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省重点中学协作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省重点中学协作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6 11:25:23

文档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一条跨越7个多世纪、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宛若一曲波澜起
伏的乐章,用跳动的音符将古代的智慧与时代的活力串联起来,见证着中国都城营建传统的壮
美秩序,滋养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文明血脉。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
议,将“北京中轴线一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这条承载着大国首都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正面向世界,焕发着中华文明的蓬勃生机。
(摘编自《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线中轴传古今》)
材料二:
北京中轴线,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是发展的城市空间,是独特的文化特号。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城市规划传统的载体,是一种景观形态和城市形态,更是一种秩序形态
和文化形态。
北京中轴线延续了中国建筑布局的传统,讲述着中国历史发展的秩序。北京中轴线有着
悠久的历史积淀,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在7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变幻中不断演进发
展,时至今日形成了全长78公里的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存续了中国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
中轴线建筑群。这一“世界之最”有着多元的要素与复杂的层次,由万宁桥、景山、故宫、社稷
坛、天安门广场等15处遗产点构成,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
施、居中道路遗存等分布其中。在这种独特、丰富的景观形态中,历史古迹与现代建筑交相辉
映,胡同民居与文艺园区相互衬托,浓缩的历史、宏大的规模、深厚的底蕴、均衡的格局、多样的
景观,呈现出古典美、秩序美、交融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赞叹道,“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
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北京中轴线是体现文脉传承与文明创造相融合的中国案例。
一方面,北京中轴线秉承“中”“和”的哲学理念,遵循“象天法地”“山环水抱”的原则,依照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范式,以秩序的方式、审美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另一
方面,北京中轴线的空间承载着多元功能,深度融入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发挥着独特的历史
教育、审美救育等功能。比如,始建于元代的万宁桥至今保留着最初的交通功能,在连通道路
的同时也连通着古与今、传统与现代;先农坛中曾经作为古代皇帝“一亩三分地”的籍田恢复原
貌,可供游客下田体验春种秋收的快乐…发挥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有助于更好保护遗产,
让其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北京中轴线这一宝贵遗
产,浓缩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历史变迁,传承了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历史文脉,代表了世界城市
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中轴线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
高三语文-12024 2025 1分,举任何一例,结合具体内容1分,分析寻常的意义1分。每点3分,共6分。大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理解,合—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试题 情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0.A C F 【译文】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只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
语文参考答案 【解析】“尔”做后句主语,故在A处断“;但”是“只”,故在C处断;根据语境“,心”做前句宾语,故在F处断。11.C 【解析】“岁月不居”的“居”是“停留”。A.数,本文指“数字”,《六国论》指“命数”,意思不同。B.堪,
胜任。D“. 互市”解释正确。
1.C 【解析】“常被忽视”错,巴西利亚历史较短,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可见其对文化价值的重视。 12.B 【解析】“互相检举揭发”错,根据原文语境“,更相荐举”是互相推荐推举。
2.D 【解析】文中有对比,但并未表明谁更优越。 13(. 1)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未转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
