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2 17:15:39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典型事例,学习母亲的高尚美德。
2.找出议论抒情的句子,理解其含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3.体会本文平实、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4.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
1944 年4月 10日,延安各界代表 1 000 多人产聚杨家岭大礼堂,以空前隆重的仪式,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追悼大会。逝者既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也不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抗日英雄,而是一位平凡而普通的母亲。
毛泽东挽联
中共中央挽联
情境创设: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能够在去世之后受到如此的礼遇,并被称为“贤母”和“完人”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跟随朱德,来到追悼会的现场。认识和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钟太夫人。
任务一:为钟太夫人撰写悼词。
情境创设:追悼会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开始,全体起立默哀。主祭人朱德、康克清就位,敬香献爵。然后由谢觉哉代读朱德祭文。这篇祭文便是曾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刊登在《解放日报》上现收录在语文教科书中的《回忆我的母亲》。同学们已经聆听了这篇真挚感人的文章,这不仅是一篇悼文,也是一篇典型的回忆性散文,写了很多母亲的故事。
快速默读课文,勾画时间节点,找出每段关键句子,总结母亲事例,旁批上母亲在事例中表现得品质。
时间 母亲所做(或: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个性品质
作者小时候 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1885~1900年前后 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1905 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
有远见,力图摆脱贫困和压迫
1900~1905年
时间 母亲所做(或: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个性品质
1908年 深明大义
1919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1937年 热爱劳动、勤劳
1943年 高龄仍“不辍劳作”
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热爱劳动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勤劳
1924-1927年
勤劳
第一个层面(2-7) 贫苦的家境中
第二个层面(8-13) 广阔的社会背景
贤母
完人
1895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 地加租子,由于阴谋未能得逞, “ 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 退佃, 逼着我们搬家”。 “ 在悲惨的情况 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 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 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 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 遇。” “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 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 更强烈了”。
刚毅、倔强、爱憎分明、坚强不屈
作者围绕“勤劳”选取了母亲的几个典型事例,让你最感动的是哪件事?
请同学们根据母亲的为人,为钟太夫人撰写一段简短的悼词。
示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钟太夫人(悼文标志):她用女人赢弱的双肩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用勤劳的双手养活八个儿女,支撑着二十多口人的大家庭。为了摆脱受人欺负的家族命运,她节衣缩食,培养出了一个民族的英雄!他是英雄的母亲,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劳动人民的母亲。(事例+颂词)
任务二:心理速写,替朱总司令说说心里话。
1、朱德为什么不直接写母亲的外貌、贤淑的品质,而是围绕勤劳来写呢?
2、文章中直接表露朱德无比沉痛心情的句子只在开头和结尾呢?
“她比一般妇女要高大一些,强壮一些,裤子和短补上,左一块右一块都是补丁,两只手上突显着粗粗的血管,由于操劳过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头发在后颈上挽成一个发髻,两只大大的褐色眼睛里充满了贤惠,充满了忧愁。”
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勤劳
一、突出人物形象
二、特殊的背景
公开发表
政治色彩
中国最广大
工农劳动者
英雄的母亲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汉族,四川仪陇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隐忍 克制
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对母亲的评价、议论和饱含深情的句子,勾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含义。
议论句 含义及其作用
(1)(第13段)“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2)(第15段)“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3)(第16段)“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议论语句表深情
结构上:位于段首,是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内容上:从上下文看,前面是回忆往事,后面抒情议论,意味着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呼应前文。
母亲是“平凡的”农妇,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大众的深情融汇在一起,深化主旨。
1、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桃水桃粪。
2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3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质朴语言见情长
还字
见情
我应该感谢母亲 :
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
她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给了我勤劳的习惯 ;
她教给我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 :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到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情景创设:站在祭台之上,听到谢觉哉代读自己撰写的悼文《母亲的回忆》时朱德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根据课文内容,替朱总司令把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任务三:回归1944,
读懂朱德写作的目的。
在这篇文章中除了回忆母亲,还回忆了什么?
幼年受母亲熏陶养成好习惯,帮助母亲干农活
离开母亲读书
发奋求学
抱民主科学思想,离开家乡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加入共产党
母亲逝世
走上革命道路三十多年
明线:
母亲的“勤劳”品质
暗线:
“我”的成长经历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 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朗读篇尾,理解作者高远立意
情景创设: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你是1944年的一名中学生,读此文章你会有什么感受?
是一篇写给逝世者的充满悲伤的悼文。
是一篇回忆母亲美好品质的散文。
是一篇写给和母亲一样广大劳动者的热情洋溢的颂文。
资料:钟太夫人追悼会上一八集团军司令部的唁电称:“惊悉钟太夫人让报,敌后军民,咸深哀痛!太夫人毕世勤劳,殚尽心力,抚育革命领袖,功在民族国家,楷模失瞻,德操长存,图蔚冥漠,莫如继志,当取太夫人遗训,教育三军; 以对敌之胜利,望风遥奠。
朱德母亲去世之日,正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已显露于东方之时。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追悼大会,是号召大家以朱德母亲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争取抗战的胜利,同时也是树立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相信同学们结合背景读懂了这个“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的儿子深深愧疚背后的博人胸怀,也读懂了朱德写作此文的更深层次用意是激励广大劳动人民;二是坚持抗日,为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民争取更美好的明天。这样的话看来是大话、空话,但是一且放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放在真真切切的朱德身上,就成了鲜活的文字。
回到2023年,在经济繁荣、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作为中国学生更需要树立这种勤劳奋斗的精神,弘扬自强自尊、甘于平凡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