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梅兰芳蓄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梅兰芳蓄须》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30 21:2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梅兰芳蓄须》教案
【教学目标】
1.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特殊年代背景下难理解词语的意思。
2.借助表格,学习用“概括单件事+串联多件事”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比读梅兰芳“放弃”和“坚守”的语段,体会梅兰芳崇高的名族气节。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特殊年代背景下难理解词语的意思。
2.借助表格,学习用“概括单件事+串联多件事”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任务一、读一读,走进人物故事
话题:“感动中国·百年人物”为主题做一次海报展。
师:同学们,从古至今,中国涌现出了许多爱国仁人志士,因为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有了今日繁荣的中国。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爱国人物的事迹,向他们致敬,特开展“感动中国 百年人物”为主题的海报展。
2.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人,他是否能入选呢?一起读课题。(读课题注意不拖调子,师纠正带读)
2.预习检查。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我们来检查一下。请你试着读一读。
嗯,沦陷这个词读得很准确,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
谁能把这些词填入下面的这段话当中,你来试一试。
1931年,日军挑起了九一.八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一个个地方沦陷了,(老师想问问你,沦陷是什么意思?如果换个词语,还有哪个词语也能填入下面的括号里?哦你说的真好,所以沦陷就是国土被占领的意思,你能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真棒!)一片片中国的土地被划为了租界被日本人占为己有。(租借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老师特地请来了词语手册小老师来为大家解答,我们一起读,请你继续说)日军却称这场侵略战争为大东亚圣战。至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历经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这段话简单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故事正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师:课前,我们还填写了人物的基本资料,我们来反馈一下。老师请一组同学来开小火车,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人物是__,他的身份是___,角色是___,代表作是___.刚才大家都提到了旦角这个词。在京剧中有五种角色,分别是——生旦净末丑。而旦角指的就是扮演女性的形象。(可以提问让学生回答什么是旦角)
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样说。一起读。(师纠正学生拖调)可是课文中却提到,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那又是为什么?
任务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文章事迹
师:接下来,我们将走进课文,来看一看梅先生的爱国事迹
学习任务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文章事迹。
师:来,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一件事,这件事对应的是我们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谁来说。
好,请你。你找的很准确,同学们有没有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到框中的这些词句?请你把他圈一圈(出示圈中的蓄须明志,不给侵略者演戏)
这部分内容,我们一起读,好,他对应的又是我们课文的哪些段落?诶你找到很准确,同样框中的词句你找到了吗?请你也试着把他圈一圈。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就学习过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来归纳故事大意(师指黑板上的关键词)好,谁能用这样的方法归纳第2自然段中的这件事?
生答,师在黑板上随机圈(藏身租借,深居简出,躲避纠缠......)
师:生回答到深居简出的时候随机问意思,我们知道深居简出的意思是经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同学们找到了那么多的关键词,所以我们知道梅先生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宁可深居简出,藏身租界,也坚决不给日本人唱戏。
请同学们打开课堂作业本翻到第81页,填写第三大题的第一个空,剩下的两件事,请你也试着填一填。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答案,第4,5自然段中你找到的关键词是?(生回答师在黑板上随机圈)真棒,你真是有一双火眼金睛,因为拒绝登台,他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卖房子来维持生计。
师:还有谁找到了?真了不起,你找到的关键词是?(生答设法生一场大病,差点丢了性命......师随机圈)梅先生为了拒绝演出,将生死置之度外,真让人佩服。
串联文章主要内容
师:有些文章讲了不止一件事,在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中,我 们就学到了有关周总理的三件事,我们可以先弄清楚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串联起来,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师:好,谁来试着把梅先生的几件事串联起来,为梅先生填一填海报中的主要事迹一栏?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师,请你来说说。日军占领上海以后,梅兰芳藏身租借,深居简出,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他蓄须明志,卖房度日,面对敌人的不断纠缠,他设法大病来拒绝演出,直到抗战胜利,他才登台表演。
任务三、品一品,定格人物形象
师:好,课文内容我们梳理完了,我们来看学习任务三,在梅兰芳八年多蓄须明的岁月里,他都具体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用横线划找出来。说一说你的感受。(房子、金钱、登台演出的机会、生命……)
好,你来说。你找到的哪几句,请你读一读,所以梅先生遇到的危险是?困难是?是呀,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虚度生命。
从中你感受到了梅先生怎样的心情?是呀感受到了梅先生深深的无奈。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梅先生深深的无奈的?是呀,从两个不能中,我们感受到了梅先生的迫不得已。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资料。
看了这些数字,你又有什么话想说。你能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什么?(指生答)
确实是这样的。梅先生曾经取得成过如此辉煌的成就,他以往的每次演出必是高朋满座,掌声雷动,可如今,他却只能深居简出,虚度生命。
可是梅先生他有自己的选择,
他宁可虚度生命,也决不什么。(生一起说)
你们说的真好,你们都是梅先生的知心人。
师:师读(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从才能这两个字中你知道了什么?
