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31 10:4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九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不得分。)
1.亚历山大时期是真正体现西方、中东和北非历史上的国际文化时期,希腊人将其文化向所知的文明地区传播,东方的宗教也开始深入希腊城邦。由此可见( )
A.罗马人创造出最古老文明 B.亚历山大注重推广希腊文化
C.武力扩张中伴随文明的交融 D.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
2.罗马法建设是罗马人最伟大成就之一,其中的一部法律是在平民反对贵族滥用“习惯法”的背景下制定的,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武断和专横”。它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罗马民法大全》 C.《新法典》 D.《十二铜表法》
3.地中海是联系欧洲南部各国和亚、欧、非三洲的重要水域。2世纪时,有一位旅行探险者想要环游地中海,他应该前往( )
A.古巴比伦王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4.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成就属于古希腊文明成就的是( )
①《荷马史诗》 ②《天方夜谭》 ③《掷铁饼者》④《十二铜表法》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5.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右图中的史料可以用来解读( )
A.庄园的出现
B.公历的缘起
C.城市的自治
D.大学的兴起
6.这是某个国家的发展历程的年代尺,据此判断与这个国家无关的事件是( )
A.建立的国家是法兰克王国 B.改革是大化改新
C.查理接受教皇加冕 D.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7.查士丁尼的法律编纂工作做得太晚,因此没能在蛮族的西方变得广为人知。但在11世纪末,这部法律重新被发现后,它对中世纪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表明该法律( )
A.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B.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C.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D.奠定近代西方民主制度
8.拜占庭帝国在翻译和注释古典作品过程中,形成了古典希腊罗马著作的译本体。这些古典作品又为近代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重要素材。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A.推动了民法建设 B.传承了古代文明
C.建立了封建制度 D.形成了地域文化
9.701年日本开始设立大学、国学,成绩优秀者可参加“贡举”。考试的科目及评定标准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据此可知,日本( )
A.实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B.发展成为封建国家
C.融入了道家文化圈 D.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
10.《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材料主要表明阿拉伯( )
A.沟通东西商贸 B.文化兼容并蓄 C.帝国横跨亚非 D.文明独具特色
11.关键词“商人”、“工人”、“提供原料”、“预付工资”、“出售产品”。直接反映中世纪晚期西欧( )
A.手工工场的产生 B.工厂制度的确立
C.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D.社会制度的转型
12.史观不同就会对历史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解读。所谓全球史观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历史。如果以这种角度看殖民扩张的影响,应该是( )
A.冲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给亚非拉地区造成严重灾难 D.“带着血泪的进步”
13.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全球各地夺取了大量的殖民地,一度自诩为( )
A.“最美好的花朵” B.“海上马车夫” C.“全希腊的学校” D.“日不落帝国”
14.1789年到1802年间,法国原有的土地占有结构发生变化。以诺尔省为例,贵族占有土地的比例由22%降到12%,教会从20%变为0;而农民由30%上升到42%以上,资产阶级由16%上升到28%。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殖民扩张加剧 B.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推动 B.《拿破仑法典》实施
15.英国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制度变革,北美的民族战争是在启蒙思想中起步,法国是用不断革命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这说明( )
A.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反封建的 B.暴力革命是现代制度建立的必经之路
C.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是由具体的国情决定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兼具首创性与妥协性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3世纪,欧洲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 】改为:
(2)哥伦布的船队的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 】改为:
(3)1775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 】改为:
(4)《权利法案》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很多国家的民法制定都以之为蓝本。
【 】改为: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题,各14分,共28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古初期,西欧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封建君主、封建诸侯和教会贵族三种政治势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政治局面……君主贵为一国之君,但实际上权力非常有限,只能在自己的直属领地里享有各项权力,不能干涉各封建诸侯、教会主教等的领地内事务。各封建诸侯虽然名义上要服从君主,向君主效忠,为君主服兵役,但在自己的领地里则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摘编自陈文滨《中世纪西欧多元政治的形成及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封建时代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并说明这种政治局面产生的制度根源。(4分)
材料二 到了13、14世纪,中世纪大学已遍布欧洲各地。政府和教会或则认可现存大学,或则设立新的大学。到文艺复兴之初,欧洲的大学已达80所。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准备,对欧洲社会的前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欧美的大学多受其影响,有的则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
——摘编自方勇《论11-15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大学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并分析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土壤”。(6分)
材料三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近代欧洲资产阶级的共同任务是什么 这一时期有着怎样的时代主题。(4分)
18.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成果的总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自身具有一整套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体系,可称之为文明的本体,它是文明的灵魂和认同标志。正如没有两片树叶完全雷同,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本体特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你列举大河文明成果,海洋文明成果各一例,并分别说明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经济特征。(4分)
材料二 15、16世纪,印刷术使手工抄写书籍为机械复制所代替,明显地加速了知识的传播。反之,公众文化知识的提高又导致了对宗教、科学等书籍印刷媒介的更大需求。印刷术有助于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欧洲出现了许多文学家,艺术家。
——摘编自吴志荣《人类信息交流的变革和社会文明的变迁》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印刷术与文化知识的关系。以15、16世纪为时间节点,对画线部分的内容进行例证。(两例即可)(4分)
材料三 它是19世纪中叶以来风起云涌的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运动浪潮的旗帜……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马克思主义掀起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使一些落后的、被殖民的国家加入到了现代文明的进程中,获得了独立自主的机会和地位。它是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追求社会公正和文明进步的社会运动的旗帜……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马克思主义激发了很多国家底层民众的觉醒和抗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的进程。
——陈培水《就这样在世界闪耀——马克思主义的深远影响、当代价值与时代发展》
