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1 12:3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絮说(xù)   粗拙(zhuó)   震悚(sǒng)   诘问(jié)
B.涎水(xián) 蹒跚(mán) 荒僻(pì) 愧怍(zuò)
C.尴尬(gà) 晌午(shǎng) 哀悼(dào) 头颅(lú)
D.滞笨(zhì) 惶急(huáng) 憎恶(zèng) 门槛(kǎ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惶恐 忿然 低眉顺眼
B.黏性 塌败 念念不忘
C.哀悼 烦躁 情有可原
D.繁琐 荒僻 莫明其妙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学生没打好基础,好高骛远,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
B.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们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C.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微不足道的。”
D.每年央视春晚节目种类繁多,歌舞、小品、相声、杂技等可谓异彩纷呈。
4.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少年长时间一直玩网络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删掉“长时间”或者“一直”)
B. 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制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将“制造”改为“建造”)
C.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热爱”和“了解”调换位置)
D. 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端正了线上学习的态度。(删掉“通过”或者“使”)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B.先去玩?还是先写作业?他犹豫不决。
C.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完这篇报道,我深深地为这盏“微弱的小灯”而感动。
②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山村老师王庆余,从教36年,后来得了重病,无法医治,可他仍坚持为师生劈柴,每天上四节课,找学生谈话,冒雪家访。
③临终前,他拉着年轻教师的手说:“虽然我很微弱,但我毕竟也是一盏小灯。”
④油灯点亮了我们的生活,在油灯的导引下,我们这群乡村伢子,勤于学业,笃志修行。
⑤后来,我有幸做了一名教师,教学之余,喜欢读书看报。
A.②①⑤③④ B.②⑤①③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⑤②③①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台阶》——李森祥——小说
B.《卖油翁》——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C.《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
D.《山地回忆》——孙犁——散文
8.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温暖需要传递。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辆自己的车。但他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____________抢走了;第二次,他还没能够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________________敲诈走了。
(2)在《骆驼祥子》中,____________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
10、综合性学习
班级将开展以“爱国·爱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你根据歌词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
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陈康肃公善射( )
(2)公亦以此自矜( )
(3)尔安敢轻吾射( )
(4)康肃笑而遣之( )
1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无他,但手熟尔。

13.“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如何理解?


1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二)阅读《山地回忆》(节选),完成问题。
①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是很显得突出,也觉得土气。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一九四一年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部队决定休息几天。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有一天早晨,我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②这样冷天,我来洗脸,反倒妨碍了人。我心里一时挂火,就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③“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那人说。
④“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她冷冷地望着我,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
⑤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
⑥“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⑦“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⑧“光着脚打下去吗?”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⑨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⑩“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我洗过脸,回到队上吃了饭,就到女孩子家去。她正在烧火,见了我就说:
“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你就来了。”
屋里蒸汽腾腾,一个大娘和一个四十多岁的大伯,围着一盆火坐着。在大娘背后还有一位雪白头发的老大娘。一家人全笑着让我炕上坐。女孩子说:
“明儿别到河里洗脸去了,到我们这里洗吧,多添一瓢水就够了!”
大娘从炕角里扯出一块白粗布,说:“这是我们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给我做了一条棉裤,剩下的说给她爹做双袜子,现在先给你做了穿上吧。”
我连忙说:“叫大伯穿吧!要不,我就给钱!”
“你又装假了,”女孩子烧着火抬起头来,“你有钱吗?”
大娘说:“我们这家人,说了就不能改移。过后再叫她纺,给她爹赚袜子穿。早先,我们这里也不会纺线,是今年春天,家里住了一个女同志,教会了她。还说再过来了,还教她织布哩!你家里的人,会纺线吗?”