曾经他可以在舞台上唱,可是现在,他只有,到了深夜,才可以在寓所悄悄的细声吟唱。
同学们,我们再想一想,此时的唱和之前的唱有什么不一样?你来说一说。以前是在大舞台,以前在舞台上尽情的发挥着自己的艺术才华,可是现在他却只能细声吟唱。你分析得真好。
明明这么委屈,明明没有舞台,明明不能尽情唱,他怎么就知足了呢?你来说,因为如果,他到大舞台上唱的话,那就是相当于对日本人低头,向日本人屈服。
你说得很有道理,请你为大家读一读。
此刻,他坚守住了自己的民族气节,所以他宁可熬到深夜,宁可拉上窗帘,宁可细声吟唱。
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敬佩一起读这句话。
是啊,他爱京剧,但是他更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你们的读,让我感受到了梅先生那份滚烫的火热的爱国情。
我们继续交流。你来说。你从梅兰芳先生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所以只能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看出,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是的他遇到了经济困难,不登台意味着没有收入,没有收入的梅先生只能卖房度日。
其实梅先生根本用不着卖房子,你看有的老板这样对他说,请你读(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梅先生答应了吗?没有
还有个老板甚至这样说,请你读(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
二十两黄金啊,当时在北京可以买一套四合院,梅先生答应了吗?
还是没有.在他的心里依然有一个坚定的选择,那就是,梅先生宁可卖房度日,也绝不——说的真好!
梅兰芳绝不为生活低头折节,这份气节风骨令人敬佩!
谁还想和大家交流。你从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出,他只能打针装病,那梅兰芳他打针生病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危险?
你来说。
日本人专门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这让梅兰芳的处境更加危险,他为此差点丢了性命。
在性命攸关的时候,梅兰芳先生依然斩钉截铁的做出自己的选择,梅兰芳宁可丢弃生命,也绝不——。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令我们敬佩!
梅先生的事迹真叫我们动容
4.一句话评价人物形象。
师: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给“百年人物”梅兰芳写下一句评价,你会怎么写?
梅兰芳放弃的是( ),坚守的是( )!我们来听听你的评价。
(生自由回答,发一张纸给学生让其写)你说的真好。
梅兰芳放弃的是艺术事业,坚守的是民族气节。
5.读人物评价,定格形象。
历史上许多人对梅先生都有有极高的评价,我们一起来读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李大同
无论战争谁胜谁负,梅兰芳是不朽的。
——日本军官戏迷
一代宗师梅兰芳,一生践行两件事:唱好戏,守住节! (顺势板贴学生写好的板贴)
任务四、联一联,时代英雄画谱
1.百年历史长河中,像梅兰芳这样的拥有民族气节、爱国情怀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中有伟人、军人、科学家、艺术家,还有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正像单元页中的这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希望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爱我们的国,都爱自己的家!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
2.作业布置:读“感动中国 百年人物”故事,继续绘制海报,参加班级的海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