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1 12:3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怫然(fú) 一豆羹(gēng) 徒跣(xiǎn)
B.媵人(yīng) 一箪食(dān) 烨然(yè)
C.蹴尔(cù) 缟素(gǎo) 耄老(máo)
D.加冠(guān) 叱咄(duó) 容臭(xiù)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C.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长烟/落日/孤城闭
3.指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同____ 意为: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
同____ 意为:____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同____ 意为:____
(4)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 ____ 意为:____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B.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以大易小(交换)
C.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天下缟素(穿白色丧服)
D.长跪而谢之(感谢) 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5.下列选项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蹴尔而与之  B.腰白玉之环
C.天下缟素 D.斗折蛇行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蹴尔而与之
B.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C.①呼尔而与之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此庸夫之怒也
7.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告子上》,它的主旨是舍生取义。
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该书是战国时期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C.《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D.“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8.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____。
(3)词中有志,苏轼渴望摆脱政治窘境,为国效力,因而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期盼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中有情,范仲淹既想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因而在《渔家傲·秋思》中直抒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中有景,辛弃疾奋勇杀敌,目睹了战斗惊险激烈的场面,因而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中有思,秋瑾深感自己不被理解,常受折磨,因而在《满江红》中叹息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淘痛哭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材料二: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材料一中主人公是谁?他为什么痛哭不止?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3)“众人大眼望小眼”的情形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
学校九年级(1)班开展“苏轼伴我成长”的诗文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欣赏苏轼诗文的意境之美
苏轼的诗文,语言凝练,意境悠远。从下列诗文中任选一句,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文所展现的画面。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我选 句,描绘画面:
【活动二】感受苏轼的人格之美
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离京,后转任密州知州,处于仕途的低谷,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在任密州知州时,政治失意,与其弟子由七年未见,中秋之夜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写下《记承天寺夜游》……
(2)结合上述材料和苏轼诗文,说说在你心目中苏轼是怎样一个人。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这首词是古代边防军人感怀之作。上片突出描绘塞下的荒凉,目之所及,“ ① ”勾勒出傍晚时分壮阔苍茫的战地景象;下片着力抒情,既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也借“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将军与征夫的 ② 之志。
12.这首词借景与物寄寓了丰富的内心情感。请从词中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种景或物,并简要说明它带给你怎样的内心感受。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蹴尔而与之  蹴: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
14.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   潭西南而望
B.是亦不可以已乎  颓然乎其间者
C.得之则生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勉①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亲族之穷乏者。门人故旧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子孙才②也,则自致辎軿③;如其不才,终为他有。”尝为书诫其子崧曰: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④,非直⑤不经营而已。薄躬⑥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⑦……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又云:“遗子黄金满籝⑧,不如一经。”详求此言,信非徒语⑨。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
(《梁书 徐勉传》,有删改)
【注释】①勉:徐勉,南朝梁武帝时人。②才:有才学,有本领。③辎軿(zī píng):车辆。这里比喻财富、官职。④所未尝言:从来都不曾提过。⑤直:只是。⑥躬:自身。⑦可谓备之:可以说是什么都有了。⑧籝(yíng):竹箱之类。⑨徒语:空话。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___________
(2)二者不可得兼 兼:___________
(3)贤者能勿丧耳 丧:___________
(4)终为他有 为:___________
(5)不如一经 经: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
19.【甲】文中的“本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本志”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阐述观点时都使用了对比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②湩(dòng):乳汁,这里指汤汁。③爨(cuàn):烧火做饭。
2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庐墓侧  庐:________
(2)会虎为暴  会:________
2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无乃为累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
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D.陶然弹琴以自娱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2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题一:青春岁月,我与__________相约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南朝时候,吕僧珍是饱学之士,他生性诚恳老实,待人忠实厚道。他的家教极严,对每一个晚辈都耐心教导,严格要求,所以他家形成了优良的家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待人和气,品行端正。他家的好名声远近闻名。南康郡守季雅为官清正耿直,秉公执法,从来不愿屈服于达官贵人
答案
1、A 2.C 3.(1) 得 德 感恩、感激 (2)乡 向 先前、从前(3)错 措 安置 (4)被 披 穿着 4.D 5.A 6.D 7.B
8.(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余因得遍观群书
(3)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9.(1)周进。 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不觉伤心起来。
(2)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3)面面相觑
10.(1)示例一:①承天寺的夜晚,皎洁、清澈的月光洒在庭院中,犹如一泓清水。竹柏的影子,犹如藻、荇在水中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夜景美不胜收!
示例二:②夜已深,朱红的楼阁在月光的映衬下格外醒目。皎洁的月亮转过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月影流动,作者辗转难眠……
(2)示例:苏轼,你是一座丰碑。作为知己,思念亡妻的真情催人泪下;作为文人,诗文中的豪情壮志激荡人心;作为政治家,仕途坎坷,踽踽独行,却不失乐观与旷达……
11、①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②报国(建功立业……)
12.答案示例:我对“羌管”感受最深。悠悠羌管声起,透露着哀愁幽怨,我似乎感受到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归乡无望的悲凉。
13.(1)踩踏 (2)同“德”,感恩、感激 (3)同“向”,先前、从前 (4)停止 
14.A
15. (1)(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2)这就是所谓的丧失了人的天性(或:人所固有的羞耻之心)。 
16. 观点: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17.(1)同“避”,躲避。 (2)都,同时。
(3)丧失。 (4)被。 (5)技术,知识,经验。
18.(1)所以人们想要的有超过生命的,人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
(2)古人说过“把清白留给子孙,不也很丰厚吗”。
19.舍生取义之心 以清白遗子孙
20.示例:【甲】文画线句子以从前和现在截然相反的做法做对比,鲜明有力地论证了“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做法是丧失了本心,从而证明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乙】文把别人和自己留给子孙的东西做对比,强调留给子孙清白的原因和重要性。
21.(1)搭建庐舍(2)适逢,正赶上
22. B
23.(1)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2)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24.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