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生会认 “莺、拂” 等 5 个生字,能正确书写 “诗、趁、童”3 个字。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体会儿童放风筝的快乐,激发对春天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景。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理解 “拂”“醉” 等字词的妙处。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出示猜谜:“像蝴蝶,像飞鸟,乘着风儿天空飘。一根线儿拴住它,无风一栽往下掉。” 引导学生猜出谜底是风筝。
提问:“同学们放过风筝吗?在哪里放的?放风筝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邀请几位同学分享放风筝的经历,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和风筝有关的古诗《村居》。
(二)助学资料
介绍诗人高鼎,通过 PPT 展示其生平信息: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清代诗人,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擅长在诗歌中描绘自然景物,主要作品有《拙吾诗稿》等,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认识,帮助理解诗歌创作风格。
(三)字词乐园
我会读:教师范读古诗《村居》,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停顿。随后学生跟着教师逐句跟读,多读几遍后尝试自己朗读,同桌之间互相倾听、纠正读音。重点强调 “莺(yīng)”“拂(fú)”“醉(zuì)”“鸢(yuān)”“堤(dī)” 的读音。
加一加:利用 PPT 展示 “莺、拂、醉” 的字形构成,如 “莺” 是 “艹 + 冖 + 鸟”,“拂” 是 “扌 + 弗” ,“醉” 是 “酉 + 卒”,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比一比:展示 “提” 和 “堤”,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对比不同,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区分这两个字,加深对 “堤” 字的记忆。
摘苹果:通过 PPT 展示 “摘苹果” 的识字游戏,将生字写在苹果形状的卡片上,点击苹果卡片会出现正确读音,学生认读正确即可 “摘下苹果”,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巩固生字读音。
我会写:在 PPT 上展示 “诗、趁、童” 三个字的笔顺动画,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边写边强调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诗” 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寺” 上部的 “土”,上横短下横长,“寸” 的横笔在横中线下侧,点在竖中线上;“童” 是上下结构,上扁宽,下窄长,第五笔的横最长,“里” 中间的竖压在竖中线上;“趁” 是半包围结构,“走” 字底的捺要写得舒展 ,托住里面的 “ ”。学生在练习本上临摹、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书写姿势和笔画错误。
(四)词语解释
结合 PPT 上的图片,解释 “拂” 为轻轻的抚摸,展示长长的柳枝随风摆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拂堤杨柳” 即长长的柳枝随风摆动,像是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解释 “醉” 为陶醉,“春烟” 指春天水边草木中散发出来的雾气,让学生想象春天雾气弥漫,杨柳沉醉其中的景象,体会词语的意境。
(五)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PPT 展示划分好节奏的诗句:“草长 / 莺飞 / 二月天,拂堤 / 杨柳 / 醉春烟。儿童 / 散学 / 归来早,忙趁 / 东风 / 放纸鸢。” 学生按照节奏再次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六)品读鉴赏
“草长莺飞二月天”
(1)提问:“二月天” 是什么时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和 PPT 上的图片回答,明确农历二月大概是阳历三月份,是早春时节。
(2)展示春天草长莺飞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理解 “草长莺飞” 描绘的是早春二月,小草长出嫩绿的芽儿,黄莺在空中飞舞歌唱的景象,体会诗人感受到的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氛围。
“拂堤杨柳醉春烟”
(1)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目光由远及近,看到近处拂堤杨柳的样子,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拂堤杨柳” 的姿态。
(2)提问:“拂堤杨柳醉春烟” 中 “拂” 和 “醉” 有什么作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拂”“醉” 两字用拟人的手法,把杨柳人格化,写活了柳树的娇姿、柔态和神韵,让学生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
(3)引导学生说出类似 “草长莺飞” 描写春天的词语,如春暖花开、莺歌燕舞、花红柳绿等,丰富学生词汇积累。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儿童放风筝时的心情和动作,体会诗句中儿童的活泼可爱和放风筝的快乐。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明确其描绘了儿童放学后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将春景与孩童相互映衬,突显出春天的朝气蓬勃,使全诗由景及人,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春天的美景,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4)提问:春天,除了放风筝,还能进行哪种活动?引导学生回答春游等活动,拓展学生思维。
(七)板书设计
在黑板上绘制简单的板书:
分类 内容
写景 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春烟
写人 儿童放纸鸢
主题 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喜爱春天
(八)主旨提炼
引导学生回顾全诗内容,提问:这首诗再现了什么景色?刻画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村居》再现了早春二月轻快明丽的景色,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兴致勃勃放风筝的欢快景象,景人合一,相映成趣,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九)课外拓展
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春天的诗句,如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等。
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描写春天的古诗,下节课一起分享交流。
(十)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题:给下列字组词。诗( ) 童( ) 趁(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请几位同学回答,集体订正。
出示填空题:
(1)草长( )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 )。
(2)儿童散学归来早,( )。让学生填写,巩固对诗句的记忆。
(十一)课后作业
朗读并背诵这首诗,家长监督签字。
完成作业课件中的相关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诗句的理解较好。但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方面,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在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上,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