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 (B) 试卷
考生注意:
1. 考试时间 60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试号等填涂清楚。
3,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 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4.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 中华文明 (13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世界,却在近代落后于历史潮流,值得深思。
材料:《清明上河图》故宫博物院藏
1、材料一反映的城市风貌出现在 ( )(2分)
A. 7-8世纪 B. 11-12世纪
C. 15-16世纪 D. 17-18世纪
2、该城市位于当时中国的何处,请在下列选项
中做出选择 ( )(2分)
A. 长安 B. 洛阳 C. 汴京 D. 北京
3、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近代的开始”。为证明该观点,某同学梳理了宋朝相关历史。请帮助他,将梳理的典型史实填入表格相应空格中。(4分)
A. 儒学复兴 B. 经济重心南移 C. 崇文抑武 D. 三大发明成熟
宋朝年间典型史实
经济繁荣 农业、手工业、商业持续发展: _①_
政治稳定 实行__②_政策: 中央集权加强
民族融合 多民族政权并立; 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加深
文化昌盛 宋词繁荣、_③_、_④_
4、15世纪以后中西方历史呈现出不同发展趋势,中国越来越“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困
1/7
扰,参考下表范例,完成空格内容填写。(5分)
15 世纪以后中西方发展趋势比较
领域 东方 西方
经济 ①经济占主导地位 逐渐向工业国家转变
政治 版图奠定: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逐渐确立②制度
思想文化 理学主导, 八股取士、实行文化专制 历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③等洗礼, 思想勃兴
对外 实行海禁和④政策, 与世隔绝 ⑤开辟后,实实行海外殖民扩张。
趋势 逐渐落后以致挨打 逐步实现社会转型
二、战争与和平(28分)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暴露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响了治理世界、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暼钟。
“中国劳工”……不畏艰辛与牺牲,为协约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西方国家也不应该忘却这段历史……
B.2017年比利时波普林格市长在华工群雕塑像揭幕式上的致词
准局国际和平及安全:开为此目的,采取有效值得凡勉和Y之成脉—
F. (联合国宪章)条文
2/:
5、签署材料A 所示条约的国际会议名称是 材料B 中“中国劳工”参加的战争名称是 (4分)
6、一战结束后,通过国际会议构建起来的国际秩序的名称是 有人把这个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你是否赞成,请简要说明理由。 (6分)
7、将下表的选项合理配对 (10分)
(1) 一战的导火线 (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2) 1914年 9月, 马恩河战役 ( ) 台 《凡尔赛条约》
(3) 1919年巴黎和会 ( )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4) 1921年华盛顿会议 ( 、 D. 1914年 6月,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5) 1931年九一八事变 ( ) E 《九国公约》
(6) 1937年七七事变 ( ) F.德国“速决战”破产
(7)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 ( ) G.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
(8) 1941年太平洋战争 ( ) II.大国一致原则
(9) 国际联盟 ( ) I.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0) 联合国 ( ) J 全体一致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以欧洲为中心支配世界的时代成为历史的陈迹,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代。 这个新的两极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 “三巨头” 罗斯福、 .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所谓……
———《教师教学用书》第240 页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名称是 两极格局是指 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国际新格局的认识。 (8分)
3.
三、不同视角下的亚非拉崛起(26分)
亚非拉民族独立与崛起的历史贯穿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时间线,尤其是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各民族国家独立浪潮风起云涌。以下是某社团小明同学从多元视角出发解读上述主题的学习成果。
视角一
材料一:“我(戴高乐)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奈的痛苦, 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在那些地方移交我们的权力,卷起我们旗帜,合上这部伟大的历史,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精神上的考验啊!”
