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驿路梨花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驿路梨花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1 12:3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荆棘(jí)  暮色(mù) 相衬(chèn) 晶莹(yínɡ)
B.菌子(jùn) 露宿(sù) 喷香(pēn) 茅屋(máo)
C.恍惚(huǎnɡ) 延伸(yán) 好奇(hào) 铺草(pū)
D.着急(zháo) 花瓣(bàn) 竹篾(miè) 蹦开(bènɡ)
2.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座草顶、竹蔑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B.屋后边有干柴,粱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C.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D.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茸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
(1)这么_____(高大 陡峭)的山,这么_____(茂盛 茂密)的树林……
(2)我们决定把小茅屋_____(修葺 修理)一下。
(3)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_____(修长 狭长)的眉毛和一对_____(晶莹 晶亮)的大眼睛。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方面,中国始终是贡献者、参与者、 引领者。(“贡献者”与“参与者”互换位置)
B.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以文化为内核、以综艺为外壳,融合了多种创作手法,遭受了观众的好评。(把“遭受”改为“赢得”)
C.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在“容易” 前加上“之所以”)
D.粤剧《白蛇传 情》郑州演出终场谢幕时,随着掌声经久不息,反映了中原地区观 众对岭南传统文化的接纳与欣赏。(删掉“随着”)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B.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C.走在前面的哈尼小姑娘约莫十四、五岁。
D.山,好大的山啊!
6.调整语序。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
②一弯新月升起了。
③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
④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⑤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正确的语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刻画人物,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间接描写。对梨花姑娘采用的是间接描写。
B.文章开头对陡峭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进行描写,主要作用是表示事情发生的地点幽静美丽。
C.课文中“多好的梨花啊”中的“梨花”是指梨花姑娘,这句话赞美了梨花姑娘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
D.课文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正面写屋,侧面写人,写出了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8.指出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 )
(2)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
(3)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 )
9.综合性学习。
《驿路梨花》传递的是雷锋精神。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的日子。这一天,班上组织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主题班会。
(1)请你为这次班会拟一个开场白。(100字左右)
如果让你策划一次学习雷锋的活动,你准备推荐大家做哪些有意义的事?请列举一两个。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②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③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④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⑤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⑥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⑦“快看,有人家了。”
  ⑧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⑨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水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⑩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10、文段开头写出了山的什么特征?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11、分析文中第六段景物描写的特征及作用。
12、文中对小茅屋进行了细致描写,描写的顺序是______,写屋的摆设和墙上的字,就表现茅屋主人的精神来说属于 描写
