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1.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
2.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歌声振林樾。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色空蒙雨亦奇
牧童骑黄牛
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出 塞
王昌龄
1.诗的题目是“出塞”,那“塞”是什么意思?
边关要塞。
“出塞”又是什么意思呢?
到边疆戍守边关。
任务一:解诗题,明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任务二:读准音,初理解。
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出塞》,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人未还
飞将
不教
huán
jiàng
jiào
回来
将领
使、令
多音字:
2. 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出节奏感。
1.思考:理解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任务三:读懂诗,悟诗情。
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回来。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古诗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思考一下,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保家卫国
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将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想一想都有谁在盼着远方的将士归来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
可怜的妻儿……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4.借助注释,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
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资料1: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无数青春生命葬身黄沙大漠,无数家庭破碎凄清。
资料2:西汉时,匈奴犯境,民不聊生。英勇善战的将领参军抗击匈奴。他们舍生忘死,屡建奇功,终于赶跑了匈奴,消除了北方的边患。
了解时代背景
李广,汉代名将,善骑射,爱民如子。他一生与匈奴交战70多次,均获大胜。匈奴称他为“飞将军”,对他闻风丧胆。
龙城飞将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
读一读后两句诗,说说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能征善战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读一读。
拓
展
延
伸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业布置:
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学习后两首诗爱国诗《凉州词》
和《夏日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