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声的利用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声的利用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4-27 10:16:27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声的利用课前复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学习目标1、知道那些声现象能够传递信息
2、知道那些声现象能够传递能量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小组比赛全班按教室的座位分8个小组。
每小组在30秒内说出一个声音传递信息的事例。说对加10,答错不给分阅读课本38、39页(2分钟)回声测距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 进行测距。某处海水深为6000m,则经过多久能收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要求:不抄题,按规范的解题格式写在草稿本上。
它们是:一端开口,一端扎有橡皮膜的可乐瓶、蜡烛,火柴。?敲橡皮膜有什么用?火焰摇动说明了什么?演示实验结论:声波能传递能量。看几个类似的实例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碎石机 主要适应症: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膀胱结石 尿道结石方法指导判断声是传递信息还是传递能量,看声是否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或状态。改变了就是声传递了能量当堂检测(5分钟)完成新学案26页
课堂达标训练1—8题回顾目标1、声与信息——声音能够传递信息。2、声与能量——声波能传递能量。同学们星期天去山里郊游,当大声喊叫时,发现对面山崖产生回声。如果想测出所在的地方与对面山崖的距离。请问在当时的条件下你应怎样做最为简单? 提示:只要对着山崖大喊一声,同时用手表记下发出喊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就可用s=vt/2计算出所要测的距离(v约为340m/s) 课堂延展年级

科目
物理
任课教师
余强
授课时间
2015.10.8
课题
第三节声的利用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声的利用》是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声现象的第三节,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在声现象的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好这节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物理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物理是八年级新开设的课程,学生对它充满了好奇、有新鲜感。声的利用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 但缺乏一定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也缺乏对声现象的尖端应用技术的了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竞赛、分组讨论、观看动画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和创新了解声可传递能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通过声的利用和危害 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难点
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复习: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阅读课本38、39页(2分钟)
1、每小组在30秒内说出一个声音传递信息的事例。
2、练习回声测距
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 进行测距。某处海水深为6000m,则经过多久能收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3、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敲橡皮膜有什么用?
火焰摇动说明了什么?
4、看几个类似的实例/
5、方法指导
判断声是传递信息还是传递能量,看声是否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或状态。改变了就是声传递了能量
6、回顾目标
1、声与信息——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声与能量——声波能传递能量。
六、练习及检测题
当堂检测(5分钟)
完成新学案26页
课堂达标训练1—8题
七、作业设计
课堂延展
同学们星期天去山里郊游,当大声喊叫时,发现对面山崖产生回声。如果想测出所在的地方与对面山崖的距离。请问在当时的条件下你应怎样做最为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