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卷(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卷(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05 09:56:44

文档简介

贵州省2024-2025学年度教学质量监测卷
(人教版)八年级 生物
1.A [丝虫属于线形(线虫)动物,身体细长且没有体节,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B [笄蛭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可分为前后、左右、背腹,而且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3.D [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其体表覆盖的是湿润的体壁,用于呼吸,而不是角质层.角质层通常是线
形动物(如蛔虫)体表的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A 错误.]
4.B [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不是肺,青蛙等两栖动物是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B错误.]
5.C [蝗虫是一种典型的节肢动物,躯体分头部、胸部和腹部,蝗虫用气管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气体进出
的门户是气门,气门分布在从中胸到腹部第八节之间共10对,所以把蝗虫的头部置于水中几小时,它
不会窒息而死.]
6.C [②气囊可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③肺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7.D [藏羚羊与扬子鳄都用肺呼吸,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体内都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
用,都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通过胎生的生殖方式,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生殖
方式是在卵生 D错误.]
8.B [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既能收缩牵拉骨也能使骨复位,此图能表示骨、关
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关系,B符合题意.]
9.C [图表示的是从屈肘到伸肘,肱三头肌由舒张→收缩.]
10.A [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A 错误.]
11.C [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是先天性
行为;大山雀开瓶盖、黑猩猩叠箱、老虎跳火圈都是动物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
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属于学习行为.]
12.C [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出生以后才有的,A 错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是学习
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不学而会的本能,B错误;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都与遗传物质有关,因此可以写
在阴影部分,C正确;先天性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学习行为与环境因素有关,D错误.]
13.C [为了确保实验中蚂蚁之间的行为不受不同蚁穴间差异的影响,选择来自同一蚁穴的蚂蚁进行实
验是更合理的,A 错误;实验用的木条材质、粗细、大小、长短要一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
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可以增加它们
寻找食物的动机,从而更明显地观察到它们的通讯行为,C正确;蚂蚁主要通过化学信号,如信息素进
行通讯,而不是声音,D错误.]
14.C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而从表格
中看出,动物甲、乙、丙、丁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75次、32次、158次、6次.因此四种动
物的学习能力从高等到低等的顺序是乙→丙→甲→丁.]
15.B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
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利用周氏啮小峰防治美
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在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6.B [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
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被当作制造有机物
的原料,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17.解析 (1)在图中的的五种动物中,A 蚯蚓是环节动物,E蝗虫是节肢动物,它们的身体内都没有由脊
椎骨构成的脊柱,都属于无脊椎动物;B家鸽是鸟类,C大能猫是哺乳类,D 鲫鱼是鱼类,它们的身体
内都具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将图中五种动物进行分类:A 蚯蚓、E 蝗虫是一
类,B家鸽、C大熊猫、D鲫鱼是一类,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2)A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用刚毛辅助运动,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
吸;身体分节使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E 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分部、分
— 1 —
节,并且足、触角等附肢均分节,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坚硬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
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与干旱的陆地生活相适应.
(3)D鲫鱼属于鱼类,该类动物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能够吸收水中的氧气,用鳍游泳,身体两侧
各有一条侧线,侧线能够感知水流的方向,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4)B家鸽属于鸟类,该类生物大多能飞行,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外形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能够
减小飞行过程中与空气的阻力;前肢变成翼,用翼在空中飞行;体表被覆羽毛,羽毛有正羽和绒羽之
分,正羽主要分布在两翼和尾部,用于飞翔,绒羽分布在全身各处,主要起保护和保温作用;鸟类特有
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效率,能够满足在飞行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
答案 (1)有无脊柱 (2)体节 外骨骼 (3)鳃  侧线 (4)流线
18.解析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小鸟)喂鱼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
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不会消退.大山雀成功喝到牛奶之后,“其他大山雀”也
偷喝牛奶,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后天学
习行为.
(2)黑猩猩是哺乳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黑猩猩比蚯蚓高等.蚯蚓成功走出迷宫大约需要经过200
多次尝试,蚯蚓成功走出迷宫的尝试次数比黑猩猩成功摘取食物的次数多,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
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
(3)黑猩猩完成摘取香蕉的动作,不仅要依靠运动系统,运动所需的能量,还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
统、循环系统等配
(4)社群行为指同种动物集群活动,相互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具有组织性、分工性等特征.
可见,狒狒一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这种行为具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有等级.
答案 (1)先天性 学习 遗传物质
(2)多 强 (3)运动 消化 (4)社会 分工
19.解析 (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图中的①过程代表呼吸作用,②过
程代表光合作用.
(2)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导致野兔、草原鼠等食草动物的数量大增.这些动
物与牛、羊等家畜争夺草料,加速了草场的退化.这个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维持着生态平衡,它
们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3)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等.这些无机
物又可以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重新利用,从而完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因此,动物在自然界中的
作用之一是促进物质循环.
(4)从图2中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它们作为分解者,
能够将动植物遗体、遗物以及动物的排泄物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等.这
些无机物又可以被植物重新利用,从而完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因此,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在自
然界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促进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 (1)呼吸 光合 (2)维持生态平衡 (3)促进物质循环 (4)细菌和真菌你 分解者
20.解析 (1)除了实验变量外,无关变量都相同.因此,该实验要求其他植物叶子最好和桑叶的颜色、形
状相似,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2)长大的蚕可能存在学习行为,只有用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才能保证没有形成任何学习行为,才可能
说明检验蚕的取食行为究竟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使实验更具有可信度.因此,实验用的蚕应
选②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使用刚孵化的小蚕进行实验,可以排出家蚕学习行为对实验的
影响.
