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课题名 蚕长大了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掌握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其对应功能。
教学难点 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棉签、放大镜、尺子; 学生准备:蚕的饲养盒、桑叶、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刚出生的蚁蚕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根据课前观察回答。 教师小结:蚁蚕一般黑黑的、小小的、外形很像蚂蚁等。 2.教师追问: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呢? 学生结合观察结果回答或预测。 教师谈话: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探究一下蚕的幼虫的特点吧! 【设计意图】 结合蚕的成长变化阶段,引导学生观察蚁蚕和幼蚕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再次观察和认识蚕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二、探索新知 (一)观察蚕房中蚕的生活 1.教师借蚕的口吻抛出观察重点:我的家里有什么变化? 2.教师布置观察准备和观察方法。 观察准备:蚕、蚕盒、放大镜。 观察方法: 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蚕宝宝的吃食、 排便和活动等情况,了解蚕的生活和它们的“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3.教师提醒注意事项:不要用手触摸蚕,因为它们非常柔弱。 4.教师提问:怎样知道我还活着? 学生思考后动手尝试并回答。 教师小结:蚕会爬来爬去(运动)、吃桑叶(进食)、排便,这说明它还活着。 5.教师提问: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回答。 教师小结:身子大了一些、变白了、蚕房里的丝更多了等。 6.教师出示两张蚕的身体状态的照片,并提问:你能分辨图中的蚕处于什么状态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小结:蚕的幼虫在成长过程中会伴随休眠和蜕皮的状态。 7.学生观看视频《蚕宝宝蜕皮》,直观地了解蚕蜕皮的状态。 8.教师科普蚕的蜕皮和休眠状态。 (二)探究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和特征 1.教师展示蚕的幼虫的身体照片,并提问:数一数蚕的幼虫的身体有几节?都有什么部位呢? 学生观察蚕的幼虫图片并尝试回答。 教师结合图片讲解:蚕的幼虫身体主要分成三大部分:头部、胸部和腹部。头部有个重要器官是口,胸部有3对胸足,腹部有4对腹足,尾部有1对尾足,身体周围有许多气门。 2.教师布置任务:给幼蚕喂食桑叶,观察它如何吃桑叶。 学生操作并观察幼蚕如何吃桑叶。 教师点拨讲解:蚕的口器属于咀嚼式口器,非常适于咀嚼桑叶。进食时,蚕用胸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由上到下进食桑叶,在桑叶上会留下弧形的痕迹。 3.教师继续布置任务:将蚕放在树枝或玻璃片上,观察它的运动方式。 学生观察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幼蚕的运动方式。 4.教师继续布置任务: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身体,观察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蚕对棉签的反应。 5.学生观察视频《幼蚕的身体结构》。 6.教师提问:经过刚才的探究,说说这些部位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结合刚才的探究发现并说说各部位的作用。 教师小结:口用于取食,胸足用于把持桑叶,气门用于呼吸,腹足用于爬行。 7.教师谈话: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用图画记录我们看到的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和探究动手画一画。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研讨活动,引导学生描述蚕的生命活动特点,鼓励学生观察蚕身体结构,帮助学生认识身体结构特征和生命活动相对应。 (三)研讨和拓展 1.教师提问: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根据观察和探究的发现说一说。 教师小结:刚孵化出的蚁蚕很小,像蚂蚁一样,身体很柔软;慢慢随着生长,蚕的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变得光滑等。 2.教师提问: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的环境? 学生根据观察和探究的发现说一说。 教师小结:蚕宝宝虽然有六个单眼,但视力不好。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蚕是靠嗅觉、味觉器官来寻找和辨别食物的。 3.教师提问: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 学生结合饲养经验回答。 教师小结: ①需要补充足够的食物; ②需要注意保持蚕盒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4.教师讲解一点幼蚕的养护技巧供学生参考。 5.教师布置课后任务:为蚕结茧做一些准备工作,如在蚕房中搭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为蚕结茧做准备。观察蚕吐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 通过研讨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细节观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认识蚕幼虫的外部特征以及吃食、运动等情况,并为接下来蚕的成长做好养护和观察准备。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幼蚕的身体结构以及各结构的作用。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填空题:蚕的胸部有______对足,腹部有_______对足。 答案:3,4 2.判断题: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一共蜕3次皮。( ) 答案:× 3.蚕的身体由( )部分组成。 A.两 B.三 C.四 答案:B