“会纺!”我说,“我们那里是穿洋布哩,是机器织纺的。大娘,等我们打败日本……”
“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和这一家人熟了,就又成了我新的家。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
女孩子说:“沾他什么光,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你看,她来查账了,”大伯说,“真是,我们也该计算计算了!”他打开放在被垒底下的一个小包袱,“我们这叫包袱账,赚了赔了,反正都在这里面。”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无论姥姥、母亲、父亲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 “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干什么用 ”我问。“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象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15.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是出于对他粗陋衣着的怜悯,同时也包含了对于当年给予自己慷慨帮助的感激。
B.女孩子之所以反对“我”在河的上流洗脸,是因为她觉得“我”作为一名八路军战士,没能保护百姓,心存不满。
C.小说写到买布做旗,戛然而止,读来余韵缭绕。从“送袜子”到“做国旗”,也反映了时代的伟大进程。
D.小说的语言将通俗与优美、简练与细腻、清淡与浓烈等特色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清新明净的风格。
1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回忆从我到河边洗脸开始,回忆结束后又回到故事起点接续叙述,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B.小说故事情节别开生面,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结构。
C.小说体察人民苦乐,直面人生,以博大的人道主义关怀,使作品散发出耐人寻味的清香。
D.小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故事虽然发生在战争年代,却没有刀光剑影,生活也充满着诗意。
17.概括并分析文中女孩子的人物性格。
18.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妞儿的形象?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
19.孙犁的小说常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理由。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学 童
①这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
②那时外国人开始到中国投资办企业,华阳镇第一个外资企业的老板叫杜拉克,杜拉克在华阳镇郊有一幢别墅。
③这幢别墅与当地财主尤老爷的后花园只隔着一道栅栏。栅栏两边花草遍地,垂柳成荫,是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去处。杜拉克的儿子小杜拉克每年随母来华看望父亲时,总在栅栏那边读书。尤老爷家是书香门第①,世代为官,小少爷尤鹏举常在栅栏这边读书。两个同岁的学童学习都十分勤奋,天刚亮就来到栅栏边,一个“叽哩哇啦”,一个“之乎者也”,没人来喊连饭都不知道吃。
④九岁那年,他们隔着栅栏进行了第一次交谈。
⑤尤鹏举忽闪着黑眼睛,好奇地问:“你,你的鼻子怎么总肿着?肿得好高啊! ”
⑥小杜拉克受父母熏陶,不但听得懂而且还会说几句华语:“No!No!我的鼻子没有肿,是天生的。”
⑦“天生的? 那么大一团肉吊在脸面前,不难受么? 走路不打前栽么?”
⑧小杜拉克笑得前仰后合:“我生来就是这样的鼻子,习以为常了,怎么会难受呢? 怎么会打前栽呢? ”
⑨笑过,小杜拉克闪动着蓝眼睛,好奇地问:“你后脑勺上怎么生着条尾巴呢? ”
⑩“不! 这不是尾巴,是辫子! ”
“辫子? 是天生的吗? ”
“哪是天生的! 蓄的。————我爹说,凡大清子民都必须蓄发留辫子。”
“后脑勺总拖着那么条大辫子,不难受么? 走路不朝后坐吗? ”
尤鹏举笑得前仰后合:“我生下来就蓄发留辫子,习以为常了,怎么会难受呢? 怎么会朝后坐呢? ”
问过答完笑罢,两个学童就各自读各自的书,或“叽哩哇啦”或“之乎者也”。但读着读着都走了神,都觉得对方很笨、很笨——好端端的鼻子他说是肿了!明明是条辫子他说是尾巴!人笨到这份上,还有必要读书么? 这么笨的人读书有什么用?
尤鹏举就隔着栅栏先发问:“你为什么要读书?”
“我爸爸说,书是知识的源泉,只有刻苦读书才能掌握知识呀!”
“掌握知识干什么? ”
“搞发明创造呀! ”
“搞发明创造干什么?”
小杜拉克觉得对方的提问太可笑了,可是又难以用三五句话说清楚,就反问:“那么你为什么要读书?”
“我爹爹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谷,书中自有颜如玉!”
“……什么意思? ”
连这道理都不懂?———读书能升官发财,还能娶到漂亮媳妇!
