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05 09:3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
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卷
九年级历史(
时限: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的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 法老自称是主神太阳神的儿子,在文献中,法老的名字用象征太阳的椭圆环绕,右侧有一道象征土地的竖线,意指法老是神灵佑护下的大地主人。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古埃及法老维护自己权威的手段是( )
A.利用宗教 B.利用博爱之心 C.发动对外战争 D.掌握财政大权
2. 九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想要了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生活状况,他们收集了许多信息。下列收集到的信息中正确的信息是( )
①发源于非洲北部 ②两河流域文明注重农业生产
③海外贸易发达 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 首陀罗是当时受剥削和压迫最深的阶级,他们被剥夺了一切宗教、社会和政治权利,承受统治阶级(主要为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任意宰割和残酷剥削。释迦牟尼就是在这种普遍苦难、阴郁的气氛中开始寻找摆脱苦难的道路的。这段材料说明了( )
A.佛教产生的背景 B.佛教产生的经过
C.佛教的传播方向 D.种姓制度的影响
4. 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公民大会 B.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里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5. 识图能力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图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东罗马帝国
6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其建立时间大致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7. 古代世界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
A.海洋文明的开放包容 B.古代文明多元发展
C.不同文明间交流频繁 D.古代建筑技术高超
8.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如图)( )
A.严格的奴隶制等级制 B.宗教文化制度
C.权力义务对等的平等关系 D.具有封建性质的契约关系
9. 在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一直流传到现在。下面关于基督教、佛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4世纪末,基督教与王权紧密结合 B.1世纪,基督教兴起
C.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D.佛教、基督教都诞生在西亚
10. 佃户为了报答领主让他在共有牧场上放牛,要给领主一些奶酪,以此作为地租;在森林里拾取树枝,就必须为领主提供木柴……这些名目繁多的租金项目几乎是无限制的,生活中的一切与生产相关的事物都要收租。材料表明( )
A.庄园的农业和商业发达 B.庄园是独立自主的经济单位
C.庄园佃户没有人身自由 D.庄园佃户受剥削的情况严重
11. 公元1500年以前,牛津的默顿、巴利奥尔等8个学院中,神学的学生所占比例超过70%,其中1 287名修士 学生中学习神学的有1169人,学习法律的有113人,学习法律的人中有85人选择学习教会法。这反映了中世纪大学( )
A.具有较大的自治权 B.课程内容丰富多彩
C.顺应社会发展需要 D.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12. 查士丁尼承袭万民法,承认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力之下,主人对奴隶都有生杀之权。但他在立法中又规定,主人不得非法“毫无理由地杀害自己的奴隶”,并且要求主人“善待”自己的奴隶。材料说明查士丁尼( )
A.旨在打压封建奴隶主 B.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
C.维护了皇帝专制权力 D.奠定后世欧洲民法的基础
13. “物语”是日本的文学体裁,《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双璧,以11—13世纪日本武士集团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创作完成。这两本书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有( )
A.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B.武士效忠国家
C.土地兼并盛行 D.幕府将军握有大权
14. 比较学习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相似之处是( )
A.都制定了完善的法律 B.都维护奴隶主统治
C.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D.都奉基督教为国教
15. 下表反映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点是( )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农场主雇佣农民;农产品面向市场 工场主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场主雇佣工人;手工业品面向市场
A.劳动者掌握着生产资料 B.存在雇佣关系
C.产品只是满足自我消费 D.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16. 如图是拉斐尔创作的《椅中圣母像》,画中母亲和孩子组成了和谐的圆形构图,圣母如人间母亲般和蔼可亲,作品表达了( )

A.罗马教廷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控制 B.资产阶级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推崇
C.资产阶级追求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D.欧洲中世纪城市和大学教育的兴起
第二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17. 【民主政治·文明之源】雅典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18. 【希腊哲学·世界贡献】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德谟克利特提出了“ ”,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对后世一直到现在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 【封建制度·等级森严】“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了11世纪的西欧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以 为纽带进行封赐的封建等级制度。
20. .【世界宗教·促进统一】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 ,为建立统一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反映了阿拉伯半岛各部落要求政治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愿望。
21. 【新旧交替·时代曙光】“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界。”围绕这个中心思想,意大利诗人但丁的长篇诗作《 》广泛地反映了现实,给中世纪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同时也现出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三、综合回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22. 古代东西方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为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一
(1)史料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如图1石柱属于什么类别的史料 (2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幅图片反映的成果之间的关系。(2分)
材料三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手段排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 皇帝既是虔诚的法纪伸张者,又是征服敌人的胜利者。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3)依据材料三, 概括罗马法的发展对罗马国家的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材料四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一千零一夜》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根据材料四,提炼一个观点并列举至少1个史实证明。(3分)
材料五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根据材料五,概括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2分)并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多样的人类文明 (2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3小题15分,第24小题14分,共29分。
23. 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是古代世界的重要特征。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历史学习活动,设计了下列探究任务,请你参与。
任务一【辩文明渊源】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筑器造皿、建设家园。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编自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材料一“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所创造的文明从自然环境来看,它们属于哪一文明类型?(2分)再举出同一类型的文明古国。(1分)
