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二 教学形式 面对面授课
课题名称 《黄山奇石》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初具独立识简单字与阅读短句能力,阅读文章、找关键词并赏析句子的能力有待加强,部分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应设置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2首古诗和3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 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这个学习任务群在二年级学段提出的“学习内容”要求是“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教学提示”中也提出“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本课讲的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景区,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2—5自然段生动具体地介绍了4块有趣的奇石,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突出了怪石的奇、趣、多。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教学目标 1.认读“闻、名”等16个二会字,重点学习“都”多音字,认识“南、部”等10个四会字,会对四会字进行组词。 2. 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图文对照等方法,在阅读理解中积累“中外闻名、陡峭、一动不动”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情境中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黄山奇石的“奇”;通过看图介绍、借助关键词介绍、情景介绍等方式介绍黄山其他石头,初步体会连词成句的有序表达。 4.学习借助课后拓展的形梳理与探究容词连词成句描写某处景物,初步体会形容词的美感,引申到生活中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读“闻、名”等16个字,重点学习“都”多音字,认识“南、部”等10个字,并能组词。 2.通过对“仙桃石、猴子观海”等段落的品读,感受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抓住“飞、落、抱、蹲”等动词,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体会奇石的有趣; 4.尝试用“好像、真像”模仿课文展开想象说说其他奇石。 难点: 1.能在情境中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能仿照课文,用上想象介绍图中的石头; 2.学习借助课后拓展的形容词连词成句描写某处景物,初步体会形容词的美感,引申到生活中的各处景物。
教学策略: 1.借助多媒体、板贴,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 2.借助做动作,认识奇石并识字。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二、找到目的地 三、明确任务,精读理解 1.情境创设: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开启了美丽中国行——“赏祖国美景,当金牌导游”的活动,我们跟着课文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瞧,我们去过山西省的——(“鹳雀楼”)。我们还去过江西省的——(“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就要来到我们的第三站——(出示“黄山风景区”)
2.引出课题: ①听说黄山有四绝,瞧瞧分别有什么—— ②今天我们要看的就是其中最有名的——(板贴课题“9.黄山奇石”) ③图片里把黄山的石头叫做怪石,课题却称呼它为奇石,这里的“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一选。(出示选项) ④谁能连起来介绍一下黄山奇石是什么? 1.你准备好来看看这些特别的石头了吗?坐上高铁,准备出发—— 2.在到达黄山之前啊,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看黄山在哪儿呢?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找到了吗——(出示安徽省地图) 3.看地图的时候要注意,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黄山就在安徽省的——(南部)真聪明,会看地图。它在,读—— 4.安徽省南部,有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来,请你读——