小杜拉克憋不住突然捧腹大笑起来,笑得直喊肚子痛。
尤鹏举本来就认定小杜拉克笨得可怜,见他又如此无端地大笑傻笑,因此觉得这小洋人十分的可笑,忍不住就也捧腹大笑起来,笑得直喊肚子痛。
笑声撼得栅栏直摇晃……
后来他们都长大成人了,各自在各自的国家谋事,就没有机会交谈了。小杜拉克曾托人给尤鹏举捎过一封信,信中说:“我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研究员……”
尤鹏举问捎信人:“研究员算几品官? ”
捎信人解释说:“研究员不是官,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
尤鹏举摇头叹道:“既然如此,何必当初? 读书不做官,读书又有何用? 废了废了! ”
小杜拉克在实验室熬到秃了顶,驼了背,终有伟大发明问世,死后墓前有碑,碑文为:人类进步之一阶。尤鹏举皇榜高中后封官授品,有了“黄金屋”、“千钟谷”、“颜如玉”,深宅大院里养得脑满肠肥。死后墓前也有碑,碑文为:显赫一世②。
小杜拉克的墓碑至今还在,常有人吊唁;而尤鹏举的墓碑却在民国初年被乱民砸了,很可惜。不过尤鹏举是儿孙满堂的。
【注释】①书香门第:世代读书、相沿不变的人家。②显赫一世:一生都名声威势很盛。
20.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家庭背景 外貌特征 ( 2) 九岁学童,读书勤奋, 好 奇 心 强 ,(4)
小杜拉克 外资企业老板 大鼻子
尤鹏举 ( 1) 大辫子 升官发财,过上好日子
21.下列关于两个学童对话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尤鹏举说小杜拉克鼻子肿了,激怒了小杜拉克。
B.有关鼻子和辫子的质疑,暗示俩人在互相讥讽。
C.尤鹏举质疑发明创造,是因为他缺乏科学教育。
D.在小杜拉克看来,想升官发财不能只依靠读书。
22.第 段“笑声撼得栅栏直摇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 。
23.第 段小杜拉克死后的碑文“人类进步之一阶”,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4.如果尤鹏举的后人想为他重新立一块碑,你建议碑文选用下列哪个词更好?结合对本文的理解,简要说明理由。
(1)书香门第 (2)显赫一世
三、作清
25.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让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假期。五月,你接到了复学的通知,重返校园。
请以《重返校园以后》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答案
1.C 2.D 3. C 4.B 5.B 6.D 7.B
8.示例一:用文字传递温暖 能让人回味无穷
示例二:用言语传递温暖 能让人豁然开朗
9、(1)大兵 孙侦探 (2)虎妞
10、示例:(1)热爱祖国,建设家园。
(2)这首歌表达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表现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期盼;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表现了中华儿女团结奋进、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
11.(1)擅长,善于(2)自夸(3)轻视 看轻(4)打发
12.(1)(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2)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13. 对卖油翁这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和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对之前自己太过自傲的自嘲
14. 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15.B 16.B 17.①性情爽朗,心直口快。从开篇女孩子骂人的话,到关心他没袜子,再到关于占领北平揶揄的语句,都反映女孩子有话不藏,热情大方,开朗直白的性格。
②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从女孩主动帮我做袜子,要我去她家洗脸、吃饭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③心灵手巧,勤劳纯朴。女孩子会做袜子,一学就会织布等,说明了她的心灵手巧,做事勤快,热爱劳动。
18.①语言描写。妞儿刚出场时,小说就通过对她语言的描写,如“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表现了其泼辣直率的性格。
②外貌描写。小说通过“风吹红了她的脸,象带霜的柿叶”等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生活的贫困艰辛。
③侧面描写。小说通过描写大伯与“我”的对话,“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侧面表现了妞儿对八路军战士的热情慷慨。
19.①《山地回忆》不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而是打破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通起来,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散文式结构。
②《山地回忆》中关于乡村景象的记忆、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的真切表现以及自然流露的诗意,都给读者以绵长的回味。
③叙述过程中抒情主体的融入,使所叙述的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因而楚楚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0.(1)当地财主 (2)读书的目的
(3)掌握知识,搞发明创造 (4)如愿以偿
21. C
22.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两个人对对方的想法感到可笑,体现了两个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发人深思。
23.通过碑文,写出了小杜拉克去世后受后人景仰,与尤鹏举的碑文形成对比,揭示出中西方在文化教育、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并对尤鹏举这类人物盲目自大、封闭保守的国民心态进行了委婉讽刺。
24.书香门第。
尤鹏举是中国旧式传统教育下成长的读书人,他得到了功名利禄,但他的生活并不是他经过自己选择确定的生活,而是从小被父亲影响、社会时代要求而选择的生活,是世代读书思想影响下的结局。所获得的名声也只是一时,所以更适合的碑文应该是“书香门第”。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