材料二
古代希腊示意图
(2)观察材料二示意图,图中这一地区兴起的最早文明叫什么?(2分)图中A是哪一城邦?(2分)
任务二【析文明成果】
材料二
图1金字塔 图2《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图3甲骨文 图4释迦牟尼佛像
(3)文物孕育丰富的文明信息,材料二四幅文物图片是亚非文明的代表。从中任选其一,阐述其所承载的历史价值。(3分)
材料三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
(4)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学、建筑、哲学方面各举出一例验证材料三的观点。(3分)
任务三【谈多元文明】
(5)结合以上探究及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多元文明?(3分)
24. 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们以“中古亚洲文明的多样性”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依据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材料一
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
经济上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说一说日本大化改新产生的影响是什么?(2分)以此判断大化改新的性质是什么?(2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示意图,说一说阿拉伯帝国的疆域特点。(2分)
材料三
阿拉伯数字的演变过程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业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传入阿拉伯半岛的主要商品有丝绸、瓷器、茶叶等。阿拉伯半岛传入中国的主要有胡桃、胡麻、黄金、珍珠、宝石、石榴、菠菜等商品。
材料四 帝国境内各族人民在吸收古代东西方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宝库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以巴格达为中心,往西经开罗和科尔多瓦传播到北非和整个欧洲;往东传到中亚、印度和东南亚,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三、四两则材料,归纳阿拉伯人的文化贡献(至少三点)。(6分)从这些文化贡献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据材料“法老自称是主神太阳的儿子……法老是神灵佑护下的大地主人”可知,古埃及法老维护自己权威的手段是利用宗教,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老的博爱之心,而是宗教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法老掌握财政大权,但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 两河流域的文明,包括苏美尔文明,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这一地区的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非常适合灌溉农业的发展。苏美尔人发展了复杂的灌溉系统,并利用这些系统种植小麦、大麦和其他作物,为他们的文明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④ 在苏美尔文明中,政治体系逐渐从城邦制向君主专制过渡。国王或君主在政治、经济和宗教事务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因此,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和所学知识可知,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是因为种姓制度的森严等级,低等级受到高等级的任意宰割和残酷剥削,如首陀罗受到了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任意宰割和残酷剥削,激化了社会矛盾,佛教应运而生,题干旨在说明佛教产生的背景,A项正确;题干不涉及佛教产生的经过、传播方向,也没有着重介绍种姓制度带来的影响,排除B、C、D项。故选A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因此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里,B项正确。故选B项。
5.【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示意图信息“马其顿”“亚历山大”“印度河”,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后建立了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南及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B项正确;波斯帝国主要在现在的伊朗高原上,与材料不相符,排除A项;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地中海成为其内海,与材料不相符,排除C项;东罗马帝国都城在君士坦丁堡,与材料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和结合世纪纪年方法,公元前509年用世纪纪年法表示为公元前6世纪晚期,B项正确;①处是公元前6世纪早期,排除A项;③处是公元前5世纪早期,排除C项;④处是公元前5世纪晚期,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材料图片反映了不同区域文明的成果,不同地区的文明具有不同的特点,体现了文明的多元发展,B项正确;图三为楔形文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不属于海洋文明,排除A项;古代交通不便,不同文明之间交流频繁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图二和图三不属于建筑,无法说明古代建筑艺术高超,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11世纪,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题干材料“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二者具有封建性质的契约关系,D项正确;故选D项。
9.【答案】D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题干“关于基督教、佛教的说法”和所学知识可知佛教诞生于南亚次大陆的古代印度,不是西亚,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基督教与王权紧密结合,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教导人们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基督教兴起,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庄园内佃户几乎任何经济活动都要给领主缴纳租金,而且这些租金项目几乎是无限制的,由此可表明庄园内的佃户受到领主的经济剥削,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佃户受到经济剥削,并不能说明庄园的农业和商业发达,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佃户与领主之间的经济剥削关系,而非庄园的独立性,排除B项;佃户需要向领主支付租金,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没有人身自由,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公元1500年以前,牛津的默顿、巴利奥尔等8个学院中,神学的学生……选择学习教会法”可知,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大学学习神学的学生多,学习教会法的占比较高,这体现了教会对中世纪大学有很大影响,D项正确;中世纪大学具有一定自治权,但材料强调学习神学的学生占比较大,不体现大学自治权,排除A项;大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大学的出现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但材料强调大学中学神学等的学生占比大,不强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查士丁尼承袭万民法,承认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力之下,主人对奴隶都有生杀之权。但他在立法中又规定,主人不得非法“毫无理由地杀害自己的奴隶”,并且要求主人“善待”自己的奴隶,这些说明查士丁尼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B项正确。故选B项。
13.【答案】B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材料“《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双璧,以11—13世纪日本武士集团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创作完成”和所学可知,日本的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在这两本书中不可能出现“武士效忠国家”,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故选B项。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及所学可知,他们都是疆域辽阔的大帝国,都曾经地跨欧亚非三大洲,C项正确;罗马和拜占庭帝国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排除A项;罗马和亚历山大帝国是奴隶制帝国,维护奴隶主的统治,而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是封建帝国,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信奉伊斯兰教,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租地农场: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农场主雇佣农民,农产品面向市场”、“手工工场:工场主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场主雇佣工人;手工业品面向市场”可知,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点为都提供生产工具;农场主和农民存在雇佣关系,工场主和工人存在雇佣关系;生产的产品都面向市场,B项正确。故选B项。
