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测试分值: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一、积累运用。 (50分)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là bā zhōu( )那甜nì( )的滋味还未从唇边散去,热闹的春节就到了,那胖胖的 jiǎo zi( ),翡翠一般的 suàn( )瓣儿,火红的春联,一张张笑 yíng ying( )的脸和小fàn( )热情的叫卖声,交织出了春节特有的欢快。
2.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5分)
( )歌( )舞 随( )所( )
( )面( )方 行( )积( )
独出( )( ) ( )无分( )
(1)解释画“ ”的词语:
(2)写出画“ ”词语的反义词:
3.选词填空。(3分)
即使……也…… 虽然……但是…… 除了……还……
(1)在腊八这天,家家( )要熬腊八粥,( )要泡腊八蒜。
(2)( )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在灶边好久了,( )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3)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 )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4.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正确意思。(5分)
(1)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 )
A.风光景物 B.情景 C.看样子,表示推测
(2)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 ( )
A.热闹,体面 B.风景,景色 C.繁华景象
(3)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
A.扰乱 B.混合,掺杂 C.搅拌调和
(4)轻烟散入五侯家 ( )
A.五个姓侯的 B.五个被封侯的 C.泛指权贵豪门
(5)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
A.文章 落下 B.花纹 落下 C.花纹 凋谢
5.按要求完成句子。(8分)
(1)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列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北京是城市。 北京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北京过年分外热闹。
(2)锅中的粥,有气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用修辞手法写句子)
(3)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仿写句子,用上加点词语)
(4)春节在正月十九了结了。(修改病句)
6.根据所学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5分)
(1)《北京的春节》是以时间为经线,以( )为纬线展开的。
A.地点 B.人们的活动 C.人物
(2)《藏戏》一文是以( )的结构来组织全文的。
A. 总—分 B. 分—总 C. 总—分—总
(3)对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城里到处都飘飞着落花。
B.春天的京城里没有地方飘飞着落花。
C.春天的京城里到处是落花飘飞。
(4)《迢迢牵牛星》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
A.泣涕零如雨 B.相去复几许 C.脉脉不得语
(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
A.地白 B.树栖鸦 C.冷露
7.课文回顾。(16分)
(1)《北京的春节》一文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紧接着详细描写了过春节的三次高潮:① ② ③
(2)《腊八粥》以 为线索,写了八儿 粥—— 粥——猜粥—— 粥的情节,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3)《寒食》最后两甸是 、 其中一个“ ”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显出了封建等级的森严。
(4)叠词的使用是《迢迢牵牛星》中的一大特点,请你写出诗中含有叠词的任意四句: 、 、 、 。
(5)当看到小明不学习时,你会用《长歌行》中的“ 、 ”来劝说他。
8.口语交际。(3分)
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近年来,一直有以下两种不同
观点。你赞同哪一种 请简述理由。
观点1: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受到保护
观点2:时过境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被沟汰也很正常
二、阅读理解。(20 分)
1.课内阅读。(10分)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元宵节,处处悬灯结(jiē jié)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chi zhl)而关丽。有名的老铺(pú pù)都要挂出几百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一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
(chuán zhuàn)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1)用“ ”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2)照样子,写词语。(3分)
各式各样(ABAC式)
(3)在文中方框里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4)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元宵节的灯,其中描写灯数量多的词是 ,描写灯种类多的词是 ;写灯数量多、种类多是为了突出“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分)
2.课外阅读。(10分)
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搏。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但是,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使多少人大惑而不得其解,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
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秦川大地:一抹黄褐的平原;(辽 廖)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橡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 涌)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 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碌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jīn jìn)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guǎng kuàng)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摸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愣”的民众! 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地痛苦地妊娠,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或注音,画“√”。(2分)
(2)“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1分)
A.表示话题的转变 B.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C.表示插说
(3)在文中用“﹏”画出有关陕西人外貌的描写。(2分)
(4)除了秦腔,陕西人生命中的其他四大要素是什么 (2分)
(5)被评论为“大喊大叫”的秦腔为什么几百年来依然兴盛 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
三、习作天地。(30分)
民间传说是本土民间文化的精华,它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你的家乡有什么民间传说 请你选择一个,用自己的语言讲给我们吧。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1.腊八粥 腻 饺子 蒜 盈盈 贩
2.能 善 心 欲 四 八 善 德 心 裁身 文
(1)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约束。 (2)腰缠万贯
3.(1)除了 还 (2)虽然 但是 (3)即使 也
4.(1)B (2)A (3)C (4)C (5)B
5.(1)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2)冰层下的河水,偷偷地向前流着。
(3)当你感到迷茫时,不要自怨自艾,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怨天尤人,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4)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6.(1)B (2)C (3)C (4)B(5)B
7.(1)腊八 除夕夜 元宵节 (2)八儿的心理活动 盼 分 吃
(3)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
(4)示例: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5)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8.示例:我赞同观点1。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是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的,是我们对于传统的一种传承,并且可以增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所以应该受到保护。
二、1.(1) jié chì pù zhuàn (2)有声有色 自由自在 虎头虎脑
(3): , . ; 〈 〉 ( 〉 . 。
(4)处处 各式各样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2.(1)辽 佣 jīn kuàng (2)C
(3)高个,浓眉、眼……见长于下身。
(4)“西风”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
(5)在陕西这块土地上,秦腔的旋律与这里的地理构造惟妙惟肖的一统;秦人对秦腔的热衷。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