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 历史
2025.1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造址。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2.《礼记》中所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可能出现在( )
A.山顶洞人时期 B.尧舜时期 C.西周时期 D.商朝时期
3.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分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4.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些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其样式和纹饰与夏商时期中原及长江中游各文化遗址的同类器物相似或一致,这表明( )
A.中华文明源起黄河和长江流域 B.夏商时期的手工业高度发达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性 D.当时中原与四川有直接联系
5.小华同学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内容时,制作了下面的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早期国家的出现 B.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D.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6.某同学在读书时做了如下摘要。据此可知,这四位思想家都( )
老子 主张:为无为,则无不治 孔子 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墨子 主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韩非 主张: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A.认可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B.宣扬了以法治国的主张
C.满足当时统治阶级的需求 D.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略
7.“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天府”是人们对成都平原富庶的美誉。这一美誉得益于( )
A.铁犁牛耕广泛使用 B.大禹治黄河水患
C.商鞅变法鼓励生产 D.李冰修建都江堰
8.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历史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和诸侯王商讨反击匈奴夺取河套的战略;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章。从史实来看( )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②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
9.秦朝在地方彻底废除了“封诸侯,建藩卫”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度,郡县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和考核。秦朝推行这一制度意在( )
A. 强化经济管理 B. 实行思想控制
C. 加强中央集权 D. 防止外戚专权
10.观察分析如图,此柱状对比图反映了西汉初期存在着什么问题( )
A.经济问题 B.王国问题 C.税收问题 D.边疆问题
11.下面是西汉前期人口数量变化表。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时间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汉武帝前期
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1500—1800 3600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江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 D.政府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12.司马迁的《史记》将历史人物列入本纪(帝王)、世家(诸侯、贵族)、列传(文武大臣、名人等)。他将来自社会底层的陈胜归于“世家”一列,这说明了( )
A.陈胜是诸侯或贵族的后代 B.陈胜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C.司马迁肯定陈胜反抗暴政 D.《史记》对人物随意归类
13.“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描述了一支商队经由河西走廊前往西域的画面。这一画面反映的是( )。
A.蒙恬北击匈奴 B.丝绸之路贸易
C.秦始皇南征百越 D.东汉光武中兴
14.某历史剧组要拍摄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一组镜头,以此体现东汉中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社会混乱的景象。下列符合剧中要求的素材是( )
A.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B.王莽改革引发动荡
C.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统治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5.理清线索有利于把握历史知识。下图线索的主题是( )
A.东汉的兴衰 B.西晋的政治黑暗 C.西汉的兴盛 D.北魏的建立和灭亡
16.下列关于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当时的社会统治都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 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17.有学者统计,自西汉至南北朝官府藏书量:西汉以前共1033部,东汉1100部,三国1122部,晋2438部,南北朝7094部。这说明,造纸术的发明( )
A.提高了纸张的质量 B.促进了各国文化交流
C.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D.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
18.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你认为他们探究的时代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短暂繁荣的历史时代
19.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描述的是什么时期的战乱情形( )
A.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B.秦朝末年战乱
C.西晋末年八王之乱 D.三国并立时期的战乱
2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当时的台湾被称为( )
A. 台湾 B. 流求 C. 夷洲 D. 楼兰
21.下列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比较,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近两个世纪 D.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22.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西北少数民族陆续入主中原,内迁……胡床、椅子,方凳、回墩等高型坐具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与中原家具相融合,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了渐高型家具……人们的坐姿也变得比较随意,蜷腿坐,盘腿坐等大量出现。材料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 )
A.民族间的交融 B.君主专制加强
C.南北实现统一 D.经济快速发展
23.对下列图片反映信息的解读. 最恰当的是( )
秦始皇陵兵马俑 北魏陶俑 龙门石窟
A. 我国石窟艺术不断发展 B. 我国古代善于吸收外来艺术
C. 我国雕塑艺术的多样性 D. 我国木结构建筑艺术的发展
2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农谚,如“春分种豆,秋分种麦”“过了芒种,不可强求”等。这表明作者主张农业生产( )
A.要充分利用土地 B.要重新选育良种
C.要顺应天时地利 D.要改进生产技术
25. 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生学习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门专门的艺术
B.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C. 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D. 北魏郦道元写出了《水经注》一书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2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五六千年前,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阪泉激战,蚩尤战败,归附炎黄部落联盟。
【 】改正:
(2)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 】改正:
(3)《农政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改正:
(4)383年,前秦君主苻坚和西晋军队隔淝水对峙,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 】
(5)东晋绘画名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女史箴图》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
【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2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在于分封制。如今终于实现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的进步性。(4分)
材料二 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中夹集权制度加以完善,并推行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皇帝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环节构成及其历史影响。(4分)
材料三 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代的“大一统”思想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实现“文化的一统”的做法。(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汉字书写材料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字曾使用过的书写材料。(3分)
材料二
目录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卷二 夏本纪第二……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 老子韩非列传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部史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4分)
材料三
A.汉代耧车(模型) B.《齐民要术》 C.《论语》
D.《伤寒杂病论》 E.《洛神赋图》(部分) F.《兰亭集序》(部分)
(3)根据材料三,按照下列中的分类,将图片的序号分别填写到相应的位置。(3分)
科学技术:
思想典籍:
书画艺术: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2分)
四、合作探究题(14分)
29.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疆域辽阔,历代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都展现了无限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基本模式。
——摘自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实施① ,削弱诸侯国势力
经济 统一以② 为标准货币和度量衡 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得到了改进,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材料三: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等、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材料四: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南朝梁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连延的房屋),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摘编自万绳楠《江东桥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1) 将材料一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二写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生产工具。(3分)
① ② 工具:
(2)请列举两位东汉时期的名医。(2分)
名医: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田美土肥”现象的原因。(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B B C B D D D C B B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B C B A C B A B C B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26.(1)× 把“阪泉”改为“涿鹿”
(2)√
(3)× 把“《农政全书》”改为“《齐民要术》”
(4)× 把“西晋”改为“东晋”
(5)×;把“阎立本”改为“顾恺之”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26分)
27.(1)进步性:避免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安定统一。(4分,任答2点即可)
(2)环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或中央政府机构);郡县制(或地方行政制度)。(3分)影响: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1分)
(3)意义: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以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4分)做法:“尊崇儒术”(2分)
28.(1)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丝帛、纸。(4分,任答4点即可)
(2)《史记》(2分);韩非子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
(3)科学技术:ABD思想典籍:C书画艺术:EF(6分,1点1分)
(4)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继承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四、合作探究题
29.
(1)①推恩令;②半两钱 铁农具和牛耕。
(2)张仲景、华佗。
(3)原因: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东晋政府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政策支持;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④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4)重要因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合理的政策和制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人口的流动和民族交融等。(至少答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