1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画中母亲和孩子组成了和谐的圆形构图,圣母如人间母亲般和蔼可亲”可知,这是表现人本身,是人文主义,而且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因此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C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不是推崇,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文艺复兴,与中世纪城市和大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7.【答案】公民大会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当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18.【答案】原子论
【解析】根据题干“古希腊哲学成就”“德谟克利特”“原子”,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19.【答案】土地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无偿赏赐土地,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一来,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11世纪,这种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非常普遍,这种制度被称为封君封臣制,又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它是以土地为纽带进行封赐的封建等级制度。
20.【答案】伊斯兰教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也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1.【答案】神曲
【解析】根据所学文艺复兴的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22.【答案】(1)史料:实物史料。
(2)关系:《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的基础;《查士丁尼法典》或《罗马民法大全》是对《十二铜表法》的继承与创新。
(3)作用:巩固皇权;治理国家;惩治违法犯罪。
(4)观点:亚洲文化具有多样性。史实:亚洲产生了三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中国、古印度),亚洲产生了佛教、伊斯兰教。
(5)方式: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对待:以开明、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人类文明。
【解析】(1)史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物史料是指通过实地挖掘和发现的物品或建筑,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之一,材料一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故属于实物史料。
(2)关系:根据材料二两幅图片“古代罗马人正在观看和议论《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及其法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片反映的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拜占庭帝国时期法制建设的成果,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的基础;查士丁尼法典或罗马民法大全是对《十二铜表法》的继承与创新。
(3)作用:根据材料三“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手段排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皇帝既是虔诚的法纪伸张者,又是征服敌人的胜利者。”得出,罗马法的发展对罗马国家的统治起到的作用是巩固皇权;治理国家;惩治违法犯罪。
(4)观点:根据材料四“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一千零一夜》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弘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可以提炼观点为:亚洲文化具有多样性。
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产生了三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中国、古印度);亚洲产生了佛教、伊斯兰教。这些史实可以证明亚洲文化具有多样性。
(5)方式:根据材料五“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并结合所学知识,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明的大交汇,阿拉伯数字传播便利了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传播,因此,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可归纳为: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对待:根据材料五“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可得出,我们应以开明、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人类文明。
23.【答案】(1)大河文明;古埃及。
(2)爱琴文明;雅典。
(3)选择①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选择其它图片进行阐述亦可。)
(4)文学上,《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建筑上,古希腊的著名建筑有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等,古罗马的著名建筑有斗兽场、万神殿等;哲学上,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5)所有文明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都应该被理解和尊重;文明是多元的,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明;合理吸收不同文明的积极成分,自觉抵制其消极成分和不良影响,反对全盘接受;提倡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补,共同发展。
【解析】(1)文明类型和文明古国:根据材料一“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可知,反映的是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这些文明都诞生于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与此同一类型的文明古国还有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
(2)名称:根据材料二“古代希腊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古希腊的知识可知,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城邦:根据材料二“古代希腊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古希腊的知识可知,图A是雅典城邦,实行民主政治。
(3)示例:根据题干要求可选择①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选择其它图片进行阐述亦可。)
(4)举例:根据材料三“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并结合所学古希腊、罗马的知识可知,古希腊和古罗马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文学上,《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建筑上,古希腊的著名建筑有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等,古罗马的著名建筑有斗兽场、万神殿等;哲学上,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5)看待: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人类共同的财富、文明的多元性、借鉴其它文明、文明交流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所有文明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都应该被理解和尊重;文明是多元的,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明;合理吸收不同文明的积极成分,自觉抵制其消极成分和不良影响,反对全盘接受;提倡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补,共同发展。
24.【答案】(1)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日本进入到封建社会。
(2)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阔;地跨亚、欧、非大洲。
(3)改进阿拉伯数字;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阿拉伯人在人类文化发展、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其它符合题意要求的也可。
【解析】(1)影响:据材料一“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日本进入到封建社会。
(2)特点:据材料二阿拉伯帝国示意图可知,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阔;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3)文化贡献:据材料三“阿拉伯数字的演变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改进阿拉伯数字;据材料四“创造了光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宝库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可知,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据材料三“中国传入阿拉伯半岛的主要商品有……阿拉伯半岛传入中国的”可知,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认识:据材料三“中国传入阿拉伯半岛的主要商品有……阿拉伯半岛传入中国的”和材料四“伊斯兰文化以巴格达为中心,往西……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可知,阿拉伯人在人类文化发展、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