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1 12:3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雎鸠(jiū)    俨然(yǎn)    篆章(zhuàn)  翕忽(xī)
B.悄怆(chuàng) 垂髫(tiáo) 壬戌(xū) 寤寐(mèi)
C.二黍(shǔ) 俶尔(shū) 蒹葭(jiā) 邑人(yì)
D.清冽(liè) 罔不(wǎng) 阡陌(mò) 寂寥(liáo)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惊异 B.斗折蛇行   折:折断
C.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D.悉如外人   悉:全,都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便要还家
C.近岸,卷石底以出 D.左手倚一衡木
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B.忘路之远近
C.如鸣珮环,心乐之 D.乃记之而去
5.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乃记之而去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为宫室、器皿、人物
C.此中人语云  如有所语
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因宅边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B.《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C.垂髫,垂下来的头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D.成语“世外桃源”出自《桃花源记》,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8.名句默写。
(1)《桃花源记》中表现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姿态。
(4)《小石潭记》中写游鱼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但记录的人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歌谣便是这么写下来的。我们知道春秋时的乐工就和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一样,老板叫作太师。……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乐谱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
(1)选段中“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今天被我们称为( )。(多项选择)
A.风   B.雅   C.颂   D.骚
(2)那些被记录下来的诗,主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
(3)“诗三百”和《诗经》所指是同一事物吗?请根据选文加以简析。
10.复兴中学八年级(1)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 )(只填序号)
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④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
【标题撰写】班上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阅读理解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雎鸠和鸣,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辛勤、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情态。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12.本诗采用比兴和重章叠句的手法,这两种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鲁 直 左 手 执 卷 末 右 手 指 卷 如 有 所 语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
(2)舟尾横卧一楫____________
15.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
(1)苏东坡——________________(肖像特征)
(2)佛印——________________(神态特征)
16.“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足为外人道 兵甲已足 足智多谋 微不足道
B.便扶向路 欣欣向荣 所向披靡 眈眈相向
C.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辞去 去冬今春 去日苦多
D.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悉听尊便 悉数奉还
18.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中的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理解:这是渔人与桃花源人谈话的情景,言简而意丰。我们可以推知桃源人是在为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奇特经历而叹惋。
B.【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路了。
理解:渔人复寻桃花源而不得的结果,暗示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之感。
C.【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适合长久居住,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理解:作者在这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石潭景物的幽静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19.《桃花源记》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链接材料】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它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内容,填写表格。
【链接材料】
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相似点 《桃花源记》 【链接材料】
周围环境优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①__________
生活井然有序 ②__________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
③__________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樵童牧竖相征逐
(四)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长物志卷二 花木
[明]文震亨①
弄花一岁,看花十日。故帏箔②映蔽,铃索护持③,非徒富贵客也。第繁花杂木,宜以亩计。乃若庭除槛畔,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拔;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又如桃、李,不可植于庭除,似宜远望;红梅、绛桃,俱借以点缀林中,不宜多植。梅生山中,有苔藓者移置药栏,最古。杏花差不耐久,开时多值风雨,仅可作片时玩。蜡梅,冬月最不可少。他如豆棚、菜圃,山家风味,固自不恶。然必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更有石磉④木柱,架缚精整者,愈入恶道。至于艺兰栽菊,古各有方。时取以课园丁,考职事,亦幽人之务也。志《花木第二》。
(注释)①文震亨:文征明曾孙。文家对花木造园等颇有研究,文征明有两方印章一刻“辛夷馆”一刻“玉兰堂”。②箔:帘子, ③铃索护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记;天宝初,宁王日侍,好声乐,风流蕴藉,诸王弗如也。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级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史掣铃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诸宫皆效之。④磉:柱下的石墩。
20.根据词句的结构和语境推敲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位置疏密(_____)  ②水边石际(_____)
③艺(_____)兰栽菊  ④课(_____)园丁,考职事
21.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
然 必 辟 隙 地 数 顷 别 为 一 区 若 于 庭 除 种 植 便 非 韵 事
22.结合注释,推测文中画波浪线句作者的未尽之意,补写于横线上。
故帏箔映蔽,铃索护持,非徒富贵容也,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关于花木种植,此文有哪些方面的经验可供设计组学习?仿照示例归纳。
种植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青藤书屋如果遵循文震亨的审美观修葺,会出现类似《暮春归故山草堂》一诗中的花木景观吗?请结合诗、文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谷口:故山草堂之所在。
三、作文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以《我心中的宝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涯规划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如何规划人生呢?
叶嘉莹的《什么是好诗》启发我们:写一首好诗,不是要找那些美丽的字,也不是把别人诗中漂亮的字搬过来,而是要找到适合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字。
写诗是这样,规划人生也是这样。
请你根据对上面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答案
1、C 2.B 3.C 4.B 5.A 6.A 7.C
8.(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9.(1)BC
(2)①乐工从民间搜集整理得来的歌谣;②太师们所保存的典礼的诗,还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
(3)二者所指不是同一事物。因为“诗三百”所指是带着乐谱和唱词的唱本共有三百多篇,而《诗经》所指是乐谱亡失,只剩三百来篇唱词的唱本。
10、(1)③
(2)(谜面)示例: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谜底)陆游
(3)示例: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11、D
12、本诗以水鸟和鸣起兴,渲染了情意绵绵的氛围,表达了男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深化了诗歌主题;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不仅使诗歌内容层递,展示男子锲而不舍的追求过程,而且也增添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13.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14.(1)靠近 (2)船桨
15.(1)峨冠多髯 (2)绝类弥勒(矫首昂视)
16.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叹。
17、D
18.B
19、①四山回环,涧水蜿蜒 ②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人们悠闲适意
20.①稀,稀疏 ②边,边际 ③种植 ④考核 
21.然必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
22.惜花之故也(意思相近即可)
23.花木的品种 种植的位置 花木的搭配(顺序可以调换) 
24.诗中写到“辛夷花尽杏花飞”“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展示了“四时不断,皆人图画”的花木景观。诗中故山草堂选择花木品种、按照花时搭配种植、关注种植位置等符合文震亨的审美观,所以类似的花木景观可能会出现在青藤书屋。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