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尝试在作文中运用。
【教学重点】
1.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体会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方法】提问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①背景知识介绍;②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分析。
导入
1.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请同学们列举你所知道的鲁迅的作品?
2.听“鞭炮”的音频。
师:你听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份热闹与喜悦?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上个世纪……
相关知识介绍
1.知人——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也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孔乙己等。
2.论世——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
《祝福》创作于1924年。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止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批判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小说
(1)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三要素
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的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小说情节的作用:揭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段:语言、肖像、行为、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小说的环境:
自然环境:交代人物活动时间、地点、景物,起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文本探究
1.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
中心人物——祥林嫂
什么时候?
在哪里?
祥林嫂怎么了?
【祥林嫂的一生】
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的一个春天没有了丈夫。
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祝福时很忙。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
第二任丈夫贺老六死。春天阿毛被狼吃掉。
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很闲。
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被主人允许拿酒杯和筷子。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反应迟钝。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
明确:情节——
序幕——写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开端——初到鲁镇,帮工鲁家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丧夫失子,再到鲁镇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尾声——再写祝福景象及我的感受
小结: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的作用: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怎样一个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
2.人物形象分析——祥林嫂。
(1)肖像描写
①文中共几次写到了祥林嫂的肖像?——三次
②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有何变化?
③比较它们的异同,思考其用意。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第一次: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第二次: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第三次: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③“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鲁迅
找 眼 睛
初到鲁镇——顺着眼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
别人嘲笑她的伤疤——瞪着眼睛
捐门槛后——分外有神
不让祝福 ——失神、窈陷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
论 特 点
安分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精神有些麻木
希望受人尊重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麻木
一丝希望
④总结肖像描写的作用:
表现人物的质朴、善良、温顺与勤劳,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了人物一步一步被逼向灭亡的过程。
(2)语言描写
①自述阿毛之死
提问: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
答: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
②与柳妈的对话
答:加重了她的精神负担
③与“我”的对话
答:展示了其矛盾心理,说明希望彻底破灭
(3)细节描写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只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聚焦镜头,由大及小,由远及近。
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竹竿比她还长,下端开了裂,表明其狼狈不堪、身心疲惫、一无所有。
(4)动作描写
提问:文中同样用了很多的动作描写,试以“祥林嫂再到鲁镇”这部分为例,说说表现祥林嫂什么样的心理?
她讪讪的缩了手
转了几圈,疑惑的走开
受了炮烙似的缩手,失神的站着
难为情
心怀希望
彻底崩溃
【小结】概括祥林嫂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遭愚弄、受鄙视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拓展思考
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自然死亡?自杀?他杀?
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
这些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上死地的?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