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科目 语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告诉学生我们要从小学会独立的生活,遇到问题要多问、多想,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道理。 ②语言运用: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用“快活”练习说话。 ③思维能力: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④审美创造:通过自己的感受、理解,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及语文学习的乐趣。思政元素: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2、学习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会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部分课文会背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意图
环节一: 师生谈话导入 1、猜谜语。2、谈话引入。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齐读两遍。教师活动:猜谜语。①小黑鱼,圆溜溜,圆圆脑袋长尾 巴, 池塘里面游啊游。 ②绿衣小英雄, 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 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吗? 指令:读课题(记忆性学习)。环节二: 引导看图1.观察图片,归纳总结。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3.教师相机板书: 鲤鱼 乌龟教师活动: 1、提问:小朋友自己观察:小蝌蚪在什么地方 说说小蝌蚪的样子。用课文中的语言,指名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自主型学习)2、读课文,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 中,遇见了谁 (鲤鱼、乌龟) 3、教授学生观察图片的顺序及方法。 (接受性学习)。 环节三: 聚焦生字,指导书写1、读课文圈字画词,字卡识记生字。2、同桌交流检测识字。 3、认读词语,理解词语。4、出示范字,观察位置。 5、教师范写,学生练习。教师活动:1、小蝌蚪带来了许多生字宝宝,我 们一起边读课文边把不认识的字词圈画一下吧。 2、同学们看看这些字卡,来读一读 这些生字,不会读的多读几遍。出示生字: 两、宽、眼、睛、孩、肚、顶、哪、跳。(接受性学习)3、同桌互相说一说都认识了哪些 字,还有哪些不认识的 不会的生字班级集中识记,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接受性学习) 4、出示认读词语,理解词 语的意思。 5、出示生字,请同学们观察生字在 田字格的位置。出示生字:两、宽、眼、睛、孩、肚、顶、哪、跳(田字格)。(自主性学习) 6、教师范写,学生练习。(教师积极 评价,注意提醒书写姿势) 环节四:课堂小结 1、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2、默读课文, 思考问题。3、汇报交流。4、范读课文。5、用“快活”造句。教师活动: 1、同学们齐声朗读我们的课文,看 看这篇课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标出这些自然段。(自主性学习)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发现性学 习)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 了谁,而它自己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最后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它的 妈妈 他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3、汇报交流(合作性学习)(1)你们课文读完了,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 6个)(2)出示表格,指名板演 遇见谁 变化 长出了两条后腿 鲤鱼妈妈 长出了两条前腿 乌龟 尾巴变短了 青蛙 尾巴不见了 (3)你们能根据表格简单说说每个 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4、老师范读课文。要求: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5、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 (引导学生 )环节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生字。巩固作业:熟读课文和词语。提升作业:尽量用上“快活地”一词”, 说一说这课讲了什么故事。。环节六: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遇见谁 变化 长出了两条后腿 鲤鱼妈妈 长出了两条前腿 尾巴变短了 青蛙 尾巴不见了 学生活动:1、学生自由猜谜语,交流汇报。通过思考谜语的特点,得出答案,对小蝌蚪和青蛙有了初步的认识。预设谜底: (小蝌蚪)(青蛙) 组织语言说说小蝌蚪和青蛙不同 之处在哪里 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来认识这只可爱的小蝌蚪吧! 全班齐读课题。学生活动:1、学生观察图片,查找图片和课文 的相同之处,归纳、总结。 预设答案:小蝌蚪脑袋大大的,身 子黑黑的,尾巴长长的。 2、学生读一遍课文,自主发现小蝌 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 预设答案:鲤鱼、乌龟。3、根据老师的提示,能按照一定的 方法观察图片。学生活动: 1、边读课文边圈字画词。预设: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由圈画。 2、利用字卡识记生字,齐读字卡。 指名给生字组词,扩词。 3、同桌抽读字卡检测生字掌握情 况。不会的生字反复认读。 4、开火车认读词语,理解词语。词语造句并注意多音字(不要求每个词语都造句)。选词预设:眼睛、肚子、两个、小孩。 5、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笔顺笔画,可以边说边写)并在书中田字格内临摹。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中 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6、在本子上的田字格中练习以上生 字,每个字写两遍(写不好的要反复练习)。学生活动: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标出这篇课 文写了几个自然段。 预设答案:6个自然段。 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 预设答案:小蝌蚪遇见了鲤鱼妈妈 和乌龟。是他们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2)学生思考后回答:它自己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预设答案: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四 次变化,先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 3、合作完成表格。根据表格说一说 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注意讲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4、听老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观察 整幅图。插图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还要注意上节课老师教的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图片。 5、体会小蝌蚪游泳的心情, 尝试用 “快活”造句。 预设答案:小朋友快活地跑来跑去。 我们快活地玩游戏。大家快活的去郊游。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 的句式) 通过谜语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中华语言文化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小蝌蚪和小青蛙有什么不同之处,并自己组织语言进行总 结,让学生对小蝌蚪和青蛙有了初步的认识,又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为单元口语交际目标打下基础。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 鼓励学生对比课文和 图片, 自主寻找课文中相关的信息, 并锻炼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 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充分利用字卡,落实识字掌握情况,并通过理解、造句,弄懂词语意思。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笔画、占格以及书写习惯等,养成先观察再动笔的习惯,逐步达到“提笔即练字”。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文字美。本环节重在引导如何读懂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将内容在表格中进行汇总呈现。培养学生用抓关键词得方法去理解课文,利用表格提高学 生整理,汇总关键信息的能力。自读课文是在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己找答案,这不但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而且能使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
教学评价: 《小蝌蚪找妈妈》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普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的奥秘自然融入在生动的故事里。在教案设计中,紧抓课文特点,设计了观察蝌蚪的形状、探究蝌蚪的变化、讲解蝌蚪的秘密、复述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等几个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的学习实践中,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