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6.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简便计算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6.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简便计算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30 09:2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6.3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及简便计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
一、情境引入:
参照加法中的运算律,初步猜想一下乘法中
可能存在什么样的运算律,写出它的形式。
5×6=30
6×5=30
5×6=6×5
(2×5)×6=60
2×(5×6)=60
(2×5)×6=2×(5×6)
法交换律 法结合律


探索新知:
每组5人。
同学们分成3组踢毽子。
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
5×3=15(人)
3×5=15(人)
5×3= ×
3
5
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并说说有什么发现吗?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
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 × b = b × a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你有什么发现?
每组两个算式中
的三个乘数相同。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
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如果用字母a、b、c 分别表示三个乘数,
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 × b)× c = a ×(b × c)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归纳小结:
一起来对比一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一下它们吗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
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a + b )+ c = a+ (b + c)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
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a×b)×c = a×(b×c)
试一试:
1、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16×15×2
=16×(15×2)
=16 ×30
=480
乘法结合律
25×(37×4)
=25×(4×37)
=(25 ×4)×37
=100 ×37
=3700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5×(14 × 9)=(5× )×
2、根据乘法运算律,在 里填合适的数。
45×16= 16×
(6×13)× 5)=13×( × )
45
14
9
6
5
3、计算下面各题,并应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78 × 46 =
3588
交换验算:
7 8
4 6
×
4 6 8
3 1 2
3 5 8 8
4 6
7 8
×
3 6 8
3 2 2
3 5 8 8
二、例题讲解:
例1、计算下面各题,并应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65×39=
2535
交换验算:
6 5
3 9
×
5 8 5
1 9 5
2 5 3 5
3 9
6 5
×
1 9 5
2 3 4
2 5 3 5
27×94 =
2538
交换验算:
2 7
9 4
×
1 0 8
2 4 3
2 5 3 8
9 4
2 7
×
6 5 8
1 8 8
2 5 3 8
例2、用简便方法计算。
48×25 35×12
=12×4×25
=12×(4×25)
=1200
=35×2×6
=70×6
=420
4×(25×37) 15×(6×11)
=(4×25)×37
=100×37
=3700
=(15×6)×11
=90×11
=990
三、基础强化:
2、下面的等式中,没有应用乘法交换律的是( )
A.a×b=b×a
B.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C.9×8×5=9×(8×5)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5×11×4 35×18
25×125×16 3×125×17×8
四、拓展提高:
用简便方法计算。
25×59×4
(125+125+125+125)×25×8
125×56
125×14×8×4×25×5×20
五、总结反思:
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总结,可以说: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交换加(乘)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六、随堂检测:
2、皮影戏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儿童剧场一天进行了3场皮影戏表演,平均每场售出125张门票,那么一天的门票收入一共是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