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繁星》
(新授课)
【理论支持】
本课设计,遵循了语文高效课堂设计基本理念,即把教学中心由“教”转移到“学”,教者启发诱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注重指导和启发,尤其注意学生是否真正从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中收到益处。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课堂的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本着这样的理念,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知识。基于这样的理论支持,《繁星》教案设计,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体味文中语句及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虚实结合的手法;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把握主旨.
3.情感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热爱星空、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初步了解虚实结合的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3.收集并阅读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课内探究
一、学
1.导入新课。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2)播放朗读录音,然后请学生画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课文时最喜欢的课文语句。
3.自主阅读。
生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三次写看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
(2)重点研读第三段,分析虚实结合的写法。
(3)作者在第三段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试找出来,分析其妙处。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并让学生从局部去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时巡视)
(这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不动笔不读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此外,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批注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动笔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4.小组合作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
【要求各组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用书面的形式对文本的研读形成共识,并列出合作交流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班内交流】。
二、导
1.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语文新《课标》将“过程与方法”列为语文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的“三维目标”之一,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那么,在实际操作上,可设计3-5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即“多重对话”,通过组内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成果,学会倾听和批评别人意见,学会表达和反省自己的观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可以坦诚地表达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予必要的评说与指导。《繁星》的教学案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的。】
2.精讲点拨。
a.对学生自主思考题的点拨:
作者在本段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试找出来,分析其妙处。
【思路点拨】
此题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一句话或一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在文中有何作用?在这儿我们先确定修辞手法,再回答具体内容。解答时,注重几个答题点: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什么;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A.“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这一句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B.“我仿佛看见他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无穷的遐想。
C.“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渲染了海上之夜的种种美感。
b.对重点、难点的讲解点拨:
本文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摹眼前的景物是实写,由眼前的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是虚写。
【思路点拨】
首先要明确虚写和实写的区别。其次,辨别出对应段落的具体语句,所写的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
A.第三段共十句话,前三句是实写,后七句是虚写。
B.实写的是海上观看繁星的夜景,虚写的是由仰望夜空产生的种种奇妙的感受。
3.深度探究。
探究题: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结合课文和背景资料,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热爱繁星?
【思路点拨】
从深层上进一步感受作者是如何深化文章主题的,从而实现对文章整体和主旨的深层理解。
【参考答案】
(1)繁星是美好的事物,作者热爱繁星,就是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
(2)因为在他的心目中,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星是母亲,是朋友,繁星象征着光明,在星空下,他感觉温馨、亲切、甜蜜、惬意。所以作者热爱繁星也表现了他对光明的追求。
【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作性,尤其是显示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效果。整个学习过程不但使学生在认识成果和认识方式方面有较大收获,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学会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坚持和完善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三、练
1.涵咏积累。当堂熟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2.达标测评。学生完成“课堂达标测评题”。
3.反馈矫正。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
课后提升
1.同步阅读。巴金《朋友》。
2.完成作业。完成《配套练习》中的“巩固拓展”部分。
3.反馈评价。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评价。
课案(学生用)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自学辅助资料,读通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2.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3.所有学生都要掌握本文的知识点,了解答题规律。
4.同步阅读:巴金《朋友》,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自学辅助资料
一、作者介绍
巴金,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 ( http: / / www.21cnjy.com )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另外两部为《春》、《秋》),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丛书。
二、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预习练习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摇摇欲zhuì( ) 半明半mèi( ) mó糊 ( )
shà眼( ) 纳liáng( ) 仿fú( )
2.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
(2)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 )
(3)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 )
3.写出两个含“星”的成语。
4.仰望星空,我们总会有无边的遐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个人都见过星星,都有过数星星的经历。那么,面对星空,你曾有过什么遐想呢?请围绕星空写一段话,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坠 昧 模 霎 凉 佛
2. 排比 拟人 比喻
3.星罗棋布 披星戴月 众星捧月
4.略
课堂思考题
一、自学思考题
(1)作者三次写看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
(2)重点研读第三段,分析虚实结合的写法。
(3)作者在第三段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试找出来,分析其妙处。
二、深度探究题:
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结合课文和背景资料,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热爱繁星?
课堂达标测评题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一段文字是按照怎样的思路逐步展开的?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3.“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这句中“看”与“呢”两个字有什么作用?
