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判断题专练 答案
1.【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底,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
2.【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取得重大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新历史。
故答案是:√。
3.【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故答案为:×。
4.【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答案是:×。
5.【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故答案为:√。
6.【解答】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同时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武汉长江大桥是在毛泽东的倡议下修建的。
故答案为:×。
7.【解答】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判断:√
8.【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是。所以题干的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9.【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答案为:√。
10.【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即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步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所以,“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指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1.【解答】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故答案为:√。
12.【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所以把《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故答案为:×。
13.【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答案为:√。
14.【解答】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5.【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建设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解答】据所学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发展,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
故答案为:√。
17.【解答】新中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1953年﹣1957年,党和政府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故答案为:×。
18.【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答案为:√。
19.【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20.【解答】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21.【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在我国建立起来。
故答案为:×。
22.【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在经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后,至1956年底,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故答案为:√。
23.【解答】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4.【解答】据所学可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是改造的创举,实现了和平过渡。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25.【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26.【解答】据所学知,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故答案为:√。
27.【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故答案为:×.
28.【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正确。
故答案为:√。
29.【解答】据所学知,从1953年开始,我国相继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30.【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31.【解答】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32.【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完成了土地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33.【解答】根据题干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通过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故答案为:√。
34.【解答】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35.【解答】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故答案为:×。
36.【解答】根据题干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37.【解答】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题干资本主义工业,错误。
故答案为:×。
38.【解答】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故答案为:×。
39.【解答】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0.【解答】“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41.【解答】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故答案为:×。
42.【解答】据所学可知,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年代,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被誉为“铁人”。焦裕禄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故答案为:×。
43.【解答】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这一冤案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典型例子,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4.【解答】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会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1958年我国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故答案为:√。
45.【解答】据所学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故答案为:×。
46.【解答】中共八大后的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10年,也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艰苦创业的10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故答案为:√。
47.【解答】文化大革命时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被迫害致死,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故答案为:×。
48.【解答】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它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之久。
故答案为:×。
49.【解答】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50.【解答】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故答案为:×。
51.【解答】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故答案为:√。
52.【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故错误,提高改为挫伤,促进改为阻碍。
故答案为:×。
53.【解答】中共八大后的十年即1956﹣1966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新产品全部自给。在1956﹣1966的十年,大庆等油田建设起来,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故答案为:×。
54.【解答】所学可知,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年仅21岁。
故答案为:×。
55.【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这属于左倾错误。
故答案为:×。八下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判断题专练
一.判断题(共55小题)
1.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改革开放时期。 (判断对错)
2.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判断对错)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判断对错)
4.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判断对错)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判断对错)
6.南京长江大桥是在毛泽东的倡议下修建的。 (判断对错)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判断对错)
8.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判断对错)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判断对错)
10.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农业合作化。 (判断对错)
1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判断对错)
12.《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判断对错)
13.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判断对错)
14.1957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判断对错)
15.我国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轻工业。 (判断对错)
16.“一桥飞架南北”的“一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 (判断对错)
17.新中国成立后,在1952年经济恢复后,于1952年﹣1957年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判断对错)
1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1954年。 (判断对错)
1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判断对错)
20.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二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判断对错)
2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判断对错)
22.公私合营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判断对错)
23.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判断对错)
24.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是改造的创举,实现了和平过渡。 (判断对错)
25.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判断对错)
26.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实行赎卖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判断对错)
27.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私人居于领导地位。 (判断对错)
28.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判断对错)
29.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判断对错)
30.三大改造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判断对错)
31.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判断对错)
32.(1956年)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完成了土地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判断对错)
3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赎买政策。 (判断对错)
34.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判断对错)
35.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判断对错)
36.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判断对错)
37.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判断对错)
38.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判断对错)
39.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判断对错)
40.“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新中国的成立。 (判断对错)
41.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判断对错)
42.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年代,被称为“铁人”的是焦裕禄。 (判断对错)
43.“文化大革命”期间制造的冤假错案中最大的冤案是贺龙案。 (判断对错)
44.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判断对错)
45.1958年,中共八大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判断对错)
4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 (判断对错)
47.“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彭德怀被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致死,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判断对错)
48.“文化大革命”长达9年之久。 (判断对错)
49.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判断对错)
50.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判断对错)
5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 (判断对错)
52.(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判断对错)
53.到1956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判断对错)
54.焦裕禄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 (判断对错)
55.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党也犯了一些右倾错误,如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判断对错 )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