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课题名 蚕变了新模样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了解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了解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能坚持长期观察,及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与同学交流过程中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初步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教学难点 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谈话并提问:蚕吐丝了,蚕房中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 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根据课前观察的发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将仔细探究一下蚕变蛹的过程以及蛹的形态特征。 【设计意图】 上节课拓展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在蚕房中搭起了支架,为蚕吐丝做好了准备。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看到了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因此,本节课导入部分开门见山,引导学生研究蚕由幼虫变蛹的过程及蛹的形态特征。 二、探索新知 (一)观察蚕变蛹的过程 1.教师谈话: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那每张图 片具体是什么过程,我们接下来通过观察仔细认识一下吧! 2.教师讲解观察准备和观察任务。 提醒学生特别观察:蚕吐丝的时候,头部有哪些典型的动作? 3.教师播放视频《蚕吐丝结茧》。 学生观看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教师小结自己的发现: ①5龄蚕,蚕的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 ②蚕依托用纸做的格子房吐丝。 ③蚕吐丝,蚕体头胸昂起,口吐丝缕,头部来回摆动,寻找可以固定蚕丝的地方。 ④用蚕丝将自己包裹起来,身体已经开始变黄变干。 ⑤蚕最终被完全包裹蚕茧里。 5.教师谈话:现在总结一下蚕吐丝前后的变化吧! 学生结合观察结果并回答。 教师小结: 吐丝前:蚕食欲下降,躯体发黄发亮,变透明。 吐丝时:蚕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吐丝后:蚕身体变小,潜伏在茧内。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能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蚕变蛹的过程”。此外,教师需提示学生关注结茧过程中蚕身体本身的变化。蚕吐丝结茧容易观察,但蚕身体的变化往往容易被学生忽视。 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1.教师提问:观察蚕茧,说说蚕茧的形状、大小、颜色分别什么样? 学生分点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蚕茧大多是椭圆形的,大小不一,颜色也不一样,有白有黄。 2.教师谈话:推测蚕茧里的蚕蛹的样子。 学生先说说自己猜测的样子。 教师布置第一个活动:拿着蚕茧摇一摇,听听声音。 学生操作并说说能否听见里面有东西在动。 教师布置第二个活动:对着光亮照一照,看看能看见什么? 学生操作并说说看见什么形状的物体。 3.教师谈话:现在揭秘,请你们小组合作轻轻剪开蚕茧,借助放大镜观察蚕蛹。 学生合作完成观察,并记录蚕蛹的身体形状、身体颜色和构造等特征。 4.学生观看视频《观察蚕蛹》。 5.教师谈话: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蚕蛹的样子。 学生画一画蚕蛹的样子。 6.教师利用图示介绍蚕蛹的身体结构。 7.教师详细科普蚕蛹的特征。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多种方法观察蚕茧和蚕蛹,帮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这是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此外,教师还需启发学生采用观察蚕的幼虫的方法,与蚕的幼虫比较进行观察,从而更好地认识在蚕的一生中,蚕是幼虫,蛹是蚕生命的另一个发展阶段。 研讨与拓展 1.教师展示蚕蛹和幼蚕的图片并提问: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学生观察比较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利用表格总结蚕蛹和幼蚕的异同。 2.教师提问: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并回答。 教师小结:蚕蛹会变化,因为有个成语叫做“破茧成蝶”,所以我们推测蚕蛹会长出翅膀。 3.教师提问:蚕茧对蚕蛹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结合观察思考并发言。 教师小结:蚕蛹是蚕的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的过渡,一般情况下不会动。蚕茧在蚕蛹不会动,没有反抗能力的情况下,将蚕蛹裹住,防止蚕蛹被鸟类等其他动物吃掉。 4.教师提问: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一生中也会经过蛹的阶段? 学生发散思考并回答。 教师结合图示展示蝴蝶的生长变化。 教师播放视频《蝴蝶的一生》。 【设计意图】 讨论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前面的重点知识,三个问题各有侧重点,分别和蚕蛹和幼蚕的异同、蚕蛹的后续变化预测和蚕茧的作用有关,这一环节会锻炼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的能力。拓展部分内容则会帮助学生构建对昆虫共同特征的认识。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蚕蛹呈纺锤形状,深褐色,同样分成头、胸、腹三部分。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填空题:蚕蛹的身体分为头、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答案:胸、腹 2.