(3)根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结合所学,写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和标志。(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应如何看待文明的多样性。(2分)
四、合作与探究(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9.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认知并总结着客观世界的奥秘。
【初识世界】
材料一 及至希腊古典时代末期,随着希腊哲学的高度发展,希腊人已经实现了由神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历史转向。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历史学人开始完全聚焦于人的视野并从人的视角出发解读各类自然现象的发生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等诸多议题。
——孙学美《古代西方区域观念的起源与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如何认识世界的。请你说说这种认识的政治基础。(4分)
【发现世界】
材料二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的征服和掠夺历史。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人类发现世界的大事件是指什么。并根据材料归纳该大事件的影响。(4分)
【紧密世界】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图表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出是哪一重大事件导致英国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发生变化,该事件是如何让人类世界变得更加紧密。(5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2分)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九年级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C B B B C B D A A D D B C
1.答案:C
【解析】题干描述了亚历山大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选项C“武力扩张中伴随文明的交融”最符合题意,因为亚历山大大帝通过军事征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2.答案:D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旨在限制贵族特权,保护平民利益。
3.答案:C
【解析】2世纪时,地中海地区主要由罗马帝国统治,因此探险者应前往罗马帝国。
4.答案:B
【解析】《荷马史诗》和《掷铁饼者》是古希腊的代表性文化成就。
5.答案:B
【解析】由于未给出具体史料图,但根据选项和常识,公历的缘起通常与基督教的传播相关。
6.答案:B
【解析】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法兰克王国、查理接受教皇加冕和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无关。
7.答案:C
【解析】题干描述了查士丁尼法典在中世纪重新被发现后对法律的影响,表明它对后世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8.答案:B
【解析】拜占庭帝国在翻译和注释古典作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承了古代文明。
9.答案:D
【解析】题干描述了日本仿照中国科举制度的做法,表明日本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直接影响。
10.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了阿拉伯在东西方贸易中的重要作用,表明其沟通了东西商贸。
11.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反映了手工工场中的生产关系,表明手工工场的产生。
12.答案:D
【解析】全球史观强调从整体和人类的角度看待历史,殖民扩张虽然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但也促进了世界的联系和整体发展,因此可以视为“带着血泪的进步”。
13.答案:D
【解析】题干描述了英国在17世纪下半叶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历史。
14.答案:B
【解析】题干描述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土地占有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由法国大革命引起。
15.答案:C
【解析】题干描述了不同国家实现政治变革的不同方式,表明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是由具体的国情决定的。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6.(1)【√】
(2)把“哥伦布”改为“麦哲伦”
(3)把“波士顿倾茶事件”改为“来克星顿枪声”
(4)把“《权利法案》”改为“《拿破仑法典》”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题,各14分,共28分)
17.(1)政治局面:封建君主、封建诸侯和教会贵族三种政治势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根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影响:改变了教会垄断教育的状况;推动了知识的世俗化;促进了学术自由和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欧社会文化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土壤:教会与世俗政权的矛盾,为大学兴起提供了空间;西欧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物质保障;城市化的兴起为大学兴起提供了社会支持。
(3)共同任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则是革命与改革,即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形式的斗争和改革,努力打破封建制度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
18.(1)成果:大河文明如中国的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印度河哈拉帕文明以及中国的灌溉农业。
海洋文明成果: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法
经济特征:大河文明是以农耕经济为主,依靠大河灌溉水源进行农业生产;海洋文明经济特征:是以商品经济为主,依赖海洋贸易和航海技术进行经济活动。
(2)关系:印刷术加速了知识的传播,知识的提高增加了对印刷媒介的需求,二者相互促进。 例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
(3)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它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运动浪潮的旗帜,并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和被殖民国家获得独立自主的机会和地位。此外,马克思主义还激发了底层民众的觉醒和抗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848年,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示例: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文明的多样性,认识到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可以带来创新和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共同促进全球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四、合作与探究(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9.(1)认识: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政治基础: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然和人类的本质问题,从而形成了这种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2)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打破了以往相互隔绝的状态,开始了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
大大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新航路的开辟还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的征服和掠夺历史。(答出一条即可)
(3)变化:英国和荷兰农业人口在本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都在下降,特别是英国下降幅度较大;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
如何:这场工业革命导致英国经济重心从农业转向了工业,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化进程加快。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生产力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因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产业人口的分布,导致英国和荷兰农业人口在本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都在下降。
(4)示例: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初识到发现再到紧密联系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世界的广阔和多样性,开始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推动着科技和文明的发展。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开始寻求合作和共同发展。这种认识的变化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