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31 21:3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第9课,内容包括三个子目,分别是:“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本单元是建立在对第二单元所学春秋战国时期诸候纷争与变法崛起的内容,诸子百家的思想的理解基础之上的。秦灭六国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千古一统格局,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施了多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中国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千秋基业。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课本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既要通过回顾前面所学,来让学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要让学生了解秦始皇创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治的措施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所以在讲授新课时,需充分调动前面所学知识,又要结合学生自身理解的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让学生充分体会前后之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念。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进入初中阶段进行学习,在知识水平方面,知道秦统一六国,但对其巩固措施基本不了解:知道长城,但是对其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在认知能力方面,见识和阅历较少,没有形成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思维;理解能力有限,对一些专有名词或概念如“中央集权”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补充相关的材料来理解掌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2.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秦朝巩固统--的措施。教学难点:1.理解秦统一的原因;2.理解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所学内容,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概括秦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统一战争策略的正确性,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 能够运用有关史料,概括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并评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重要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 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概述秦朝疆域的四至,说明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当时世界的大国之一。(时空观念、家国情怀)4 . 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深远影响, 正确评价秦始皇。(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钟)播放视频,提问:秦是如何让天下归一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 秦统一中国》。二、展示目标(2分钟)1.观察《秦灭六国形势图》,了解秦灭六国的经过及意义,知道秦能完成统一的原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知道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习目的)新课讲授(25分钟)师:出示“目录”,“一人——秦始皇(嬴政)”“一事——灭六国 统一中国”“一基业——奠定了中国千秋基业”。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秦王嬴政做的一件什么事,让他名垂青史。(意图:总览全课)播放视频介绍秦始皇的人生经历。师:他在不长的人生中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讲故事体现历史课的课程特点)出示材料,材料一: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材料二: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实行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逐步成为中战国后期最实力最强的国家。材料三: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他,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让学生思考“合作探究1:秦国为什么能成功一统天下?”分组讨论探究,回答问题。(意图:让学生知道秦统一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播放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并结合教材53页《秦灭六国形势图》,指出秦灭六国的时间和路线。抽问学生回答。生:思考得出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实施的正确策略是:“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生:边看边思考边在课本上做笔记,准备回答问题。(意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了解秦灭六国的经过,知道秦统一战争战略的正确性,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自学完成:秦朝建立的三要素师:检查自学,抽学生回答:时间:公元前221年建立者:嬴政都城:咸阳出示“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秦朝统一”的地图,通过对比得出秦统一的意义。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师:出示问题:秦国与秦朝的区别,利用《战国形势图》和《秦朝形势图》对比强调。 (意图:培养时空观念,解决易混淆知识点)出示《秦朝形势图》,让学生“根据《秦朝形势图》,描述秦朝疆域四至”)。抽学生在黑板上指出相应位置。(意图:培养时空观念和动手能力,明白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师:过度: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疆域超过了以前历代王朝,原来的统治措施还适用吗?创设情境:面对辽阔疆域,秦朝在国家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出示:“三、一基业——奠定了我国千秋基业”。生:七嘴八舌话困难。师:及时点评学生回答,并展示“交通不便、语言不通、文字不统一、货币不一样、重量长度等单位不一致……”让学生完成下列知识点,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师:结合《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介绍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出示图片及材料: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日“朕”。分析出皇帝制的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展示三公九卿制的含义。展示“分封与郡县之争”教师介绍郡县制的含义生: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并根据材料归纳出郡县制的影响。(意图:培养历史解释、论从史出的唯物史观和历史学习方法。)出示“巩固统一的措施”相关史料图片。 生: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展示问题答案,并在课本上作笔记。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矫正,并作相应解释。师:秦朝建立后,为了解除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秦始皇派兵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南越,修灵渠,使秦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展示秦巩固统一措施的表格答案,教师总结。展示材料“秦人统一,此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国史大纲》”师:秦的统一,不仅是地域上的统一,而且是文化和精神上的统一,正如钱穆先生所说······秦代以后,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历朝历代都将追求统一作为自己的使命。展示中国各省分布图师:但是,今天的中国却在地域上还没有实现完全的统一,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哪里吗?生:台湾。师:对,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今天的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的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海峡两岸的交往也日益密切起来,正如秦当初统一天下一样,今日的中国具备统一两岸的实力,也符合两岸人民的民心所向。出示名人名言: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习近平师:正如习总书记所言······相信我们一定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意图:情感升华,让学生感悟家国情怀。)课堂总结(也是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课堂作业:通过希沃课堂游戏的方式呈现以下选择题。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C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2.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D )
A.皇帝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B )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便利了地方的交通4.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统一货币是( B ) A B C DA.刀币 B.圆形方孔半两钱 C.铲形币 D.蚁鼻钱5. 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颁行全国的统一文字是( A )A.小篆 B.行书 C.隶属 D.楷书师:在点评学生答案时,指导学生解题方法:抓关键字、关键词。并告诉学生一般情况,哪些词是关键词(时间、地点、名次、人名……)。(意图:指导学生做题方法,与考试相结合。)课后作业:1. 完成课文“课后活动“内容。2.查阅秦始皇陵兵马俑和对秦始皇的评价,了解相关知识。(分层要求,意图:培养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和课后阅读能力)
秦尺(银铅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