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4-2025学年度教学质量监测卷
(苏科版)八年级 生物
(时限:60分钟 满分:100分)
亲爱的同学,希望你沉着、冷静、诚信地迎接期中质量监测,相信你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小康同学在作文中写了“ 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静静的湖面上荷花绽
放 ”一段话.其中能够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
A.蔚蓝的天空 B.荷花绽放 C.静静的湖面 D.朵朵白云
2.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了乡村田野的优美景色.水稻、青蛙等都是
生物,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描述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运动 B.生物都有细胞结构
C.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 D.生物都能适应任何环境
3.除了显微镜外,我们探究活动中还经常使用其他实验器具,下列属于观察器具的是 ( )
A.刀片 B.酒精灯 C.望远镜 D.滴管
4.下列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⑥是粗准焦螺旋,⑦是细准焦螺旋
B.当显微镜下看到的视野太暗时,可以调节⑤
C.转动②可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D.载玻片上写上一个小写字母“d”,观察到的物像是“q”
5.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湿度对鼠妇影响的实验”示意图,你认为最合理的
是 ( )
6.神农架山间的一种野菊花,能发出阵阵芳香,当被移栽到其他地方后,就不能散发香味.
由此可见 (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贵州省2024-2025学年度教学质量监测卷 第1页(共4页)】
7.天苍苍水茫茫,深耕蓝海牧牛羊! 烟台的养殖业由近海走向远洋.技术人员发现,越往
大海深处,这给养殖带来一定的困难.大海深处藻类植物分布较少,影响藻类分布的非
生物因素主要是 (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无机盐
8.下列有关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狮子吃羚羊是一种捕食关系
C.稻田里的水稻与杂草是竞争关系 D.菟丝子和大豆是一种合作关系
9.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环境的影响,但环境不受生物的影响
B.生物决定环境如何改变
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都是有利的
D.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1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A.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B.森林中的所有植物
C.一座青山 D.草原上的所有动物
11.在某生态系统中,腐生的细菌、杂草、食虫鸟分别属于 (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C.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12.花溪公园绿植丰富,有花有圃,非常适合散步和拍照,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场所.园内生
物种类众多,形成了多条食物链.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
A.昆虫→青蛙→蛇 B.草→昆虫→食虫鸟
C.鲫鱼→水蚤→藻类 D.阳光→藻类→鲢鱼
13.右图为食物链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植物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B.土蜂和田鼠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图中最短的食物链:三叶草→牛
D.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
14.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 )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15.“水稻→害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如果大量捕杀青蛙,短时间内会导致 ( )
A.害虫和水稻都减少 B.害虫增多,水稻减产
C.害虫和水稻都增多 D.害虫减少,水稻增产
【贵州省2024-2025学年度教学质量监测卷 第2页(共4页)】
16.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在我国举办.下列选项中的做法,不利于保
护生物圈的是 ( )
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D.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17.如图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的“箭头”
表示 ( )
A.能量流动的方向 B.捕食关系
C.物质流动的方向 D.分解作用
二、非选择题(52分)
18.(12分)小亮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实验,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转动甲图中的 换用高倍镜③时,视野会变 (选填“亮”或“暗”).
(2)乙图中,使用物镜 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少.
(3)由丙图转为丁图时,应将玻片向 方向移动,可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4)若视野中有一个污点,小亮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均不动,则可推断污点在
上.
(5)小亮选用10×目镜和40×物镜观察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玻片,物像的放大倍数
是 .
19.(18分)湿地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图一是甲城市湿
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生态系统成分间的关系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一 二
【贵州省2024-2025学年度教学质量监测卷 第3页(共4页)】
(1)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内全部 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些水生植物能净
化水质、修复湿地生态,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
(2)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写出鹭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生态系
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 .
(3)图二中的 A是 ,C是 .
(4)假设某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有毒物质进入该湿地生态系统,通过生
物富集作用,在 的体内积累得最多.
(5)甲城市湿地中通过建“人工岛或人工浮岛”,在岛上种植了不同高度的植物,发现湿
地的生物种类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20.(12分)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请从生物学视角来回答,下列俗语、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1)公园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它分为两类:像阳光、空气、水分
和土壤等属于 .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桃花盛开的非生物因素是 .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此诗中草和豆指的是 关系.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21.(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影响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分组 实验材料及处理 水温 呼吸频率(次/分)
3条 金 鱼,小 鱼 缸,温 度 计,1000 mL
1号 25℃ 97次/分(每条金鱼测3次)
温水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在1000mL 97 5 次/分 (每 条 金 鱼 测 3
2号 35℃
温水中加热水 次)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在1000mL
3号 15℃ 35次/分(每条金鱼测3次)
温水中加冰块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金鱼的呼吸频率可以通过观察每分钟金鱼 张合的次数来测定.
(2)为了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
试金鱼的呼吸次数,再取 值.
(3)在2号组的基础上另设4号组,将原加热水升温改为用水浴锅隔水加热升温,4号组
与2号组对比,哪一个组的设计更合理 .理由是:
.
(4)实验结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
的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 (填“增加”或“减少”).
【贵州省2024-2025学年度教学质量监测卷 第4页(共4页)】贵州省2024-2025学年度教学质量监测卷
(苏科版)八年级 生物
1.B [荷花绽放描述的是荷花从花蕾到开放的过程,这是荷花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是生命现象的重要体
现,B正确.]