判断题:蚕蛹的身上看不到环节,找不到眼睛和足。( ) 答案:× 3.观察蚕茧和蚕蛹,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蚕茧里有蚕蛹和蜕下的皮 B.与蚕宝宝相比,蚕蛹的身体外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C.蚕蛹不吃不喝,触碰时也不动,所以它是没有生命的 答案:C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和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充分参与了蚕变蛹过程的探索。利用视频展示蚕吐丝结茧的详细过程,让学生清晰观察到蚕在吐丝时的典型动作,如头部来回摆动寻找固定点等,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摇一摇、照一照蚕茧,再剪开蚕茧观察蚕蛹,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他们对蚕蛹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虽然学生观察了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但在对蚕茧形状、大小、颜色的观察上,部分学生仍显得不够细致,导致描述时较为笼统。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引导他们更加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对象。其次,在比较蚕蛹与幼蚕的异同点时,部分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只局限于外观上的比较,未能深入挖掘两者在生命活动等方面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时,问题设计得不够开放,限制了他们的思维。 此外,虽然拓展部分的内容丰富了学生对昆虫生命周期的认识,但由于时间限制,部分学生未能充分理解和吸收这部分知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讨论和探索。 总的来说,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但在观察能力和思维引导方面仍有待加强。(共28张PPT)
教科科学三年级下册
4.蚕变了新模样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学习目标
1.知道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2.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坚持长期观察,及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活动手册。
问题导入
蚕吐丝了,蚕房中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
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的呢?
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蚕变蛹的过程
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观察准备:
蚕、硬纸板搭的格子房。
观察任务:
重点观察蚕的行为及丝的特点。
特别观察:蚕吐丝的时候,头部有哪些典型的动作?
我的观察发现
5龄蚕,蚕的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
蚕依托用纸做的格子房吐丝。
我的观察发现
蚕吐丝,蚕体头胸昂起,口吐丝缕,
头部来回摆动,寻找可以固定蚕丝的地方。
用蚕丝将自己包裹起来,身体已经开始变黄变干。
我的观察发现
蚕最终被完全包裹蚕茧里。
说一说蚕吐丝前后的变化。
吐丝前:蚕食欲下降,躯体发黄发亮,变透明。
吐丝时:蚕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吐丝后:蚕身体变小,潜伏在茧内。
观察蚕茧,说说蚕茧的形状、大小、颜色分别什么样?
形状:椭圆形。
大小:大小不一,长约3~4 cm,
宽约2 cm。
颜色:白色、黄色等。
推测蚕茧里的蚕蛹的样子。
①拿着蚕茧摇一摇,听听声音。
②对着光亮照一照,看看能看见什么?
能听见里面有东西在动。
能看见有个纺锤形状影子的物体。
轻轻剪开蚕茧,借助放大镜观察蚕蛹。
身体形状?
身体颜色?
身体构造?
……
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蚕蛹的样子。
头
胸
腹
复眼
胸足
触角
翅
气门
体节
知识点:蚕蛹
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锤,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
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蚕蛹与幼蚕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有眼
身体有体节
每个体节上有1对气门
蚕蛹的身体缩短了,不吃、不爬行颜色由青白色变成深褐色
身上的环节减少
腹部的足消失已有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蚕蛹会变化,因为有个成语叫做“破茧成蝶”,
所以我们推测蚕蛹会长出翅膀。
蚕茧对蚕蛹起到什么作用?
蚕蛹是蚕的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
的过渡,一般情况下不会动。
蚕茧在蚕蛹不会动,没有反抗能力的情况下,将蚕蛹裹住,防止蚕蛹被鸟类等其他动物吃掉。
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一生中也会经过蛹的阶段?
幼虫期
蛹期
成虫期
蝴蝶
卵期
课堂总结
蚕变了新模样
蚕蛹
纺锤形
头、胸、腹
深褐色
小试牛刀
蚕蛹的身体分为头、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胸
腹
小试牛刀
蚕蛹的身上看不到环节,找不到眼睛和足。( )
×
小试牛刀
观察蚕茧和蚕蛹,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蚕茧里有蚕蛹和蜕下的皮
B.与蚕宝宝相比,蚕蛹的身体外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C.蚕蛹不吃不喝,触碰时也不动,所以它是没有生命的
C
本课结束,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