———摘编自戴高乐《希望回忆录》
注:《希望回忆录》是法国总统戴高乐退出政坛之后写成的回忆录,其回忆录的内容主要针对冷战时期。
材料二:伊梅斯(英国最后一位某殖民地总督的助手): 1947年3月, ……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摘编自[英]帕姆·杜德《英国和英帝国危机》等
9、材料一戴高乐所说的“那些地方”最有可能包括的殖民地当指( )(2分)
A. 巴西 B. 印度 C. 阿尔及利亚 D. 阿兹特克人国家
10、材料二中“把火扑灭”的最终结果是英国( )(2分)
A. 同意印巴分治 B. 允许成立国大党 C. 废除食盐专卖 D. 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11、殖民者面对殖民地问题流露出“并不是随心所欲”“并无选择的余地”的情绪。下列对这些情绪产生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双选,4分)
A. 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促使英法殖民当局主动认识自身殖民政策的危害进而改弦易辙
B. 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得到了新兴独立国家的广泛支持
C. 英法殖民当局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前,对调整殖民政策举 不定
D. 英法殖民活动耗费无数,引发国内反战呼声,国际形象严重受损,被迫改变自身困境
视角二
材料三:广大亚非拉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都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
4/7
务,……他们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革命动力,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主要力量。
——节选自邓小平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四: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 穷国愈穷”。
—摘编自徐广文《经济全球化的研究视野》
1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说说广大亚非拉国家在崛起中还面临哪些问题或挑战 (8分)
视角三
小森同学认为除了以上两则视角,还应该考虑第三个视角:冷战时代的宏观视角。为此他找到了中美教科书中关于冷战史部分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做了如下的整理:
Ect 标题名 中国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吴国麦格劳—希尔版本《世界历史》
单元标题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六单元: 走向全球文明, 1945— / 至今
章节标题 27章: 冷战和战后的变化, 1945—1970 28 章: 现代西方世界,1970—至今
课标题(节)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节: 冷战的发展 第1节: 苏联的衰落
一级于目标题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两 极 格局瓦解 超 级 大国 的 对抗 冷 战 的对峙 压力下的苏联 戈 尔巴 乔改革
二级子目标题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德国分裂 ① 苏 联入 侵 阿 富 汗、《中 导条 约》、东 欧剧变、 苏 联解 体 杜 鲁 门主义、马歇 尔 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 军 备 竞赛、柏林埼、古巴导 弹 危机、越南和 多 米诺理论 冷 战 强化 冷 战终结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和麦格劳一希尔版本《世界历史》高中历
5/7
史教科书
13、除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东欧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等内容外,表格①处有关多极力量成长中的史实还应包括( )(对选9 4分)
A,柏林危机 B,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C,欧共体成立与发展 D,日本经济“起飞”
14、你如何理解“亚非拉崛起”的内容在两本教材冷战板块中表述的不同“待遇” (6分)
四、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33分)
“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工业革命究竟如何影响了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763—1871 年这风云变幻的百余年间,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人类控制自身和征服人类之外的自然界的能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长足发展……人们把人类能力的这种突然增长称为革命,却是当之无愧的。
——【英】汤因比《人类与太地母亲》
15、人类“这种突然增长”的能力包括 ( )(双选,4分)
A. 实现环球航行的能力 B. 利用蒸汽机驱动交通工具的能力
C. 发射人造卫星的能力 D. 使用流水线方式组织生产的能力
材料二
比起以前,人类生产出更多钢铁,制作出更多服装,兴建出更多建筑……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生产超出了需求……购物已成为人类最喜爱的消遣……各种宗教节日都已经成了购物节。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伦敦布莱恩特和梅公司的火柴厂女工每天工作14小时,每周的工资却不到5先令。公司实行从 3 便士到 1 先令不等的罚款,女工并不能每次都拿到全额工资。违规行为包括聊天、掉火柴或未经允许上厕所。
——1888年安妮·贝桑特《伦敦的白奴制》
16、下列对材料二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双选,4分)
A. 工业革命几乎贯穿了整个十九世纪 B. 奴隶制度的存在促进工业革命发展
C. 工人上班受到严格规章制度的限制 D. 宗教文化活动的需要促使商品丰富
6/7
材料三
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一组材料
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城乡人口比例变化图——整理自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 1867年英国不同阶层家庭在总人口和国民收入中占比图——整理自钱乘旦《工业革命中的贫穷》
1854年,英国在《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指出: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 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材料四
1914年欧洲列强拥有的殖民地面积
国家 殖民地面积 (百万平方公里)
英国 33.5
德国 2.9
俄国 17.4
法国 10.6
17、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与工业革命的联系。(4分)
18、根据以上材料,总结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的哪些方面 (6分)
19、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的认识。(15分)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