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 出塞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 出塞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31 18:1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1 古诗三首 出塞
《出塞》
塞: 边关要塞
出塞:到边疆戍守边关
王昌龄(?—756年,一说757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出塞》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诗人简介
历史背景
资料1: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无数青春生命葬身黄沙大漠,无数家庭破碎凄清。
自学古诗:
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出 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词解读
想一想: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在做什么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
万里长征儿未还。
万里长征夫未还。
万里长征父未还。
诗词解读
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与亲人团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不能
万里长征人未还。
自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圈画生字,把古诗读通顺。
边塞 秦朝 征战 将领 杰出
jiànɡ
jiānɡ
(将军)(将要)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读诗文
出塞 秦朝 长征 将领

jiānɡ
jiànɡ
将来
将领
预习检查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再读古诗:
用“/”画出停顿节奏,再读古诗
诗文大意:
现在的明月与边关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战争还未停止,战士还没有回来。如果飞将军李广如今还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越过阴山。
解诗意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提示:七言诗常为“二/二/三”停顿。
朗读停顿
这样凄冷的夜晚,戍边的战士们望着天空中那一轮明月,他们会想些什么?
想到了故乡,想到了家人……
悟诗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战士,一幅孤寂、萧瑟的画面。
悟诗情
讨论研究
出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战事频繁,他们可能终老边塞、可能战死沙场,因而“万里长征人未还”。
诗词解读
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
万里长征
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
边塞远,时间长
讨论研究
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生活,你想说什么
对征人说 :
对战争说 :
再读诗句
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自秦汉以来,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未能回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诗词解读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
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意思是:只要有像李广那样的猛将戍守边关,匈奴的骑兵就不敢南下越过阴山了。
令,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