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钓鱼岛阿里山日月潭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青龙校区3、台湾省不包括下列哪个岛屿?A、台湾岛 B、澎湖列岛
C、海南岛 D、钓鱼岛2、台湾省西隔台湾海峡与 省相望,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日月潭是 省的著名旅游景点 福建1、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____。台湾岛微课检测台湾C台湾的美称
亚洲天然植物园
东方甜岛
海上米仓
水果之乡
东南盐仓知识点植物类型多样
盛产稻米
盛产甘蔗
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
东南最大的盐场--布袋盐场微课检测热带、亚热带作物1、为什么台湾主要出产亚热带和热带作物。
2、为什么台湾岛农产品主要分布在西部。
3、为什么台湾岛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
探究一拓展提升:1、为什么台湾岛降水具有东西差异?
2、观察台湾省河流分布图,归纳台湾河流特点。台湾岛河流为何具有上述特点?山地西火山地震高温多雨热亚热季风多丰富短浊水溪日月潭西东地形气候 河流
湖泊自然环境特点人口分布特点:西密东疏丰富的农产品
发展经济三、外向型经济探究二:
根据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特点。(完成70页课后活动)目前,( )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祖国大陆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海运直航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旅游交流
2008年7月,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正式启动,掀开了两岸同胞往来的新篇章。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陕西黄帝陵清明公祭
海峡两岸人民同文同宗同根。每年公祭轩辕黄帝大典都会吸引大批台湾同胞前来。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经济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 ( )为主 ;
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了( )工业,形成(“ ”)型的经济;
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 )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加工进口-加工-出口电子工业目前,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外向型经济海峡两岸的明天会更美好!谢谢聆听!
再见覆盖广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种类多为什么台湾岛降水具有东西差异? 想一想,台湾岛的海陆位置和地形对降水有什么影响?夏季风 (东南季风)火烧寮浊水溪日月潭河流:
河流____,(多或少)
水量____(大或小)、____丰富
流程____(长或短)。
最长河是________ 、
最大湖泊是_______多大短浊水溪日月潭水能樟树红桧20世纪50年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初级产品
原料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90年代 :
出口加工工业普通工业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附加值产品
技术密集型产业以电子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初级产品普通工业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原料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投入, 。越来越高越来越少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目标】
学生能根据材料分析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地图上指出。
学生能根据材料及地图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学生能根据材料分析台湾省经济发展特色。
学生能从本课中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难点:学生能读图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去分析台湾岛资源分布特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播放台湾优美风景图片及乡愁朗诵
学生边看边听
达到情感触动,并初步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微课视频播放
教师播放微课视频材料(微课介绍台湾的位置、组成、范围、农产品及分布)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对台湾省有大致的了解
微课检测
教师展示微课检测(台湾盛产的农产品及美称、台湾省组成及海陆位置 )
学生完成试题,并采用云平台进行及时反馈
采用翻转再检测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课堂效率
承转
从台美称来看台湾盛产稻米、甘蔗、香蕉、菠萝等水果,它们都属于哪些温度带的作物?对,热带、亚热带作物,那么为什么台湾盛产热带、亚热带作物呢?
活动探究一
为什么台湾主要出产亚热带和热带作物。
为什么台湾岛农产品主要分布在西部。
为什么台湾岛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
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完成。
每个小组可从其中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每个小组派两名代表上台。一个解说一个在电子白板上用电子笔在地图上指出。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间的互动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采取小组展示,一个解说一个指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
拓展提升:
1、为什么台湾岛降水具有东西差异?(掌握了降水东西差异后再提问:火烧寮为什么会成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2、观察台湾省河流分布图,归纳台湾河流特点。台湾岛河流为何具有上述特点?
小结
教师展示台湾岛自然环境特点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
上述部分为本课重点也是难点,采用表格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点有再认识的过程。
承转
(从前面自然条件学习中我们也可以判断台湾人口分布特点,你认为台湾人口主要分布哪里?)从台湾自然条件分析看出台湾岛地形东西部存在差异,人口主要聚居西部平原,使得台湾人口出现西密东疏的分布状况,人们在西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出丰富的农产品,人们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思考经济的发展方向。
微课视频播放
教师播放台湾经济、日本经济模式及大陆目前经济状况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背景材料的展示,学生能对几个地区经济有一定的了解,并为后面的探究作铺垫。
活动探究二
教师展示台湾经济发展历程材料,探究:
根据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特点。
学生完成教材70页活动。并思考回答探究问题。同时,学生可自由发言对台湾、日本及大陆经济的看法。
通过材料展示,活动提示,降低了学生完成的难度。通过活动的完成,自然总结出台湾经济发展特点。通过背景材料能对比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模式,并能得到启发。
小结
教师提出,为什么目前祖国大陆会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学生根据材料,理解海峡两岸合作交流越来越深入。
让学生能理解海峡两岸人民同文同宗同根。更能认识到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总结
教师展示板书
学生回顾本课主要所学内容1、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等。2、经济特色-外向型经济
学生通过回顾所学,能巩固本课知识,并能及时给出反馈
【板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自然环境特征
经济特色
教学反思
课题: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我利用微课上了这一堂课,内容是《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本课与以往的传统课堂不同,采用课堂内翻转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我有下列想法:
1、目标达成度高
知识目标通过微课高效率的完成课程标准所达到的基本要求。而本课采用互动探究的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两大探究活动。同时在探究内容中采用问题层层深入的方式,达到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及表达的能力。而本课的内容所探讨的区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我在导入采用台湾省图片加上《乡愁》的诗歌朗诵进行了情感熏陶,在结尾部分采用实际案例清明祭祀活动来证明了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这一情感目标。
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还存在一定差距
本课是采用小组合作,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探究完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一、教师没有完全放开,在学生成果展示时,有地方偏离教师的预设,我就有些着急,因此出现了打断学生说话和代替学生说出结果的现象;第二、学生在大屏幕上勾画不够规范,与课前预设差距较大;第三、学生在探究中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操作中,本想通过互动探究能生出更多的碰撞火花,但是学生和教师都较局限于书本。
采用微课翻转手段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本课采用两个微课快速解决本课基础知识,而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互动探究找原因。因此本课的容量大但也在一节课内完成。同时互动探究的策略,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还激发了学生间学习带动效应。
是否在课堂结尾增加巩固练习
本课采用先播放微课然后进行微课检测,再探究问题最后小结的模式。因此在课尾没有巩固练习。这样是否会影响课堂的完整性,是否对探究结果应该再有一个巩固的练习过程达到学生知识的最终落实,这一点我到现在还存在疑问。也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