5.是呀,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谁能给“尤其”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6.这些有趣的怪石究竟长什么样呢?一起走进黄山来看一看吧。瞧,我们的目的地到了。 1.要想成为一名金牌导游,其实也不难,瞧,今天只要完成下面三项挑战,你就能成功拿到金牌导游证啦!请一位同学帮大家读一读。 (出示本堂课任务) 2.完成任务一:找一找,黄山有哪些奇石? ①出示具体要求:自由读2-6自然段,圈一圈,黄山有哪些奇石? ② 过渡:看来我们的同学都有成为一名金牌导游的潜力呢,这么快就把景点里的奇石都找出来了。那这些奇石的奇特之处你能介绍清楚吗? 3.完成任务二:赏一赏,奇石“奇”在哪里? ①出示具体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仙桃石“奇”在哪里? (1)你注意到了仙桃石的外形,这里说“好像”,说明是不是真的桃子? ·这种修辞手法叫“比喻”,有了比喻,奇石的外形就更加生动形象了。 ·这时一位游客却提出了问题—— (出示问题:既然像桃子,为什么叫蜜桃石、桃子石,而要叫仙桃石呢?) (生活在天上、有特殊能力的人仙人、神仙,仙桃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2)在人们心目中,仙桃石就是一个来自天上的——(指点板贴:“大桃子”)只是正好从天上——(指点板贴:“飞”)然后——(指点板贴:“落”) ·加上动作、加上想象,石头仿佛真的成了一个从天而降的大仙桃,真是有趣极了! (3)介绍:看,有位小朋友正好来到了仙桃石下,哪位小导游能为他介绍这块石头吗? ②小结学法:刚才我们观察仙桃石奇特之处的时候,先找到了它的外形像什么,再想象了它的动作,最后像导游一样把它介绍给了别人。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赏一赏“猴子观海”的奇特之处吗? ③出示具体要求:默读第3自然段,用“ ”画出猴子观海的外形,用“ ”圈出猴子的动作(板贴:猴子观海) (1)外形: ·是的,它的外形就像“一只‘猴子’” (板贴:猴子) ·这只猴子在哪里呢?联系生活,你觉得怎么样的山峰才称得上是“陡峭”的山峰? ·你还见过陡峭的什么?(出示图片:陡峭的悬崖、陡峭的山路) ·这只猴子就在这陡峭的山峰上,它在做什么,谁找到了? (2)动作: ·谁能和老师配合一次,我来读,你来做这些动作。 ·自己边读边做动作,你能试着来演一演吗? ·同学们发现了吗?你刚刚做的动作和书本上的插图正好——(一模一样),原来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3)介绍:谁能看着图片,像导游一样和我们介绍一下这块奇石呢? 4.完成任务三:夸一夸,争当金牌导游。 ①过渡: 听了你的介绍,老师好像也看到了那只蹲在陡峭山峰上静静看着云海的小猴子了。 ②仿说介绍: ·过渡:可要想成为一名金牌导游,只会重复别人对奇石的介绍可不行,如果遇到游客问这几块奇石的故事,你能把它介绍清楚吗? ·(出示评价标准: ☆合格导游——能用上“好像”“真像”把奇石的外形说清楚。 ☆优秀导游——能为奇石加上动作,让它活过来。 ☆金牌导游——能大声、流畅地把奇石故事分享给他人。) (出示图片:天狗望月、仙人采药、孔雀开屏) ③评金牌导游: ·哪位同学已经为你的奇石编好故事了,请你来分享一下。 ·他的外形说清楚了吗?——奖励一颗合格导游星。他为奇石加上动作了吗?——奖励一颗优秀导游章。他的介绍流畅、声音足够响亮吗?——真棒,第一位金牌导游出现了!谁还想来分享? ④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 ·好的故事只流传在我们小小的课堂上就太可惜了,如果能把它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就更好了。 1.跟着情境,回顾游览过的祖国的大好河山: “鹳雀楼”、“庐山瀑布”。 识字“景区” 齐读课题 看选项,选一选“奇”的意思。 预设:黄山上那些特别的石头) 在地图上找黄山,识字“省”。 预设:下南,右东,南部 读:安徽省南部,识字“部”,写字“南、部” 读第一自然段
预设:特别 读本堂课任务: 挑战一:找一找,黄山有哪些奇石? 挑战二:赏一赏,奇石“奇”在哪里? 挑战三:夸一夸,争当金牌导游。 预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1)预设1:形状像个大桃子。 问答互动 交流互动 识字“仙” (2)预设2: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小导游介绍仙桃石。 问答回顾学法:先找外形,再想动作,最后介绍。 指名交流互动,了解外形。 指名回答,预设:抱、蹲、望 演一演 指名介绍奇石 指名分享,争评金牌导游。 集体点评 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最后一题。
板书设计 9.黄山奇石 像 仙桃石 大桃子 飞 落 猴子观海 一只猴子 蹲 抱 望 找外形 想动作
分层作业设计 (一)我欣赏到的奇石 黄山的石头很多,你最喜欢哪一块呢?它最有趣在哪里?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奇石,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 1.观黄山石之奇。 (1)“仙桃石” 首先抓住“大桃子”“飞”“落”体会仙桃石的神奇、有趣,接着指导学生介绍奇石的名字,再说它的形状来介绍仙桃石,最后创设情境,积累语段。 (2)“猴子观海” 自由朗读段落,联系生活理解词语:陡峭。想象画面,引导圈画动词“抱、蹲、望”,做动作理解“一动不动”,指导读好第二句。指导学生先介绍奇石位置,再介绍奇石的样子,最后介绍名称。 (二)我收藏的奇石 你能给这些图片里的石头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吗?出示课后图片。 1.给奇石取名。鼓励学生抓住奇石特点进行大胆想象,从不同的角度给石头取名。 2.说说奇石样。取了一个好名字还不够,还得向大家介绍介绍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试着用上“好像”“真像”把句子说生动,说得有趣。注意石头的名称可在一开始说,也可放在最后说,顺序可多样。 3.举办奇石展。把学生说的合在一起,编成有趣的照片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