2.C [植物不能自由运动,但植物是生物,A 错误;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属于生物,
B错误;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C正确;生物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并非所有
生物都能适应任何环境,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是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实现的,但并不是每种生物都能
适应所有环境变化,D错误.]
3.C [望远镜属于观察器具;酒精灯是加热时常用到的器材;刀片属于解剖器具;滴管属于通用器具.]
4.D [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载玻片上写上一个小写字母“d”,观察到的物像
是“p”,D错误.]
5.C [A.实验装置均为明亮环境,均为湿土,没有设置对照,错误;B.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明亮,另一侧是
阴暗,两侧均为湿土,实验的变量是光,错误;C.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两侧均为阴暗
环境,实验变量是水分,正确;D.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实验变量是水分,但两侧均为
明亮环境,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干扰的实验结果,错误.]
6.A [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是因
为其他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不同造成的,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7.C [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
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
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
一些硫化菌.]
8.C [菟丝子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通过获取大豆植株内的有机物生活,二者之间形成寄生
关系,C错误.]
9.D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早才能生
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干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A
错误;生物影响环境,但不决定环境如何改变,B错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如
雨露滋润禾苗壮,属于有利影响;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的生存,属于不利的影响,C错误;生物与环境的关
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D正确.]
10.C [一座青山,包括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11.C [腐生的细菌属于分解者,杂草是植物属于生产者,食虫鸟是动物属于消费者.]
12.B [食物链的起始点是生产者,昆虫属于消费者,A 错误;食物链反映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
者之间的食物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B正确;食物链中的箭
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藻类是水蚤的食物,水蚤是鲫鱼的食物,C错误;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非生
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D错误.]
13.D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植物属于生产者,所以,植物是食物链中
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A 正确;田鼠以土蜂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土蜂和田鼠都以三叶草,两者属于
竞争关系,B正确;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三叶草→田鼠→猫、三叶草→土蜂→田鼠→猫、三叶草
→牛;图中最短的食物链:三叶草→牛,C正确、D错误.]
14.D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早的功能,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15.B [“水稻→害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如果大量捕杀青蛙,短时间内害虫失去天敌会大量繁殖,害
虫以水稻为食,水稻就会由于害虫的增多而减产.]
16.C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以节约电资源,减少能
源消耗;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可减少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故这些都利于保护生物圈,ABD 不
符合题意;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不利于保护生物圈,C符合题意.]
17.C [由图可知,生产者到消费者以及消费者之间的“箭头”表示它们的食物关系,物质从生产者流向
消费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箭头”表示分解者分解消费者的遗体、遗物;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的
双向“箭头”表示分解者分解生产者的遗体、遗物,并将生产者和消费者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
无机盐提供给生产者,故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流动的方向.]
18.解析 (1)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
野亮,视野范围大;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视野范围小.因此,当转动甲图中的转换
器换用高倍镜③时,视野会变暗.
— 1 —
(2)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
多.因此,乙图中,使用物镜②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少.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
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丙中物像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玻片,物像正好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中央.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判
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裁玻片,污点移
动就在载玻片上,不动就不在玻片上;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因此,若视野中有一
个污点,小秦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均不动,则可推断污点在物镜上.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在观察时,目镜10×,物镜40×,因此视野
中的物像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
答案 (1)转换器 暗 (2)② (3)右下 (4)物镜 (5)400
19.解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
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湿
地生态系统是由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整体.一些水生植物能净化
水质、修复湿地生态,这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2)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图中的食物
链有5条: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陆生植物→食草昆虫
→青蛙→蛇、陆生植物→食草昆虫→青蛙→鹭、陆生植物→食草昆虫→骘.鹭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是:陆生植物→食草昆虫→鹭.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3)图二中 A 可产生和吸收二氧化碳是生产者,B以生产者为食是消者,C可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生成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是分解者.
(4)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
累越多.可见,某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有毒物质进入该湿地生态系统,会通过食物链
不断积累,在最高营养级的体内积累得最多.
(5)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
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
答案 (1)生物 影响 (2)5 陆生植物→食草→昆虫→鹭 太阳能 (3)生产者 分解者 (4)鹭
(5)越强
20.解析 (1)公园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分为两类:像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
等属于非生物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为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影响桃花盛开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和豆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此诗中草和豆指
的是竞争关系.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蚁在大堤内挖洞,使大堤的牢固性受到影响,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是生物影响环境.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说明了生物具有需要营养的特征.生物
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答案 (1)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2)温度 (3)竞争 (4)生物影响环境 (5)生物的生活需要营
养(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
21.解析 (1)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水由口进入然后经
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
者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实验中根据金鱼的鳃盖交替张开与闭合的次数或金鱼张口吞水与吐水的次数
来测定金鱼的呼吸次数.
(2)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
的计算平均值.
(3)在2号的基础上另设4号组,将原加热水升温改为用水浴锅隔水加热升温.4号组与2号对比,2
号组由于烧杯由于加入热水增加了变量,导致变量不唯一,因此4号组更严谨.
(4)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会增加,水温降低金鱼呼吸次
数会减少.
答案 (1)鳃盖(或口) (2)平均 (3)4号组更合理 2号组由于加入热水增加了变量,导致变量不
唯一 (4)增加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