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4-27 10:20:31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章 声现象 z.xx.k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知道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并会用回声测距。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7-30,回答下列问题:
1、拨动直尺发声;边说话,边用手摸喉头部分,总结物体发声是怎样产生的?
2、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哪些?真空能不能传声?
3、声音以什么形式传播?
4、比较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的大小?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什么有关?
5、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计算人离障碍物最少多少米,才能听到回声?实验用一把直尺,想办法使其发声,然后观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
①你听到声音了吗? ________________
②直尺在做什么运动? ________________
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
④当直尺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________________直尺振动引起的振动不能听到了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总结(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提出问题 声音怎样传播出去?
猜想 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问题 老师说话的声音是怎样传到同乡们的耳朵里的? 探究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接通电源。演示视频:真空罩实验总结 (2)声能靠一切固体、液 体、气体等介质传播。(1)声是靠介质传播的。(3)真空不能传声。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波)向远处传播。敲鼓声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4. 声速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5. 回声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秒以上 1. 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传播声音的物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 声速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4.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应用 ——测量距离)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 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人说话、唱歌靠的是_______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要靠______,一切_____、 _____、 _____物质作媒介都能传播声音,通常人耳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_____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_____。振动振动声带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空气振动 3.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彼此讲话的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不能传声。
4.用两个小纸盒和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空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5. 上课时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主要过程是:老师的声带______ ,在空气中产生______,再引起学生的鼓膜_____ 。 6.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m/s。振动声波振动340 7. 在峡谷中大叫后能听到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人耳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假如从呼喊到听到回声用了3s,则反射该声音的高山距离人______ m。0.1s510年级

科目
物理
任课教师
余强
授课时间
2015.9.24
课题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本章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等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从知识和技能上应该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速三个问题。为了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探究性实验。
二、学情分析
声的产生和传播的物理原理比较抽象,不易为学生所认识,八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是以具体的、形象的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实验,演示声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使学生了解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另外,学生在这之前已经经历过速度的学习,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课“声速”部分是十分有益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等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激发兴趣利用课件展现一些自然界中正在发声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界一些声音的播放,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从而对声音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提出问题
启发,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制造出一些声音来,现在利用书桌上的东西你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来。(学生利用书桌的东西制造出声音)
提问:你对声音有什么问题?(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的有关声的问题)
在黑板上列举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声的产生
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1.问题启发
(1)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4)发声的物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通过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
2.探究实验
·活动一——做一做:
一根橡皮筋,一把钢尺,试着使它们发出声音。
(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尤其强调将发声与不发声时进行比较;
指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活动二——读一读:大家齐声朗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问题(1)你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像活动一一样明显吗?
(2)怎样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呢?将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处。
归纳:在物理的研究中经常用到变抽象为具体,变细微为显著的研究方法。
·活动三——说一说:
说出生活生产中其它一些发声现象。试着解释发声现象的道理。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航天员在太空中,有时需要到飞船外工作。当航天员在太空舱外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用电子通信设备,这是为什么?
但在太空舱内时,航天员的交流可以直接对话,这又是因为什么原因?
实验探究
活动一——听一听:
“真空铃”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回答提出的问题。
自主学习“声波”部分。(指出类比法)
活动二——做一做:
用一张桌子做实验
活动三——想一想
面对路人的询问,钓鱼的小儿为什么默不作声。
·总结:
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三)声速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声速”部分。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规律: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
六、练习及检测题
新学案20页
1—10题
七、作业设计
练习册9-10页
必做题1-16题
选做题17-2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