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8 20:0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测试分值:100 分
題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一、积累运用。(48 分)
1.看拼音,写汉字。(7分)
他把桌上的书jí( )都看完了,觉得有些无 liáo( ),打算去厨房áo( )碗zhōu( )喝。他一边jiǎo( )动着锅中的食材,一边默默地念 dāo( )着什么,原来是在构思一篇文 zhāng( )。
2.下列四组词中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塞灌 出塞 堵塞 B.更新 更替 更加
C.流落 下落 落枕 D.间断 间隔 离间
3.用“ ”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12分)
洪堂大笑( ) 行擅积德( ) 青面潦牙( )
扑实敦厚( ) 随心所浴( ) 天崖海角( )
与是隔绝( ) 无技于事( ) 聚精汇神( )
头晕目炫( ) 全神观注( ) 大忽小叫( )
4.选词填空。(6分)
志愿 宏愿
(1)他从小就立下( ),长大后要当个教师。
(2)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 ),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掀翻 掀起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 )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4)全社会( )了学习雷锋的热潮。
预备 预先
(5)快过年了,大人们必须( )过年所需的物品。
(6)小华( )在瓶子里放了一只玻璃球,为上台表演做好了准备。
5.抓住加点词分析句意,然后在括号里填入一个合适的字。(4分)
(1)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日子“闪”得( )。
(2)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春节“开始”得( )。
(3)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鸡“叫”得( )。
(4)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我“盼”得( )。
6.下列关于阅读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名著读起来比较难,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
B.读名著前先大概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能帮助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C.能成为经典的书不简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对阅历不够的我们来讲不易理解是自然的,读不懂的话可以不用理会
D.阅读时如果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在后面的阅读中随时查阅
7.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1)《十五夜望月》一诗中表现了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2)“ ,老大徒伤悲!”这句诗出自《 》。
(3)《匆匆》一文的作者是 ,作者提出的问题是
(4)藏戏的开山鼻祖是 。
(5)鲁滨逊是一个 的人。
8.口语交际。(二选一,写一写)(5分)
(1)有人认为读书就要读历史故事,因为这些书反映的内容都是真实的;不能读神话故事,因为这些书的内容都是虚构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2)有人说:“《格列佛游记》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全面模仿。”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观点的呢
二、阅读理解。(22分)
1.课内阅读。(10分)
A: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内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B: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A、B两段选文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两个高潮:A段描写的是 ,B段描写的是 。(2分)
(2)A段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描写除夕之夜的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是从 的角度描写的,“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是从 的角度描写的,“鞭炮声日夜不绝”是从 的角度描写的。(6分)
(3)B段主要从“灯的数量多”和“灯的种类多”两个角度来描写元宵灯市的喜庆的。用“ ”画出文中表现“灯的数量多”的句子,用“ ”画出文中表现“灯的种类多”的句子。(2分)
2.课外阅读。(12分)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
刚刚入园的孩子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过来,她的背后是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厅中回荡,老师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能给这个故事配个场图呢
又有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
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了,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1)给文章第六自然段的方框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回荡:
语无伦次:
(3)“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了,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请写出三个这样的“伟大的人物”。(3分)
(4)“老师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读了这句话,你受到了什么鼓励 (3分)
(5)这篇文章让你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3分)
三、习作天地。(30分)
泱泱中华,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这次作文让我们来写一写民间工艺品,如剪纸、泥人、中国结……
要求:介绍工艺品的特点,条理要清楚。题目自拟,500 字左右。
期中测试卷
一、1.籍 聊 熬 粥 搅 叨 章
2. D
4.(1)志愿 (2)宏愿 (3)掀翻
(4)掀起 (5)预备 (6)预先
5.(1)快 (2)早 (3)闹 (4)久
6. C
7.(1)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3)朱自清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唐东杰布
(5)敢于冒险、乐观坚毅
8.示例:
(1)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们读书时不能简单地以真实或虚构来判断是否能读,虚构就是人们的幻想和想象,而神话就是人类最早的幻想,反映着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2)我觉得这种观点不正确。《鲁滨逊漂流记》开创的是一种写实的风格,强调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目的在于颂扬主人公敢于奋斗战胜困难的性格。而《格列佛游记》则用的是一种有点类似寓言的风格,把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评融入到主人公的离奇经历中,其目的在于发表作者对时事的观点和引发读者的思考。
二、1.(1)除夕 元宵节
(2)嗅觉 视觉 听觉
(3)元宵节,处处……火炽而美丽。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图案备式各样。
2.(1), °
(2)声音来回飘荡。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3)示例:曹雪芹、莫言、路遥。
(4)其实写作都是从语无伦次开始的,我们要敢于创作。
(5)写书并不难,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三、写作提示:中华文化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工艺品,选一种工艺品,或查阅资料或咨询长辈,介绍这种工艺品。题目自拟,重点鲜明,条理清楚,500字左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