(3)根据题干中“以桑叶和其他植物叶为实验材料,探究它的取食行为”的描述,结合“实验中同学们发
现蚕总是吃桑叶”的结果,可以看出,该实验的变量是树叶的种类.
(4)实验结果是蚕总是吃桑叶,实验过程中已经排出了学习行为,因此,蚕总是吃桑叶是先天性行为,
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答案 (1)控制单一变量 (2)② 学习 (3)树叶的种类 (4)遗传物质
— 2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卷
(人教版)八年级 生物
(时限:60分钟 满分:100分)
亲爱的同学,希望你沉着、冷静、诚信地迎接期中质量监测,相信你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用吸管弯曲部分来表示一类动物身体结构的特点.下列动物不具有此
特点的是 (  )
A.丝虫 B.沙蚕
C.水蛭 D.蚯蚓
2.笄(jī)蛭涡虫是一种肉食扁形动物,主要以蚯蚓和蛞蝓为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下列
关于笄蛭涡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身体呈两侧对称 B.有口有肛门
C.身体背腹扁平 D.身体能分出前后和左右
3.下列生物与其所列的特征不匹配的是 (   )
A.水螅———身体辐射对称 B.涡虫———身体左右对称
C.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D.蚯蚓———体表有角质层
4.萌萌同学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做了相关记录,下列记录中错误的是 (   )
A.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阻力
B.呼吸器官是肺,皮肤辅助呼吸
C.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及鳍的作用游泳
D.鳞片表面有黏液,可起保护作用
5.若把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几小时,蝗虫都不会死亡,原因是蝗虫 (   )
A.可以利用外骨骼辅助呼吸
B.可以吸收溶入水中的氧气
C.与气管相通的气门位于胸腹部
D.体内储存的氧气足够利用几小时
6.如图是鸟类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是气管,③是肺,②是气囊
B.气体进入鸟体内的途径是①→③→②
C.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D.家鸽的呼吸系统特点是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的
【贵州省2024-2025学年度教学质量监测卷 第1页(共4页)】
7.扬子鳄和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共同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
A.都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B.都用肺呼吸
C.都有脊柱 D.都是胎生
8.运动的完成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以下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你认为其中合
理的是 (  )
9.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运动,既可以愉悦身心,又可以增强体质.因此深受青
少年喜爱.在如图所示的投篮动作中,肱三头肌所发生的变化是 (   )
A.舒张→舒张 B.收缩→收缩
C.舒张→收缩 D.收缩→舒张
10.如图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关节是由①和④两部分组成的
B.②可以使关节更加牢固
C.③内有滑液,使关节更加灵活
D.⑤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11.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12.图阴影部分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共同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生来就有 B.都需要生活经验和学习
C.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D.都由环境因素决定有关
【贵州省2024-2025学年度教学质量监测卷 第2页(共4页)】
13.如图在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捕获的蚂蚁可以来自不同的蚁穴
B.小木条的材质、粗细和长短可以不同
C.实验时应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D.实验证明蚂蚁靠声音进行通讯
14.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表结果,分析数据可知四种动
物从高等到低等的顺序是 (   )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完成取食前尝试的次数 75 6 32 158
A.甲→乙→丙→丁 B.丙→乙→甲→丁
C.乙→丙→甲→丁 D.丁→乙→甲→丙
15.周氏啮小蜂能在瞬间将受精卵注入美国白蛾的蛹内,利用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自身后
代,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 (   )
A.帮助植物传粉受精 B.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
16.如果自然界的细菌和真菌全部被消灭,那么后果将是 (   )
A.动物和人类免于各种疾病
B.动植物的遗体堆积如山
C.花草树木生长繁盛,不会生病
D.动植物遗体不易腐烂,人类不再缺少食物
二、非选择题(52分)
17.(12分)请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五种动物进行分类:A、E是一类,B、C、D 是一类,分类的依据是体内  
      .
(2)A类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    构成,身体分节使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
E属于节肢动物,其适应陆地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表有坚硬的    .
(3)D类动物终身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用鳍游泳,    能感知水流的
方向.
(4)B类生物大多能飞行,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外形特征是身体呈    型,前肢变
成翼,体表被羽毛等.
18.(18分)如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2024-2025学年度教学质量监测卷 第3页(共4页)】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小鸟)喂鱼行为属于    行为,大山雀成功
喝到之后,“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的行为是    行为.前者是由其体内的  
  决定的.从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者的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2)蚯蚓成功走出迷宫的尝试次数比黑猩猩成功摘取食物的次数    (“多”或
“少”).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学习行为越复杂.
(3)黑猩猩完成摘取香蕉的动作,不仅要依靠    系统,同时所需的能量还有赖于
    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4)狒狒是一种具有    行为的动物,这种行为具有明确的    ,有的还有
等级.
19.(12分)观察下图,认真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中的①过程代表    作用,②过程代表    作用.
(2)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羊
争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这个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3)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
的作用是    .
(4)从图2中可以看出,    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它们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
20.探究实验:同学们养过蚕吗 蚕宝宝吐出的丝线能织成各式丝绸服装.古丝绸之路绵
亘万里,延续千年.学校科技小组同学养了几只蚕,以桑叶和其他植物叶为实验材料,
探究它的取食行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蚕总是吃桑叶,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1)该实验要求其他植物叶子最好和桑叶的颜色、形状相似,目的是        .
(2)制订计划:
实验用的蚕的来源:①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
等待使用刚孵化的小蚕进行实验.请你选择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
    (填序号),你这样做的理由是排除家蚕     行为对实验的影响.
(3)实施计划:实验中同学们发现蚕总是吃桑叶,该实验的变量是    的种类.
(4)得出结论:蚕总是吃桑叶,该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贵州省2024-2025学年度教学质量监测卷 第4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