教学反思 在本节科学课中,我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蚕的生长变化,特别是针对蚕的幼虫阶段进行了细致的探究。通过新课导入,成功激发了学生对蚕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对比蚁蚕和幼蚕的不同,为后续的观察活动打下了基础。 在探索新知环节,我通过让学生观察蚕房、蚕的幼虫身体结构以及蚕的取食和运动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构建起对蚕的完整认识。学生使用放大镜等工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让他们对蚕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给幼蚕喂食桑叶、观察并描述幼蚕的运动方式以及用图画记录观察结果等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蚕的认识,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研讨和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总结了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并让他们思考蚕是如何感知周围环境的。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细致,表达准确。但我也意识到,在养护技巧和课后任务的布置上,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照顾蚕并观察它们的成长变化。此外,我也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科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共28张PPT)
教科科学三年级下册
3.蚕长大了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学习目标
1.知道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掌握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2.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3.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棉签、放大镜、尺子;
学生准备:蚕的饲养盒、桑叶、活动手册。
问题导入
刚出生的蚁蚕是什么样的呢?
黑黑的
小小的
有绒毛
像蚂蚁
……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呢?
观察蚕房中蚕的生活。
我和我的家有什么变化?
观察准备:蚕、蚕盒、放大镜。
观察方法:
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蚕宝宝的吃食、 排便和活动等情况,了解蚕的生活和它们的“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温馨提示
不要用手触摸蚕,
因为它们非常柔弱。
观察蚕房中蚕的生活。
怎样知道我还活着?
蚕会爬来爬去(运动)、吃桑叶(进食)、排便,这说明它还活着。
观察蚕房中蚕的生活。
大了一些
变白了
蚕房里的丝更多了
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蚁蚕)有什么不一样?
你能分辨图中的蚕处于什么状态吗?
蜕皮
休眠
蚕的幼虫在成长过程中会伴随休眠和蜕皮的状态。
蚕的蜕皮和休眠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当蚕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时,蚕就要蜕皮。蚕蜕皮前身体颜色会变得暗淡,并抬起前半部身体,一动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
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要蜕4次皮。
数一数蚕的幼虫的身体有几节?都有什么部位呢?
头部
胸部
腹部
3对胸足
气门
4对腹足
1对尾足
口
给幼蚕喂食桑叶,观察它如何吃桑叶。
蚕的口器属于咀嚼式口器,非常适于咀嚼桑叶。进食时,蚕用胸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由上到下进食桑叶,在桑叶上会留下弧形的痕迹。
将蚕放在树枝或玻璃片上,观察它的运动方式。
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身体,观察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经过刚才的探究,说说这些部位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胸足
气门
腹足
口
用于取食
用于呼吸
用于爬行
把持桑叶
用图画记录我们看到的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我看到的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日期:
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刚孵化出的蚁蚕很小,像蚂蚁一样,身体很柔软;
慢慢随着生长,蚕的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变得光滑等。
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的环境?
蚕宝宝头上虽然有六个单眼,但是视力非常不好,只能大概感受亮和暗,看不清具体东西。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蚕是靠嗅觉、味觉器官来寻找和辨别食物的。
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
①需要补充足够的食物;
②需要注意保持蚕盒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幼蚕养护技巧
幼蚕以桑叶为食,给桑叶要有一定的时间和数量,每天可以在清晨、中午、下午和晚上睡觉前各给桑叶一次,睡觉前可多放一些。
对于4~5龄大蚕可适当增加给桑叶的频率和数量。
为蚕结茧做准备
在蚕房中搭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为蚕结茧做准备。观察蚕吐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
课堂总结
蚕长大了
头部
胸部
腹部
3对胸足
气门
4对腹足
1对尾足
口
小试牛刀
蚕的胸部有______对足,腹部有_______对足。
3
4
小试牛刀
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一共蜕3次皮。( )
×
小试牛刀
蚕的身体由( )部分组成。
A.两 B.三 C.四
B
本课结束,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