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唯物史观】结合地图,能够说出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表现(包括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与希腊文明),用自己的话对农耕文明的优势与上述文明扩展的内在联系进行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根据史料,识记波斯帝国的形成过程以及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包括君权神授、行省制、官税系与波斯人为官),增强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在把握亚历山大军事东征大致过程的基础上,理解军事东征对希腊文化东扩的本质意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辩证看待战争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历史解释】根据图片、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概括罗马城邦、共和国到帝国的演进过程,理解奴隶制性质,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家国情怀】联系书本,运用图表罗列古代世界各地区(尤其是罗马帝国与秦汉)的思想、文化和技术交流的重要表现,认识人类文明由分散孤立向联系、交往的必然趋势,树立全球史观。
重点:古代大帝国的兴衰发展及文明交流
难点:分析帝国战争在文明交流中的作用,并形成正确的认识。
古代文明的扩展
古埃及:由于尼罗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 扩展。埃及文明鼎盛时期,势力曾达 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西亚文明从 向周边地区扩张, 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帝国不仅统 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 ,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古希腊:古代希腊人以 方式扩大影响。他们利用自己的 能力、 和 ,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
在 200 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 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
国家。
【学习思考】哪些因素促使农耕文明在古代世界不断扩张
古代世界的帝国
波斯帝国: 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 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它继承了西亚 地区传统的
制度。 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 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授。地方实行 , 相互监督和制约。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 方比较完善的 体系和
系统,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 职务,以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
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王国):公元前 , 入侵波斯帝国。历经 10 年征战,亚历山大击败波斯军队的抵抗,先后占领 ,灭亡了波斯帝国,并进一步向东扩张,征服了 流域,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 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 宣布 ,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 ,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 文化。
孔雀帝国: 世纪,孔雀帝国初步把整个 统一起来。 教在孔雀帝国时期得到广泛传播,逐渐演变为世界性宗教。
罗马帝国:罗马原是 中部的一个蕞尔小邦。在成功解决内 部矛盾后,它凭借强大的由
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 大利,接着向 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 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其中包括 帝国解体后形成的一系列国家,以及今天的法国和英格兰, 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 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 多年的和平。由 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地中海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 强 ,以及贸易的发展 , 帝国 在 世 纪 达 到 繁 荣 的 顶 峰 。 3 世 纪 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 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4 世纪末,帝国分裂为 两 部分。 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
文明的交流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那么各个文明间都有什么样的交流呢?
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这里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比较发达。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字母文字具有书写简捷、易于记忆、有固定顺序和每个字母都有固定读音等优点,逐渐流行开来。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
公元前后,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强国相互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早在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在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后,当地商人也有意向东,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2 世纪中前期,先后有三批来自罗马的商人分别从海路和陆路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1.《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拘禁债务人,“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该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注重维护贵族利益 B.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C.具有人文关怀色彩 D.倾向照顾弱势群体
2.罗马法规定,债权人获得的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罗马法
A.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主要调节公民间的债务纠纷
C.促进了罗马资本主义的发展 D.体现了公平理性的立法理念
3.罗马法的法律体系形成的主要过程是
A.《十二铜表法》—习惯法—《民法大全》
B.《十二铜表法》—习惯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C.习惯法—《万民法》—《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
D.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4.17、18世纪,西欧出现了学习罗马法的热潮;19世纪初,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这说明罗马法
A.是欧洲近代历史上比较完备的法典 B.保障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进行
C.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了立法的范本 D.成为推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
5.在早期罗马法中,家长权占据重要地位,家长对其家属享有生杀予夺、财产控制、婚姻同意等权利。但到了特拉雅努斯帝时(公元2世纪)禁止虐待子女,家长对家属的责罚权,重罚必须经法院判决。查士丁尼统治时,家长权已缩小在极狭小的范围内。罗马法的这一变化
A.深受自然法精神的影响 B.促使家庭人员之间日趋平等
C.体现了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差异 D.适应了帝国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
6.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这说明
当时罗马
A.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具有平等的约束力 D.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7.公元前448年,一位罗马贵族将自己的遗产以遗嘱的方式留给了自己的士兵。家人告上法庭,法庭判决遗产由士兵继承。法官的判决依据是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8.《民法大全》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主人;如果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则应缴纳罚金三百阿司,如为奴隶,则为一百五十阿司。由此可见
A.古代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 B.《民法大全》重视法律程序
C.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制度 D.古代罗马崇尚自由与平等
9.只有拥有公民权或市民权的罗马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护,至于在罗马居住的外国人以及罗马的臣民,他们是从来得不到司法保护的。罗马共和国中期,保护罗马市民权利的法律被称为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民法大全》
10.正如约翰·塞尔蒙评价道:“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A.罗马法对近代社会立法影响大 B.罗马法产生的时间较早
C.罗马众多的法学家的宣传 D.罗马法的内容较为丰富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是以私法为核心内容的,其第四表家父权、第五表继承与监护、第六表所有权及占有、第七表房屋及土地以及散见于其他表中的一些规范,都是对于反映简单商品经济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它保有原始公社的遗俗,如死者没有遗嘱,又没有继承人,则财产归属父系的最近亲属继承。又如,故意伤人肢体而未能取得和解时,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第八表'伤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证咒。
——摘编自中文百科在线《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帝授予被征服地臣民市民资格,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外来自由人都获得罗马市民权之后,才逐渐取消了对罗马市民法主体的限制。罗马法的主体之所以如此狭隨,是与罗马早期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摘编自谭建华《试论罗马法形式主义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体现的法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适用主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体现的精神。
答案:CDDCA,ABCCA
(1)特点:简朴性;原始及野蛮性;神权迷信色彩。
(2)变化:由罗马共和国公民扩大到整个罗马帝国境内的自由民。原因: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罗马公民平等意识的增强。
(3)精神:法治精神;契约自由精神;平等诚信精神。
1、哪些因素促使古代世界农耕文明的影响和范围不断扩大?
2、我们居住的位于费西斯河(黑海最东部的一条河)到赫丘利柱(直布罗陀海峡两边耸立的海岬)之间的区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古希腊]柏拉图著,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第1卷
这是柏拉图关于古希腊人居住范围和特点的描绘。结合示意图,想一想古希腊人的殖民扩张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字母文字会广泛流行?
1、目标定位符合学情,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学习知识。
2、课堂处理科学,设置情景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地补充说明,对课堂生成的知识能够做到灵活处理。
3、细节处理到位。如概念的解析。
4、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润物细无声。
5、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板书)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