3.C 【解析】A“. 表现了申遗工作者喜悦、自豪的心情”错,表现的是作者的喜悦、自豪。B“. 材料二主要以 (雨,下;被,通“披”,披着;陛,台阶。各1分,大意1分)
北京中轴线的景观与城市形态为核心内容”错,材料二的核心内容是“北京中轴线的秩序形态与文化形态”。 (2)太宗说“:我希望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 ”于是就把它吞了。
D“. 申遗过程”错,材料一只提到申遗结果。 (冀,希望;何疾之避,宾语前置。各1分,大意2分)
4.①巴黎新区 ②放射性轴线 ③居中于城,遵循从北至南的方向和方位秩序 ④南北向主轴模 14.①齐景公开始不能共情百姓苦难,后来知错就改;
式,发展出多条平行辅轴 (每点1分,共4分) ②晋惠帝完全不能体恤百姓,缺乏理解和共情;
5.①体现了壮美秩序。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存续完整;有着多元的要素与复杂的层次。 ③唐太宗爱民如子,以身作则。
②体现了文脉传承与文明创造的融合。北京中轴线秉承“中”“和”的哲学理念,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基 (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
因;承载着历史教育、审美教育等多元功能。 材料一
(每点3分,概述1分,分析2分,共6分。大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理解,合情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未转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
6.A 【解析】B.选取的内容并不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C“. 用以点破少年的青涩与幼稚,现实的残酷与无 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
奈”错。此处比喻,是用来表达作者的感悟“曾经的花样年华,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一小段人生”。D“. 温馨宁静 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
祥和”错。“深夜,落雪了”烘托的是一种凄凉的氛围。 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7.B 【解析】“热情庸俗虚荣”错,用以表现的是俗世百姓的烟火气息。 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见路途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看见在里
8.含义:把《红楼梦》中的诗词放到整部《红楼梦》的剧情中去理解。(2分) 闾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一家,巡行全国统计发放的数字,不必上报他们的姓名。已任职的发给两月救济
用意:木心的评价简洁,自然,却耐人寻味,与木心后文所讲述的内容一起,表明大师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名 粮,生病的发给两年救济粮。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高兴做的
人名作,亦属“寻常”之义。(2分) 事。”
9.①以参与者的身份书写亲历之景。 材料二:
示例一:如写烟花三月,自己在书房读书时见到的窗外之景。小区农户,老婆婆抱着婴孩,哼着小曲,年轻 晋惠帝司马衷为太子的时候,朝廷上下都知道他难以胜任天下大事,晋武帝司马昭也有过这种怀疑,所以
的女子浣洗衣物,桃花开遍,燕儿呢喃。生活静美、温馨,流露着作者对寻常幸福的体验与喜爱。真实亲切自 就经常召见东宫里的官员,让他们把尚书们商议的国家大事拿来让太子决断,可是太子都不能回答。贾妃就
然。 派遣左右前去代为回答,而且多引用古籍中的典故。太子宫中的给事张泓说道:“太子不好学习,这是陛下(指
示例二:如写自己逛早市,看羊吻青草,水灵灵的青菜,看中年的女子,招呼往来的客人,挥洒自如,寻常日 司马昭)所知道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就事论事的去回答,不要引用古籍典故。”贾妃同意了张泓的话。于是张
子就是一粥一饭,鲜活饱满,流露着作者对踏实温暖生活的体验与喜爱。真实亲切自然。 泓就起草答案,然后让司马衷抄写。晋武帝司马昭看完之后非常高兴,这样才打消了废掉太子的念头,太子的
示例三:如写寒冷的夜晚,自己辛苦赶稿,只为让病重的父亲看到自己的散文,看着父亲衰老、病弱而无能 位置才算安全了。等到司马衷处于皇位,政令出自大臣,朝纲政纪严重损毁,收受贿赂公开进行,有权势的人
为力和心疼,作者觉悟到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亦是寻常人生。真实动人。 家,凭借尊贵盛气凌人,于是忠臣贤良之人晋升的道路被断绝,谗佞奸邪的小人却很得志,他们又互相推举自
示例四:如写在江南水乡的小镇西塘闲逛,一对白发老人卖馄饨,粉墙黛瓦,袅袅炊烟,作者觉悟到了相依 己人出来做官,天下人都把这种行为称为互相买卖。司马衷经常在华林园,听到园子里的蛤蟆声,就问左右的
相伴,白首不离亦是寻常人生。真实动人。 人,说道:“这些叫声是为了公事叫,还是为了私事叫?”左右的人就回答说道:“在公共场合叫就是为了公事叫,
②以讲述者的身份书写寻常人世的悲喜。 在私底下叫的就是为了私事叫。”后来天下闹起了饥荒,百姓们都饿死了,皇帝问道:“百姓们为什么不吃肉粥
示例一:如讲述作家史铁生的写作、生病、捐赠,作者体验到了名人悲喜的俗世情怀,感动与他带给人世的 呢?”晋惠帝司马衷的昏庸大概就是这样。最后是因为吃了有毒的饼中毒而死,也有说是被司马越毒害死的。
温暖。动人心怀,启人心智。 史臣认为:没有才能的不肖之子,登上皇帝的位置,势必大权旁落,导致政令出自小人。难道德才兼备的
示例二:如讲述难忘的少年情怀,写记忆中骑着单车的十几岁的翩翩美少年,如今头发稀疏、有了小肚腩 俊杰只会出现在从前的时代,而导致淫邪助纣为虐的人却专门在当今世界出现吗?古代的时候败亡国家的事
的一个人的寻常人生,作者体悟到错过,失去,离别,在生活面前,只是再寻常不过的一小段人生。 情,虽然各有不同,但不是因为破坏了纲常法纪,就是统治者平庸昏暗。难道是神明使他们丧失了精神魂魄
示例三:如讲述木心先生评价《红楼梦》、大仲马、卡夫卡、陶潜,用语简洁,而又气象万千。作者体悟到名 吗?那是晋武帝不了解他的儿子啊!
