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荣成市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5 14:5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三语文试题
(9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广mào( ) 旁wù( ) xiè( )渎 诬miè( ) yú( )词
文绉绉( ) 颔( )首低眉 公正不阿( ) 扶掖( ) 一抔( )黄土
2.用横线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依次写出正确的汉字。
油光可鉴 器宇轩昂 藏污纳诟 不可明状 冥思遐想 强恬不舍 挑拨离间
廓然无累 重蹈复辙 怒不可遏

3.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不绝的大胡子。 C.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
位大师的接见。 D.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
4.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及作用
① ……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进化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了到重要的作用……


5.你心中的“千古风流人物”是谁?请为他做一段100左右的人物简介,要求语言简洁,能突显人物特征。
①你心中的风流人物
②人物简介


课内外阅读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2.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___________________,游子不顾返。(《行行重行行》)
6.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7.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8.名著阅读: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①《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__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
②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三、阅读理解
(一)诗词赏析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羌管悠悠霜满地”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寡人谕也_____________(2)陟罚臧否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与“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一句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辍耕之垄上 D.令辱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的内容,回答问题。
甲文中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乙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提出了哪几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诸葛亮均称千古忠臣,请结合课文,分别谈谈你对两位忠臣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大师治学》回答1——5题。
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只见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及其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1.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文概括文中关于大师治学的事件。


3.本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 描写、 描写。
4.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5.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印象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四、作文
生活原本五味杂陈,而面对生活的态度可由自己选择:可从容,可乐观,可宽和,可随性…… 请以“    地面对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内容详实,有自己的感悟;
③不少于700字。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三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
1.(每个0.5分,共5分)袤 骛 亵 蔑 谀 zhōu hàn ē yè póu
2.(每个1分,共4分)垢 名 聒 覆
3.(2分)B
4.(每小题2分,共4分) ①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加重语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
②设问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并引出下文,使文章中心突出,脉络分明,节奏明快。 
5.(人物1分,简介2分,共3分)略 
二、课内外阅读积累 (12分)
(1—7题每空1分,共8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2.何日遣冯唐
3.只恐双溪舴艋舟
4.赢得生前身后名
5.浮云蔽白日
6.玉垒浮云变古今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每空1分,共2分) ①傅聪 信  (每个要点1分,共2分) ②要点: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傅聪是音乐家);傅雷望子成才,用心良苦。     示例: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也体现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三、阅读理解(35分) (一) 诗词赏析 (4分)
(景象2分,作用2分)描写了萧瑟苍凉的景象,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文言文阅读(14分)
1.(每个1分,共2分)(1)明白,懂得 (2)善恶
2. (2分)B
3.(每个2分,共4分)(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2)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4.(每个1分,共2分)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
5. (每个2分,共4分)唐雎是有胆有识的谋臣,他为了维护安陵国的领土完整,不惜以死相争,表现他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精神;诸葛亮是知恩图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忠臣,他为了蜀刘的复兴大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阅读《大师治学》(17分)
1.(4分)以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林语堂先生教学艺术;统领全文(引起下文,点明文章主旨),下面的“上课吃花生”和“相面打分”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段展开叙述的。
2.(4分)先生第一节课请学生吃花生,并借此教育学生不要逃课;先生厌恶古板的考试制度并用“相面法”测试学生。
3.(2分)动作;语言。
4.(3分)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上课时早已对每个学生知根知底。“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合理决断。
5.(4分)尊重学生、公平公正、热爱生活、深厚广博、诙谐幽默、卓然独立等等。(这道题根据分值情况至少要围绕三点作答,答题时要结合两方面的内容:名言的意思和本文的内容。)
四、作文(50分)
一类卷
二类卷
三类卷
四类卷
五类卷
分数
50-43
42-35
34-26
25-10
10-0
内容(20分)
立意新颖,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立意较新,切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具体
与题意有联系,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
文不对题
表达(30分)
文体特点突出,语言流畅,构思巧妙,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符合文体特点,语言通顺,条理较清楚,结构较严谨
基本符合文体特点,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条理尚清楚,结构基本完整
不符合文体特点,语言不够通顺,语病较多,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
语无伦次,结构残缺,不成文
说明:1.没有标题减2分,两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计算。2.不足70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300字,四等以下。3.标点符号不规范扣1分。
卷面评分标准:
1.书写认真流畅,字体美观,卷面十分整洁。(5分)
2.书写认真流畅,字体美观,卷面整洁。 (4分)
3.书写认真,字体端正,卷面清洁。 (3分)
4.书写较认真,字体工整,卷面较清洁。 (2分)
5.书写较认真,字体较清楚,卷面较清洁。 (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