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忆读书 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忆读书 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8 18:0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有你在,灯亮着。一代代的青年读到你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巴金
冰心(1900年-1999年)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她的文章多以童心、母爱、自然为主题,文字清新明媚、玲珑剔透。其主要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橘灯》、《冰心诗集》等。
25 忆 读 书
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哪几个方面来回忆读书的?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不添字、落字。
我会读
舅 斩 凯 葛 浒 传 着 鲁 煞
寇 贾 卷 刊 琐 栩 呻 某
我会写
舅 津 斩 限 凯 葛 述
贾 衰 刊 琐 朴 篇 某
会读词
水浒传 荡寇志
诸葛亮 贾宝玉 鲁智深
栩栩如生 烦琐 索然无味 一知半解
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
消遣
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
寻找感兴趣的事来打发空闲。
形容事物枯燥无味。 。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词语解释
俗语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
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2.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按照时间顺序写作
本文以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忆”是行文的线索。
表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到了中年以后……
浏览课文,思考:
你认为哪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指开卷有益
指博览群书
指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
第一部分(1) 忆读书:好读书
第二部分(2—8) 忆年少:读书好,多读书
第三部分(9—10) 忆晚年:读好书
第四部分(11—12) 忆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段落划分
时间顺序
1、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3、没有一点儿趣味。
4、比喻为不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
有真实感情。
2、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5、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惆怅。
整理冰心书单
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然后根据课文整理一份冰心的书单。
作 者 朝 代 作 品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水浒传》
吴承恩 明 《西游记》
曹雪芹 清 《红楼梦》
借助书单,说一说冰心奶奶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红楼梦》(曹雪芹)
《西游记》(吴承恩)
《封神榜》
《荡寇志》
评一评冰心的最爱
文中写了这么多书,你认为作者最喜欢哪一本书?用“——”划出相关语句,结合重点词谈谈自己的理由。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极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起初兴趣不大
到了中年才体会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中所包含的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思考: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
冰心读了许多书。
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读好书,挑着读,选着读。
读书好在哪里?请你默读第2-10自然段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试着概括一下。
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从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获得了愉悦的享受。
读《三国演义》:
好处一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恋恋不舍、无可奈何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为书中人物伤心
津津有味 息息相关 恋恋不舍
欣欣向荣 滔滔不绝 心心相印
词语积累(AABC式词语)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被书中人物的形象、性格打动。
读《水浒传》: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读《红楼梦》:
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命运深有感触。
思考:作者十二三岁时与中年以后为什么会对红楼梦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由童年时只注意身边的人和事,到中年后对社会有了自己的认识。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读现代的文艺作品:
优美的文字使作者心旷神怡。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结合上面对作者读书体验的分析,你来总结一下“读书的好处”吧!
好处一:
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了解了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
读《三国演义》:
……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好处二
……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了解了一个朝代和家族的历史
读《红楼梦》:
好处二: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结合上面对作者读书体验的分析,你来总结一下“读书的好处”吧!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好处三: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好处三
讨论:为什么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由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可知她所读的书多是文学类书籍,这类书中往往渗透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文学作品常借助对社会现象的再现,神东深刻地揭示人性或社会发展的规律,给人以启迪。而旧时的品德教育课程,只是将传统的道德观,用概括的语言笼统地表达出来,不易为儿童理解和接受,且有很大的局限性。
结合上面对作者读书的分析,你来总结一下为什么会说“读书好”吧!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再次齐读第8自然段,找到“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总的来说
总结概括的作用
“读好书”,在作者眼中好书的标准是什么?请你速读第9自然段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试着概括一下。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挑着读,选着读: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书才是好书。
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说一说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拓展:齐声朗读本课的中心句,然后编一句号召大家读书的标语吧!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闻天下事,读天下书。
精读好书,点亮心灯。
朗读作者对童年时代读书的回忆时,语速要放慢,感情要充满怀念。读到第三自然段到最后一句话时,要读出作者的恋恋不舍和无可奈何的心情。读最后一句话时,要用语重心长的语气。
朗读指导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 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