纸),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让学生欣赏,然后学生自己动手按上述方法剪一剪。
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会有所发现,使学生在自己动脑、动手的操作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有利于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学生观察,互相交流,尝试着表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
教师归纳学生的表述,引导得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并板书。
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互相交流,表述其特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增强合作意识。
(3)处理练习
a:智能训练(题组)
b:联系实际,举轴对称图形的实例。
处理练习,学生举例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在剪纸中是否对折,剪纸的方法是否正确;
(2)学生在表述时是否明确“存在直线—将其折叠—互相重合“的图形特征。
通过举例,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知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3
(1)轴对称概念得出
a:学生观察:几何画板演示:一个三角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b:学生讨论:与刚刚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c:归纳轴对称的概念。
(2)
a:智能训练(四组练习题)
b:联系实际,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得出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及对称轴、对称点的概念,并板书概念。
独立完成练习,学生举例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对图形的观察是否用心
学生在表述时是否明确“存在直线—将其折叠—两图形重合“的图形特征。

通过学生观察、主动思考,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本质特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培养合作意识。
独自练习,通过学生举例,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本质。
活动4
问题
结合图形进行比较,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根据两组图形比较观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其区别。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之间的联系。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在比较两个图
形的区别时,是否明确轴对称图形表述的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两个图形形成轴对称表述的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
(2)学生在问题(2)中思考两种图形的联系时,是否运用辨证的观点认识世界,明确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
通过比较观察,相互讨论,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图形的本质特征。
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让学生运用辨证的观点认识事物,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活动5
方案设计
小结
a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b我感到困难的是......
c我学会了......
d我还感到疑惑的是......
e我发现生活中......
f我想我将......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及时指导
学生回忆归纳,教师指导。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在小结本节课时,学生是否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是否把握两个图形的本质特征。
(2)按要求独立完成作业。
这个问题参与性很强,每个学生都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思考的设计原则。设计出不同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屏幕显示发言提纲,让学生自由发言,将本节课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既学习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力求达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与不足,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时设计的教学内容属本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重点研究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为学习和研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性质、轴对称变换以及等腰三角形奠定基础。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共设置了5个活动。首先创设情景,展示图片,让学生感知对称,通过对本章内容的简要介绍,明确本章研究的内容并引入新课;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相互交流、表述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通过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比较思考,明确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其本质特征;通过及时练习、自主小结、独立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教学力求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认真观察、比较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大胆表述,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一赛五评材料之教案
单位:穆棱市第一中学
姓名:孟 维 红
课件30张PPT。我学习我快乐外语学校:王卫 2009.9.17轴对称吉祥物剪纸艺术欣赏剪纸艺术欣赏 观察你们小组剪出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或成轴对称) 。下列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若是, 有几条对称轴?  并画出 。图形图形对称轴的条数 _____ _____ _____ 对称轴的条数 _____ _____ _____ 无数条1条4条2条5条无 下列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若是,有几条对称轴?轴对称图形有(2)(1)(2)(3)(4)你能说出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吗?(5)H(6)(8)(7)、(6)、(5)、(3)、(8)A′ABCB′C′ 观察:下面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观察: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下列给出的每幅图形中的两个图案成轴对称吗?如果是,试着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找出一对对称点。喜喜FF(A)(D)(C)(B)猜字游戏 结合图形进行比较,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小组讨论1.一个图形具有的特殊性质
2.对称轴不一定只有一条1.两个全等图形的特殊的位置关系
2.对称轴只有一条1.都是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后能重合.2.可以互相转化. 你能充分利用轴对称知识用最快的速度剪出结婚用的红双喜字吗?  如图所示,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
剪下,则所得图形是( )
A.   B. C.   D. B反思与回顾: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我们应该掌握什么?3.你还有哪些困惑?1.一个图形具有的特殊性质
2.对称轴不一定只有一条1.两个全等图形的特殊的位置关系
2.对称轴只有一条1.都是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后能重合.2.可以互相转化.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