4.“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这句话中的“那个巨人”指的是什么?“跑”字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5.怎样理解“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这一句的含义?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仰望、欲睡、沉睡
3.一个“看”字,起到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引人注意的作用;一个“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
4.“那个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既写巨人昨夜的形状,又暗示船在前行,表露了作者涌动的激情。
5.“睡在母亲的怀里”是海上观星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后提升
朋友
巴 金
⑴这一次旅行使我更明了一个名词的意义,这名词就是朋友。
⑵七八天以前我曾对一个初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面的朋友说:“在朋友们的面前我只感到cán kuì。他们待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有方法可以报答他们。”这并不是谦逊的客气话,这是真的事实。说过这些话,我第二天就离开了那朋友,并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和他再见。但是他所给我的那一点温暖至今还使我的心在颤动。
⑶我的生命大概不会是久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罢。然而在那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明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把家庭所给我的阴影扫除掉的也正是它。
⑷世间有不少的人为了家庭弃绝朋友,至少也会在家庭和朋友之间划一个界限,把家庭看得比朋友重过许多倍。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
⑸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在好些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行动里我发现了这个信条。这个信条在我实在是不能够了解的。对于我,要是没有朋友,我现在会变成什么样的东西,我自己也不知道。也许我也会讨一个老婆,生几个小孩,整日价做着发财的梦,抛弃了事业mèi了良心去做一个现社会制度的忠实的拥护者罢。
⑹然而朋友们把我救了。他们给了我家庭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够给的东西。他们的友爱,他们的鼓励,几次把我从深渊的边沿wǎn救回来。他们对于我常常显露了大量的慷慨。
⑺我的生活曾是悲苦的,黑暗的。然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都分给了我,这些东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这些不要报答的慷慨的施与,使我的生活里也有了温暖,有了幸福。我默默地接受了它们。我并不曾说过一句感激的话,我也没有做过一件报答的行为。但是朋友们却不把自私的形容词加到我的身上。对于我,他们是太大量了。
⑻这一次我走了许多新的地方,看见了许多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朋友。我的生活是忙碌的:忙着看,忙着听,忙着说,忙着走。但是我不曾感受到一点困难,朋友们给我预备好了一切,使我不会缺乏什么。我每走到一个新地方,我就像回到了我的在上海的被日军毁掉的旧居。而那许多真zhì的笑脸是在上海所不常看见的了。
⑼每一个朋友,不管他自己的生活是怎样困苦简单,也要慷慨地分一些东西给我,虽然明明知道我不能够给他一点报答。有些朋友,甚至他们的名字我以前还不知道,他们却也关心到我的健康,处处打听我的病况,直到他们看见了我的被日光晒黑的脸和手膀,他们才放心地微笑了。这种情形确实值得人流泪哟。
⑽有人相信我不写文章就不能够生活。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月以前的一个同情我的上海朋友寄稿到广州《民国日报》的副刊,说了许多关于我的生活的话。他也说我一天不写文章第二天就没有饭吃。这是不确实的。这次旅行就给我证明出来,即使我不写一个字,朋友们也不肯让我冻馁。世间还有许多大量的人,他们并不把自己个人和家庭看得异常重要,超过了一切的。靠了他们我才能够生活到现在,而且靠了他们还要生活下去。
⑾朋友们给我的东西是太多太多了。我将怎样报答他们呢?但是我知道他们是不需要我报答的。
⑿近来我偶尔读朋友的书,看见了这样的话“消费乃是生命的一个条件……世间有一种不能与生存分开的消费,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内部地干枯起来。他们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
⒀在我的眼前开放着这么多的人生的花朵了。我的生命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开花?难道我已经是“内部干枯”了么?
⒁一个朋友说过:“我若是灯,我就要用我的光明来照彻黑暗。”
⒂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柴罢。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发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来给这人间一点温暖。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谦逊( ) ②颤( )动 ③冻馁( ) ④施与( )
2.给文中拼音处填上适当的汉字。
①cán kuì( )②mèi( )了良心 ③wǎn( )救④真zhì( )
3.文中第③段,把“友情”比做“明灯”,“明灯”的作用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第⑦段中,加点的词“它们”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5.第⑤段中写到:“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6.如何理解第⑩段中“靠了他们我才能够生活到现在,而且靠了他们还要生活下去”一句的含义?
7.第(11)段中作者说“朋友们给我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然而“他们是不需要我报答的”,这是怎样一种友情,表现了朋友怎样的思想境界?
8.结合本文谈谈对“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一句的理解。
9.为什么作者在文章结尾说“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柴罢”?
10.读完此文,结合自己的认识,用一组排比句描述你对“朋友”的理解。
11.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然而巴金的朋友“常常显露了大量的慷慨”,又不需要报答。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观的认识。
【参考答案】
1.①xùn ②chàn ③něi ④yǔ
2.①惭愧 ②昧 ③挽 ④挚
3.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
4.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
5.此题的开放性强,言之成理,理由充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可。参考:持否定态度。这种观点是偏激的。在生活中,家庭和朋友是和谐的、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亲情、友情会使家庭的生活更加充实。
6.朋友们给我的关爱是我过去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柱;我要将这些化作精神动力,满怀信心地去开创新生活。
7.表现朋友之间那种真诚的友情;只想付出、给予,不求回报、索取的崇高思想境界。
8.此题具有一定开放性,能从“品行修养、奉献精神”的角度来答即可。
9.这是自谦的说法,作者对朋友给予的关爱回报甚少,深感愧疚;作者决心要用自己的光和热去回报朋友,回报社会。
10、11略(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