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你们见过爬山虎吗?
城墙
屋顶
0
岩石
岩石
窗户
整栋房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10 爬山虎的脚
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我会认
均匀 叶柄
蜗牛 弯曲 枯萎
jūn
bǐng
wō
qū
wěi
曲
多音字
qū
qǔ
(弯曲)
(歌曲)
我会认
均匀 叶柄
蜗牛 弯曲 枯萎
我会写
驾驶
行驶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爬山虎脚的变化
生长位置
叶子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
1
2
3-5
脚的样子
爬的过程
脚的变化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发现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它生长得非常茂盛。
爬山虎生长在哪些地方?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嫩红
嫩绿
他对叶子进行了连续观察。
为什么叶圣陶爷爷能注意到这样的变化?
颜色在变化
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你的发现!
嫩红
嫩绿
嫩叶
嫩茎
颜色浅,是浅红、浅绿的意思;
指新生长出来的,新鲜的,跟“老”字相对,有娇嫩的意思。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一顺儿朝下
均匀
一点儿空隙
又多又密
没有
重叠
接着读下面的部分,你还有什么样的发现?
作者对叶子进行了细致观察。
欣赏玩视频,现在请大家带着你们的体验,带着你们的感受,回到课文中,再读一遍课文,读出你的理解。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位置
形状
颜色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很像蜗牛的触角
从下面句子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比喻
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抓动词
“巴”可以换成“粘、挨”其他词吗?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不能换成“粘、挨”其他词。因为“巴”字写出了爬山虎紧紧地粘贴在墙上的样子。
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向上爬的?
用词恰当
细致观察
为什么叶圣陶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 ?
爬山虎的脚贴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小圆片触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巴在墙上。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受
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触着墙
变成小圆片
巴住墙
拉一把
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说明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朗读指导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变化的句子吧!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作者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细微变化的过程。
指事物留下的印迹。
结实、坚固。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再来一起看看下面的几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细致观察,连续观察
叶圣陶为什么能把爬山虎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
连续观察
有序传神
细致观察
抓住特点
课堂小结
交流讨论
观察事物要细致。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观察要持之以恒,做好记录。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选一种植物,观察一段时间,试着用“资料袋”中提供的方法,记录它的变化。
图文结合
选一种植物,观察一段时间,试着用“资料袋”中提供的方法,记录它的变化。
做表格
对比两种观察记录的异同。
形象直观
变化过程一目了然
①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
②都发现了观察对象在状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③都用简洁的语言记录
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观察,并随时进行记录。
每次记录观察发现的时候,应该与以前的记录进行比较,留心观察对象变化的地方。通过观察记录,真实客观地呈现出观察对象的变化过程。
收集相关照片、视频等资料,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怎样写观察记录呢?
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开展“种豆芽、养蚕、养小金鱼”等活动,对这种事物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然后写一份观察记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