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赤壁之战复 习 1.梳理掌握文言现象:一字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准确翻译重要句子。学习目标字音字形、名句默写检测 枭()雄 芟()荑 旌麾() 奄()有
dú()车 走gě() xiè hòu() léi()兵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
(2)位卑则足羞,_______。
(3)吟罢低眉无写处,_______。
(4)_______,审容膝之易安。
(5)___________,行李之往来,_______,君亦无所害。
(6)夫晋,______?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将焉取之? 济:
1、以济大事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4、无济于事辨析下列词语的意思完成
渡河
成功
补益,益处
以
1、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2、将军以神武雄才
3、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4、今以实校之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6、先以书遗操
介词,凭借
介词,凭借
目的连词,来
动词,按照
介词,用
介词,把卒
1.鲁肃闻刘表卒
2.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3.五万兵难卒合
4.语卒而单于大怒
死
士兵
通“猝”,突然,仓猝
完毕,结束
治
1.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2.不治将恐深
3.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4.刘表治水军
次:
1、引次江北。
2、余船以次进。
引:
1、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2、引军北还。部署
治疗
对付
训练
驻扎
次序
退却
带领、率领
.⑴致殷勤之意
古:恳切的情意;今:热情而周到。
(2)鼎足之形成矣
古:形,形势,局面;成,形成;今: 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
(3)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古:面向北方,向人称臣;今:北边。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古:泛指中原地区;今: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5)备南走。
古:逃跑;今:行走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6)刘琮束手。
古:捆起手来,投降;今:没有办法
(7)权起更衣
古:上厕所;今:换衣服
(8)其实汉贼也
古:其,代词,他。实,实际上;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9)地方数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
(10)当横行天下。
古:纵横驰骋,所向无敌;今:仗势胡作非为。古今异义
(11)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12)初一交战。
古:刚刚开始;今: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13)犹不失下曹从事。
古:古代官职名;今:致力于,投身于。
(14)祸至无日矣
古:没有多少时候,很快;今: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
(15)邂逅不如意
古:一旦,万一;今:偶然遇到,不期而遇。
词类活用1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贤:形容词—名词,贤能的人;礼:名词—动词,以礼相待。
2 与苍梧太守有旧。旧:形容词—名词,老交情
3 备南走。南:名词—状语,向南
4 必蹶上将军。蹶:使动用法,使……受挫
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内,外:名词—状语,表面上,内心里。
6恐为操所先。 先:形容词—动词,抢先
7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英豪:形容词—名词,英雄豪杰。词类活用
8足以立事。立:动词使动,使……建立。
9偏在远郡。偏:形容词—动词,偏僻的居住。
10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动:名词—状语,向东。
11北面而事之。事:名词—动词,服侍,侍奉。
12曹军破,必北还。北:名—状语,向北
13操悉浮以沿江。浮:动词使动,使……浮。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水陆:名—状语,从水陆两路。
15乘犊车,从吏卒。从:动词使动,使……跟从。
16甚失孤望。失:动词使动,使……失。
17兼仗父兄之烈。烈:形—名,功业。
18除残去秽。残、秽:形—名,坏人。
19可烧而走也。走:动词的使动,使……逃跑。
20中江举帆。中江:名词词组作状语,在江中心。
21曹军吏士皆出营立观。立:动—状语,站着。
22指言盖降。动—状语,指着。
23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轻锐:形—名,轻装的精锐部队。
1、言于孙权曰
2、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3、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4、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5、亮见权于柴桑
6、豫州军虽败于长坂
7、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8、进,与操遇于赤壁
9、裹以帷幕状语后置句
辨析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不下万人。
2、荆州之民附操者。
3、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曹者。
4、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无标志的被动句)
1、豫州今欲何至?
2、欲安所归乎?
3、卿欲何言?
4、何以言之?
定语后置和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1、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2、行将为人所并 。
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5、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6、曹军破,必北还。
7、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被动句
译句的原则:
字字落实,一一对应;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译句的方法:
留——保留。保留古今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职名、物品名等。
删——删减。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调——调整。将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单音节词,通假字,偏意复词,古今异义词等)
补——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译:现在不快速前往,恐怕被曹操抢先。
译:孙权聪明仁惠,敬重贤能的人,对士人以礼相待,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
译:刘备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失败,现在生还的战士和 关羽的水军精兵共有一万人。
翻译句子1.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2.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译:“情况很紧急了,请允许我奉您的命令向孙将军求救。”于是和鲁肃一起拜访孙权。
译: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说,一定会使主帅受挫。
4.“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5.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故兵法忌之, 曰‘必蹶上将军’。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连续)三旦立于市,人莫(没有人)与言(交谈),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我愿献给您一天的收入)。”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1.有一个卖良马的人,连续(接连)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知道那是一匹好马(宾语前置)。 2.希望您去围绕马看一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看它。 拓展:将画横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作业:
1.掌握文言现象和重点句子翻译。
2.完成《赤壁之战》“伴你学”和“非常学案中的习题。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复习文言知识
一、教材分析
《赤壁之战》是一篇传统的文言文,它文本很长,故事性很强,文言知识又非常丰富,必须花大力气进行学习。分两大环节:第一从文学角度进行赏析,分析情节,探究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手法;第二从知识的角度进行复习,筛选重点,进行分类,明确每个词的用法和意义,掌握每个重点句子的翻译。
二、学生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读书的能力。读书习惯较好,主动学习的心态与能力初步形成,能在阅读中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并敢于说出来与大家交流,易于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但是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不够条理,更不够牢固,所以从文言知识的角度让学生进行复习,以此巩固所学,夯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乃”“而”“为”等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梳理掌握文言现象一词多义、古今意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3、?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复习《赤壁之战》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文字、图片、等信息技术,简易多媒体教学。
首先,在“问题驱动”环节时,展示文字,让学生翻译两个典型句子,复习学习中的不足。
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做学案来完成,发现自己的难点,并标注自己的重点。
然后,是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再次进行知识梳理,解答自己发现的难点,实在讨论不出答案的就标出,全班解答。可以先把学生问题总结归纳后,再通过投影进行确认,起到巩固认知的作用。
然后,点拨归纳,利用投影进行归纳总结,典例评析,问题一直投影在屏幕上,学生的印象更清晰,注意力更集中,不至于心有旁骛。
最后,变式巩固、拓展完善,利用多媒体,样的练习比较直观,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达到了良好的记忆效果。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问题驱动
归纳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实词推断错误,不能字字落实
翻译句子
多媒体???文字
自主学习
适时点拨,教给学生翻译句子的方法。字字落实,组词法,调整语序。
完成学案,标记难点
纸质学案
合作探究
适时点拨、知识梳理
分组讨论,标记难点
纸质学案
点拨归纳
归纳各种文言现象,活用,特殊句式,
整理笔记
多媒体????文字
深化提高
出示更难一些的句子
翻译句子
多媒体
拓展完善
出示课外文言短文
完成题目
多媒体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如何结合信息化技术复习课文,设计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各类文言知识,准确翻译句子,针对每个环节,都设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支持,比如知识梳理、点拨归纳、深化提高、拓展完善等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能够采用不同的设计,要么学生的研讨交流,要么老师点拨归纳,老师和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其间多媒体技术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避免老师的重复工作,起到了提醒重点、启发难点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去针对问题进行思考、研讨、展示、巩固,使得教与学都有体现的机会,避免了顾此失彼、此消彼长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