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计数(一)(教学设计)+课件(共30张PPT)+同步练习(共3份打包)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古人计数(一)(教学设计)+课件(共30张PPT)+同步练习(共3份打包)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29 18:08:26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1课时 古人计数(一)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所以,教材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认一认”等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教材第一个层次通过用小棒代替羊摆一摆,数一数,引导学生一一对应地进行计数活动。结合新问题“比10多1的数如何计数”,引导学生体会到11—20各数产生的必要性。第二个层次通过“捆一捆,认一认”,把10跟小棒捆成1捆,初步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
【核心素养】
经历11-20各数的形成过程,建立正确的数概念,培养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古人石子计数的故事,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建立“十”的概念,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理解10个一组成1个十。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1.数一数物体的个数并记录下来。
2.提问:古时候还没有发明数字,那古人是如何计数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3.播放视频:古人计数
4.出示主题图。
5.导言:每出来1只羊,摆1块小石头,出来3只羊,摆3块小石头。羊的数量超过10只了,怎么办呢?这几课我们来学习《古人计数(一)》(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习“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数数活动,让学生直观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建立正确的数概念,培养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任务一: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意义
1.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只小羊,摆一摆,数一数。
提问:古人用石子表示羊,那么你能用一根小棒代表1只羊,数一数,有几只羊,需要几根小棒?
师生一起数一数:1,2,3,4,…,10,数到10提问:比10多1是多少?
2.捆一捆,认一认。
(1)课件出示:
(2)提问:你知道这有多少根小棒吗?你们是怎么数的?数了多少次?
预设:有10根。
预设:一根一根地数的。
预设:数了10次。
(3)一根小棒是1个一,那么10根小棒就是……
预设:10根小棒是10个一。
师指着10个小棒,问:你们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是10根?
预设: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4)展示:
师: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
小结:10个一是一个十。
(5)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能很快地摆出11?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先捆起来。
师: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先摆1捆就是1个十,再摆1根就是1个一,就得到11。
(6)继续用这个方法,你能很快地摆出12-19吗?试试看。
学生动手。
预设:把10根捆成一捆,这1捆就是1个十,再摆2根就是2个一,就能得到12。
预设:把10根捆成一捆,这1捆就是1个十,再摆3根就是3个一,就能得到13。
预设:把10根捆成一捆,这1捆就是1个十,再摆4根就是4个一,就能得到14。
……
(7)提问:19再加1根是几根,可以用几个十表示?
预设:19再加1根是20根,可以用2个十表示,也就是2捆。
【易错提示】一根表示1,一捆表示10。
任务二:探究不同的计数方法。
1.播放视频:古人计数方法
(1)提问:视频中的计数方法,你能看懂吗?
预设:看到大石头,我想到1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再加上外面5个小石头,也就是5个1,合起来是15。
(2)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计数11?
预设:一个大石头表示10,一个小石头表示1。
预设:一个大圆表示10,一个小圆表示1。
……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
1.教材P3“练一练”第1题。
2.教材P3“练一练”第2题。
3.教材P3“练一练”第3题。
4.填一填。
( )个十,( )个一,是( )。( )个十,( )个一,是( )。
5.数学阅读。
古时候,人们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计数,比如有8只羊,就在绳子上打8个结。又来3只羊,继续在绳子上打3个结。
四、总结评价—拓“延伸”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2.学习评价
3.课后作业:完成分成作业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1~20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1个十,1个一,是11。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讨数的组成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同时给学生带来探究的体验与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无论是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还是兴趣激发,我们都应该抓住学生思维的特点,那就是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思维过程。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古人计数(一) 分层作业
【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一个一个地数,从8数到13共有( )个数。
A.4 B.5 C.6
2.2个十组成( )。
A.4 B.12 C.20
3.有10个小朋友,每人发一个 ,选择( )篮最合适。
A.8个 B.11个 C. 13个
二、填空题
4.看图写数。
5.猜猜我是几?
( ) ( ) ( ) ( )
【进阶提升】
三、作图题
6.你能想出两种方法表示13吗?
【拓展应用】
四、解答题
7.按规律填一填、涂一涂。
(1)
(2)
8.圈一圈,写一写。
9.
上面共有( )个玩具,从左数,飞机排在第( )个,从右数,飞机排在第( )个,给从左数第3个玩具下面画个“√”,把右边4个玩具圈起来。
参考答案:
1.C
2.C
3.B
4.5 8 14
5.13 18 13 19
6.
7.(1)
(2)
8.
9.11;7;5;
我有1个十
我是16后面
我是14前面
我是18和20
和3个一。
的第二个数(的第一个数。
中间的数。
D


O
OG
0
7

15
20
9
一十(共30张PPT)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1课时 古人计数(一)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通过古人石子计数的故事,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计数法的价值。
建立“十”的概念,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理解10个一组成1个十。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建立正确的数概念,培养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 )
( )
数一数物体的个数记录下来。
5
6
古时候还没有发明数字,那古人是如何计数的呢?
每出来1只羊,摆1块小石头,出来3只羊,摆3块小石头,一共有几只羊呢?
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意义
用 代表 ,摆一摆,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比10多1。
10个一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1个十
10个一是一个十
捆一捆,认一认。
捆一捆,认一认。
1个十,1个一,是11。
11比10多1。
12比10多2
13比10多3
捆一捆,认一认。
1个十,2个一,是12。
1个十,3个一,是13。
14比10多4
15比10多5
1个十,4个一,是14。
1个十,5个一,是15。
12比10多2
17比10多3
捆一捆,认一认。
1个十,6个一,是16。
1个十,7个一,是17。
18比10多8
19比10多9
1个十,8个一,是18。
1个十,9个一,是19。
捆一捆,认一认。
2个十,是20。
探究不同的计数方法
视频中的计数方法,你能看懂吗。
视频中的计数方法,你能看懂吗?
看到大石头,我想到1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再加上外面5个小石头,也就是5个1,合起来是15。
你有什么办法计数11?
1个十,1个一。
1个十,1个一。
(教材P3“练一练”第1题)
1. 圈一圈,填一填。
10, 11, 12。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0, 11, 12, 13。
(教材P3“练一练”第2题)
2. 数一数,说一说。
14
15
13
(教材P3“练一练”第3题)
3. 照样子,画一画。
12
15
4. 填一填。
( )个十,( )个一,是( )。
( )个十,( )个一,是( )。
1
4
14
1
6
16
5.数学阅读。
古时候,人们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计数,比如有8只羊,就在绳子上打8个结。又来3只羊,继续在绳子上打3个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你是怎么学会的?
古人计数
—11~20的认识
10个一是一个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自我评价
内容 评价等级 A B C
学习态度
学习自信
学习合作
小组互评
内容 评价等级 A B C
学习态度
学习自信
学习合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