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卷 八年级生物(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卷 八年级生物(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05 09:4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卷
八年级 生物
(时限:60分钟 满分:100分)
亲爱的同学,希望你沉着、冷静、诚信地迎接期中质量监测,相信你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小明参观野生动物园时观察到的动物及其运动方式的记录情况如下,不正确的是( )
A.袋鼠——跳跃 B.猎豹——奔跑
C.青蛙——跳跃 D.中华鲟——行走
2.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
B.不利于动物繁殖
C.有利于争夺栖息地
D.有利于动物逃避敌害
3.运动的完成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以下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你认为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4.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运动,既可以愉悦身心,又可以增强体质。因此深受青少年喜爱。在如图所示的投篮动作中,肱三头肌所发生的变化是(  )
A.舒张→舒张 B.收缩→收缩 C.舒张→收缩 D.收缩→舒张
5.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6.图阴影部分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共同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生来就有 B.都需要生活经验和学习
C.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D.都由环境因素决定有关
7.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其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蜻蜓点水”属于繁殖行为
B.“乌贼喷墨”属于取食行为
C.“小狗撒尿”属于防御行为
D.“大雁南飞”属于社群行为
8.如图在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捕获的蚂蚁可以来自不同的蚁穴
B.小木条的材质、粗细和长短可以不同
C.实验时应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D.实验证明蚂蚁靠声音进行通讯
9.周氏啮小蜂能在瞬间将受精卵注入美国白蛾的蛹内,利用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自身后代,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  )
A.帮助植物传粉受精
B.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
10.我国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特有珍稀动物。下列不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的是(  )
A.大熊猫 B.扬子鳄 C.白鳍豚 D.亚洲象
11.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  )
A.扭角羚 B.大熊猫和金丝猴 C.扬子鳄 D.斑头雁、棕头鸥
12.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细菌模型,其中明显缺失的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核 D.遗传物质
13.下列4组生物中,细胞的基本结构最为相似的是(  )
A.酵母菌、香菇、灵芝 B.烟草、草履虫、乳酸菌
C.噬菌体、绿脓杆菌、海带 D.变形虫、水绵、香菇
14.酸菜是酸菜鱼不可缺少的原料,下列关于酸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菜的制作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B.酸菜的制作过程要营造无氧条件
C.将酸菜放在冰箱中可延长保质期
D.可利用制作酸菜的微生物制作米酒
15.如果自然界的细菌和真菌全部被消灭,那么后果将是(  )
A.动物和人类免于各种疾病
B.动植物的遗体堆积如山
C.花草树木生长繁盛,不会生病
D.动植物遗体不易腐烂,人类不再缺少食物
16.某生物小组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时,从菜青虫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并选择用刚从卵孵化成的菜青虫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  )
A.易于观察
B.为菜青虫提供适宜的环境
C.排除学习行为的干扰
D.保证实验对象数量充足
二、非选择题(52分)
17.(12分)如图是骨和关节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答问题:
(1)骨科医生在给骨伤病人做手术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甲图中的D,原因是D内的________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
(2)儿童和少年的骨中________多于1/3,这样的骨所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不易骨折,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3)乙图中d结构名称是________。关节使人体既能曲又能伸展,这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有关,乙图中的b和e中的________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
(4)进入青春期后,人的身高突增,这主要是长骨骺端的________能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长长,身体长高。
18.(18分)如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小鸟)喂鱼行为属于_____行为,大山雀成功喝到之后,“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的行为是_____行为。前者是由其体内的_____决定的。从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者的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2)蚯蚓成功走出迷宫的尝试次数比黑猩猩成功摘取食物的次数_____(“多”或“少”)。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学习行为越复杂。
(3)黑猩猩完成摘取香蕉的动作,不仅要依靠_____系统,同时所需的能量还有赖于_____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4)狒狒是一种具有_____行为的动物,这种行为具有明确的_____,有的还有等级。
19.(12分)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为动物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因此,我国的动物种类多种多样。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因而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
(1)“犀牛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犀牛角具有较高药用价值而常被偷猎者捕杀”,这段话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
(2)有人建议把各种保护动物引入到动物园圈养起来,这属于______保护。但这样做将会导致这些动物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______。
(3)为了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有人提出组织力量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______(选填“不可取"或"可取"),因为消灭了藏羚羊的天敌,也导致了______的丧失。
(4)保护藏羚羊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护藏羚羊的______,因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0.(10分)下图为几种微生物的结构模式图,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指结构名称②____;③____。
(2)风味缤纷的各种果酒在酿造过程中需要的生物是________(填字母)。
(3)图中生物由于都没有____,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3)图中不能独立生活的是____(用字母表示)。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中华鲟是一种鱼类,生活在水中,不具备四肢,因此不可能以行走的方式运动。中华鲟通常以游泳的方式在水中移动。
2.答案:B
解析:运动有利于动物扩大活动范围,增加交配的几率,有利于动物繁殖。
3.答案:B
解析: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既能收缩牵拉骨也能使骨复位,此图能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关系,B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图表示的是从屈肘到伸肘,肱三头肌由舒张→收缩。
5.答案:C
解析: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大山雀开瓶盖、黑猩猩叠箱、老虎跳火圈都是动物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属于学习行为。
6.答案:C
解析: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出生以后才有的,A错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是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不学而会的本能,B错误;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都与遗传物质有关,因此可以写在阴影部分,C正确;先天性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学习行为与环境因素有关,D错误。
7.答案:A
解析:蜻蜓点水属于繁殖行为,A正确误;按行为的功能看,乌贼喷出墨汁来逃避敌害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因此属于乌贼的防御行为,B错误;小狗在走过的路上撒尿,这和它的领域行为有关,具有该行为动物通常使用姿态、鸣叫、气味等方式来警告周围的动物,保护自己的领域,C错误;大雁南飞,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迁徙行为,D错误。
8.答案:C
解析:为了确保实验中蚂蚁之间的行为不受不同蚁穴间差异的影响,选择来自同一蚁穴的蚂蚁进行实验是更合理的,A错误;实验用的木条材质、粗细、大小、长短要一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可以增加它们寻找食物的动机,从而更明显地观察到它们的通讯行为,C正确;蚂蚁主要通过化学信号,如信息素进行通讯,而不是声音,D错误。
9.答案:B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利用周氏啮小峰防治美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在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0.