人也有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拥有着爱恨悲欢的俗世情怀,这也是一种寻常。 材料三
示例四:如讲述汪曾祺文章中家乡的集市,看牡丹被面,铁锅茄子,辣椒,看猪秧子,看市井人生,看世间百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
态,流露着作者对寻常人世的喜悦和安然的喜爱。 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
(①点出“参与者”身份1分,举任何一例,结合具体内容1分,分析寻常的意义1分;②点出“讲述者”的身份 (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
高三语文(答)-1 高三语文(答)-2
{#{QQABDYCkxgq4kBbACB4rQQUGCggQkIEjJWgExQAcqAQqyZNABIA=}#}
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我希望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于是就把它吞了。 一等(20~16) 二等(15~11) 三等(10~6) 四等(5~0)
15.C 【解析】尾联的“书生”指左宗棠自己。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16.①“龙户”与“虎关”,地点相对;“舟横”与“潮落”物及状态相对;“宵”“晓”时间相对;“步水”与“归营”动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作相对。(2分) 内容20分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②描写晚间水上居民乘船出海、早晨潮落时守军归营的场景,军民对照,表现了军民共同维护边疆安危、 基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守护太平的家国情怀。 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4分,描写场景2分,意蕴2分,大意对即可) 等
17. 1 符合文体要求 问题符合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气吞万里如虎 赢得仓皇北顾(顺序不可以颠倒) 级
2 20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表达 分
3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畅,语病多()示例一: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示例二: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示例三: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 发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示例四: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展 20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内容较好特征 分
(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 等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18.A.①表强调 ⑤表特殊含义 级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19.A.风华正茂/朝气蓬勃/血气方刚/身强力壮/神采飞扬 说明:
B.不可或缺/至关重要 (每空1分,共2分)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相符
20.意见要求营造清朗的健康科普环境,推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水平迈上新台阶。 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解析】宾语残缺,第一句“健康科普”后加“环境”。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搭配不当“,激励”改为“推动”。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改对一处2分,共4分)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21.甲:中西文化对健康的认识也存在差异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乙: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每点2分,共4分) 4.有创意: 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22.示例一: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壮、没有疾病,更强调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融合的良好状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
示例二: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不虚弱,更强调身体、心理(精神)适应社会的良好状态。 扣分。
示例三: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壮、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精神)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第一句2分,第二句3分,大意对即可) 残篇评定:
23【. 参考立意】 600字以上,结构完整的文章,按评定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 50字扣 1分)600字以下,结构不完整的文
①“中”“和”理念包含的智慧; 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00字以下的文章,10
②“中”“和”理念也有弊端;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句话,或者只写题目的,给1~2分。
③“中”“和”理念有利也有弊。 抄袭、套作、仿写、扩写明显的,建议在20分左右评分。
【解析】 其他扣分事项:
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涉及本试卷现代文阅读“中”“和”的理念,指向非常明 1.有确凿证据判定考生的文章是按照某一篇文章仿写的,且构思、内容、文字等与仿写的文章有许多相似
确,即对“中”“和”的不同的解读所带来的不同的结果。第一种解读,“中”“和”是中和之用,是一种大智慧,强 之处,该文的实际得分,按应得分数的80%执行。
调平衡与度,避免过与不及,万事万物在一个平衡点上可以促进和谐,达到良好的效果,如自然的生态平衡,人 2.无自己的构思立意,仅对作文题目原材料进行简单扩写的作文,在20分以下评分。
的自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第二种解读,过度强调中和或强行追求平衡
与和谐会抑制新的想法与尝试,限制创造与探索,如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等。“中”“和”也常被误认为“和稀泥”
“不上进”以致无思想、无是非、无坚持等等,抑制创新与进步。提示语中的“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则要
求考生在“联想”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考生据此立意即可。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
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高三语文(答)-3 高三语文(答)-4
{#{QQABDYCkxgq4kBbACB4rQQUGCggQkIEjJWgExQAcqAQqyZNABI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