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二年级 教学形式 新授课
课题名称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2人,多数学生害于思考发言积极;并且拿握了多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组词等形式识记生字,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但是,雷锋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他们只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和家长的交谈中浅显的认识雷锋,对雷锋叔叔缺乏真正的了解。但对身边的好人好事,助人为乐的事能有初步的判断。因此,在教学中补充相关资料注重引导使他们受到爱的熏陶,感受雷锋精神的伟大。本班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他们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以“读”的训练为主线,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雷锋的身影。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关爱”这个主题编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3篇课文。3篇课文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关爱”:有家人之间的关爱,还有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对人直接的关心、帮助,还有对他人劳动及劳动成果的尊重、珍惜。“关爱”的内涵十分丰富,本单元的课文只是反映了“关爱”的几个重要表现,相信会对学生学会关爱别人起到引导作用。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诗歌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全诗语言简洁,句式相同,比较适合朗读。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读句子,想画面,读出恰当的语气、读出感情。
教学目标 能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积累词语。写好本课左右结构的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感悟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读出问答的语气。 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积累词语。 难点: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策略: 建议: 1.教学中使用PPT,插入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 2.在情境中,利用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多方法识字,说说雷锋事迹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创设,初识雷锋 1.导入: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设计一张温暖班级的人物事迹海报。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关爱他人的故事发生,那么该如何选择画面,又怎么像别人讲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通过一首诗,一个人来学习这个方法吧。 2.听故事,走进雷锋。 教师引导:雷锋叔叔曾在日记里写道:“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当时人们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可是真的呢?谁能说说你知道的雷锋故事? 指生回答,教师根据学情补充。 说说知道的雷锋故事 指导读好反复句式:第1至3小节都有“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把握两个“你在哪里”的语气,体现寻找的之意。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认识雷锋,学习“锋”。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好好认识正式认识一下雷锋。 (出示“雷锋”名字变化图)引导学生了解改名的原因,指导书写“锋”2.致敬雷锋,读课题。 过渡:60年前,雷锋也是一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也曾给小朋友讲故事,可是有一天他出了意外,牺牲那年,只有22岁。但人们永远记着他年轻的样子,记着他热心帮助被人的故事,记着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一直称呼他“雷锋叔叔”,也一直想要寻找他的足迹。补充板书:你在哪里。 (1)齐读课题。 (2)教师提问:题目中“你在哪里”应该怎么读?指名读。 (3)读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有什么疑问? 朗读课文,识字梳文。 学习活动一: 1.指名分段朗读诗歌,教师相机正音。 要点:后鼻音(曾、蒙、泞、荆、莹) 2.根据学情,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泥泞、晶莹、年迈、寻觅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猜出它们的意思的?相机梳理猜意思的方法。 (2)课堂检测: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关习题。 3.多样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提问:如果请你分工,可以安排几个人来读这首诗?为什么 (2)师生接读,发现文章一问一答的特点。 小结:就这样一问一答间,一首诗就写成了,真有意思。 (3)对比读第1和3小节。发现结构的特点。 (4)积累叠词和“的”字短语: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 4.教师提问:雷锋叔叔在哪里?我们去哪儿寻找雷锋的足迹? 指生回答,教师板贴:小溪边、小路上 1.了解雷锋改名的原因,学习书写“锋” 2.齐读课题,提出疑问 3学习活动: 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猜:能猜出词语的意思。 思:雷锋叔叔在哪里?在文中圈一圈。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朗读时注意语气。教师范读时,注意调整语调和语速,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
借助词语,展开想象。 1.学习第二小节,借助词语展开想象。 (1)过渡:听到队员们深情地呼唤,小溪怎么回答的? (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第二小节。 (2)指生回答:在长长的小溪边,雷锋叔叔做了一件什么好事? 要点:送迷路的孩子回家。 教师点拨追问: ①如果那个迷路的孩子就是你,你会怎么样? ②雷锋叔叔出现了,他会怎样安慰呢? (3)教师提问:雷锋叔叔送迷路的孩子回家,容易吗?(不容易)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指生交流:根据自己圈出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要点:抱着、冒着、蒙蒙的细雨、泥泞 (5)感受雷锋之爱心。 ①出示图片,对比理解“脚印”“脚窝”。 ②学生交流,体会雷锋叔叔的不容易。 小结:是啊,这样的一条小路,自己一个人走都很困难,更何况抱着一个孩子,还要冒着蒙蒙的细雨呢。雷锋叔叔帮助迷路的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读出雷锋叔叔对小朋友的关心和不容易。 指名读,齐读 2.借助诗歌,讲述故事。 过渡:通过你们的想象,诗歌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老师给你一个开头,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1)借助诗歌,讲述故事。 学习活动三 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 雷锋叔叔……(2)教师小结:少先队员们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他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雷锋叔叔? 要点:一心只想着别人,助人为乐,关心小朋友…… (3)沿着长长的小溪,我们看到了一个排除万难也要帮助别人的雷锋,顺着弯弯的小路,他们还会看到一个怎样的雷锋,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1.学习活动: 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1-2小节。
想:在长长的小溪边,雷锋叔叔做了一件什么好事?
圈:雷锋叔叔送迷路的孩子回家,容易吗?圈出相关的词语,说说原因。 2.学习活动三:借助诗歌,讲述故事。 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 雷锋叔叔… 创设小情景,寻找身边的“雷锋”,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雷锋助人为乐的行为将更加深入学生内心,使学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五)书写词语,积累运用 1.出示生字表,观察9个生字,按结构分类。 2.观察左右结构的字:锋、昨、洒、温、暖。发现“左窄右宽”的特点。 3.借助园地“展示台”的要求,指导学生发现5个左右结构的生字的主笔,写好生字。 分类识字 交流不同的识字和记字的方法,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进行语文的学习,学习效果也十分显著。
板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溪
分层作业设计 唱一唱:关于雷锋的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讲一讲:关于雷锋的故事 扬雷锋精神寻雷锋足迹: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小雷锋,快夸一夸他们吧。 是小雷锋,我想对他说:“ ” 做一做:快亲手缝制一个雷锋包吧。 写一写:想一想还可能到那些地方找到雷锋叔叔?他在帮助谁 怎么帮 仿照课文第2小节写一写: 说 昨天,他(她)曾路过这里 着 , 着 。 瞧,那 , 就是他(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