答案:D
解析:亚洲象是亚洲大陆现存最大的动物,也是当今世界体型第二大的陆地动物(仅此于非洲象)。现分布于北纬24.6度以南的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勐腊县及南亚、东南亚部分地区。亚洲象是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濒危物种之一的动物,也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我国境内野生象现仅存300余头。
11.答案:B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如四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大熊猫、金丝猴,藏雪鸡,牛羚,白唇鹿,珙桐,水青树,连香树等生物。
12.答案:D
解析:细菌没有叶绿体、液泡等结构,因此,细菌模型中明显缺失的是遗传物质。
13.
答案:A
解析:酵母菌、香菇、灵芝属于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A正确;烟草属于植物、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乳酸菌属于细菌,共同特征较少,细胞结构的相似度低,B错误;
噬菌体是病毒,海带是藻类植物,绿脓杆菌属于细菌,共同特征较少,细胞结构的相似度低,C错误;变形虫属于动物,水绵属于藻类植物,香菇属于真菌,共同特征较少,细胞的相似度低,D错误。
14.
答案: D
解析:酸菜的制作需要乳酸菌,而制作米酒需要的是酵母菌。
15.答案:B
解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被当作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16.答案:C
解析:某生物小组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时,从菜青虫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可以排除后天学习因素对它的影响,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17.答案:(1)成骨细胞
(2)有机物 弹性大,硬度小,易变形
(3)关节囊 滑液
(4)软骨层
解析:(1)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
(2)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在儿童的骨中,有机物的含量多于三分之一,无机物含量少于三分之二,使骨具有的物理特性是弹性大,硬度小,易变形,但不易骨折,所以青少年要特别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
(3)d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4)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
18.答案:(1)先天性 学习 遗传物质
(2)多 强 (3)运动 消化 (4)社群 分工
解析:(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小鸟)喂鱼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不会消退。大山雀成功喝到牛奶之后,“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2)黑猩猩是哺乳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黑猩猩比蚯蚓高等。蚯蚓成功走出迷宫大约需要经过200多次尝试,蚯蚓成功走出迷宫的尝试次数比黑猩猩成功摘取食物的次数多,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
(3)黑猩猩完成摘取香蕉的动作,不仅要依靠运动系统,运动所需的能量,还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配
(4)社群行为指同种动物集群活动,相互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具有组织性、分工性等特征。可见,狒狒一种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这种行为具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有等级。
18.答案:(1)先天性 学习 遗传物质
(2)多 强 (3)运动 消化 (4)社群 分工
解析:(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小鸟)喂鱼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不会消退。大山雀成功喝到牛奶之后,“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2)黑猩猩是哺乳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黑猩猩比蚯蚓高等。蚯蚓成功走出迷宫大约需要经过200多次尝试,蚯蚓成功走出迷宫的尝试次数比黑猩猩成功摘取食物的次数多,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
(3)黑猩猩完成摘取香蕉的动作,不仅要依靠运动系统,运动所需的能量,还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配
(4)社群行为指同种动物集群活动,相互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具有组织性、分工性等特征。可见,狒狒一种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这种行为具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有等级。
19.答案:(1)人类的偷猎
(2)迁地 下降
(3)不可取 生物多样性
(4)栖息环境
解析:(1)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的入侵。根据题干信息“常被偷猎者捕杀”可知,这段话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的偷猎。
(2)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因此,把动物引入到动物园圈养起来,这属于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改变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这样做将会导致动物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下降。
(3)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首先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藏羚羊若失去了天敌的控制,身体素质将严重下降,最终导致藏羚羊数量下降,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这种做法不可取。
(4)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藏羚羊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0.答案:(1) DNA集中区域 细胞核
(2)C
(3)叶绿体
(4)D
解析:(1)②是DNA的集中区域,在细菌中,遗传物质DNA通常位于这个区域,它控制着细菌的所有遗传特性;③是细胞核,这是真菌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包含了真菌的遗传物质,并控制着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等活动。
(2)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因此,风味缤纷的各种果酒在酿造过程中需要的生物是C酵母菌。
(3)细菌、青霉和酵母菌体内都没有叶绿体,依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属于分解者。
(4)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因此,D(病毒)是不能独立生活的生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