13、文中“几行粗大的字”一句中“粗大”一词的用意是什么?从小屋布置上看,体现了小屋主人什么美好品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腕上茉莉
①去眉山参加文学活动,晚上,几位文友出去小聚,在岷江边且歌且舞,好不快活。
②这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串白线。白线呈圆形,上面系着什么东西,走到桌前,我们才发现,是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先生们,要茉莉花不?新鲜的茉莉花。你们男士为女士买一些呗。”老太太的声音近乎哀求。“卖花的!”文友们几乎异口同声。男士们不乐意了,打算喊老板过来,怎么有卖花的窜进来,这无异于在大排档吃饭,被乞讨者摇着饭盒一样煞风景。
③老板来了,看了一眼老太太,悻悻地说,客人不要,就不要强行推销了。也许是看出了老太太面露难色,同行的一位女文友查了一下人头,买了十二串,她说,每人一串,女的臭美一下,男的克服一下中年老男人的油腻。
④我也领到了一串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远远地闻,丝毫没有任何味道,手腕移到鼻尖处,异香得很。这让人知道,在药材大市场买到的茉莉花近赝品。药材大市场里的茉莉花完全没有花香,相反,有的还有一种硫黄熏蒸过的异味,为了驱虫,可以长时间保存。
⑤那个卖花的老人走了,临走前还冲着女文友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差点把那位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⑥这时候,饭店老板亲自来上菜,边说对不起——
⑦不好意思,一听口音,你们就是外地客人,让你们破费了,今天的花钱我来出。没事没事,女文友忙说,毕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卖花,实属不易。
⑧我脑海里再次浮现那位卖花老太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与我们同行的文友老张说,你看那老妇的手就知道,不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分明是来骗钱的。饭店老板表情很严肃,打断了老张的话说,这位先生,你只说对了一半,她确实不是乡下劳作了一辈子的妇人,她是市二小的退休教师。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
⑨我们一愣。饭店老板欲言又止,嗨!我索性告诉你们吧,老太太到饭店卖花是我默许的,这位老太太家里开着一个三分地的花圃,专卖茉莉。她原本生活殷实,拿着一笔不少的退休工资,可是,五年前,她的儿子突然离她而去。
⑩是事故,还是疾病?女文友问。是事故,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到四川一个偏远山区去支教,据说那个山区小学很贫穷,老太太的儿子开着一辆越野车每周往返一次:拉着眉山的特产到支教的小学校去。他把工资全搭在了支教上,连自己的车子也疏于保养。一次,他再次拉着物资去往支教山区小学的时候,爆了胎……
满桌文友陷入沉思,共同举杯满饮。那感觉像是在敬老太太的儿子。
老板继续说,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有孙子在儿媳肚里没有出生,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卖了城市的房子,在郊区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子里专门种茉莉来卖。一开始,我们以为老太太确实缺钱,后来才知道,老太太主动承担了儿子生前的“重任”,每个月用卖花的钱定时邮寄给山区那所小学……
老张听到这里,风一样地刮出去,两分钟后,他冲回来了,号啕大哭,说,我专门去寻那老太太,打算买光她所有的茉莉,老太太却说,她不愿意一下子把茉莉卖给一个人,这样,其他顾客就闻不到茉莉花的香了……
次日返程,那串茉莉花即便已经干了,我也舍不得扔,我仔细看着一根棉线上串起来五六朵枯黄茉莉花,手工并不好,打了一个笨拙的结,绕了两圈,我却戴在腕上,归程的一路上,仍能嗅到隐隐的香气。
14.说说本文以“腕上茉莉”为题的作用。
15.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6.《驿路梨花》中插叙了解放军建造小木屋的事,本文也插叙了老太太儿子的故事,请说说插叙在本文有什么作用。
17.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
18.结尾说返程时茉莉花已经枯黄,“我”为什么仍能嗅到它“隐隐的香气”?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煮月亮
赵瑜
①小时候做过很多和月亮有关的事情。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煮月亮了。
②大概是在一个月圆之夜,我们一群小孩子玩起了捞月亮的游戏。军停用手捞到了月亮,双手认真地捧着。
③就这样,军停就一直双手作圆圈状捧着那轮月亮,跟着我们跑。在菜园的河边,我们找到了一个搪瓷盆子,高兴地让军停把月亮放到盆子里。军停把双手放到盆子里一会儿,那水就平静了,月亮果真就在盆子里了。
④“接下来呢?”赵四儿看着那盆子里的月亮问我。
⑤“煮月亮吧!”我忽然有了一个好主意。我想,会不会在煮月亮的时候有意外的收获,譬如,可以把天上的嫦娥姐姐给煮出来呢。我这样想的时候,就开始号召这些孩子们去捡拾柴火,我要生火煮月亮。
⑥这一群孩子不知道我到底会煮什么样的好东西给他们吃。我对他们大声说,月亮煮熟了,大概会变成很多东西。国子问:“会变成苹果吗?”我说,会的。赵四儿问:“会变成梨子吗?”我说,会的。军停问:“会变成西瓜吗?”我说,会的。因为月亮是圆的,只要是圆的都可以变出来。于是,一群孩子就在那里看我表演。
⑦我煮啊煮,煮啊煮,把月亮煮到了云彩里。我就指着云彩说,让月亮出来啊,快一些出来,让我接着煮。一群孩子也都跟着我喊。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晚上的云彩就是不肯放过月亮,我们等了好久,那月亮也没有出来。盆子里没有了月亮,当然就没有办法煮了。
⑧直到一个月以后的一天,我们又一次玩起了煮月亮的游戏。这一次是点点把手伸进河里捞出了月亮,然后很认真地捧着让我看。我们又一次把月亮放在了那个搪瓷盆子里,生着了火,开始煮了起来。
⑨那火在秋天里像一种语言,与盆子里的水交谈。赵四儿的兜里有半块没有吃完的红薯,就问我:“能不能煮月亮的时候,顺便也煮一下这半块红薯。”我答应了他。
⑩等着那红薯煮熟了以后,我们这些孩子都争着吃。赵四儿让我先尝了一口,那红薯果然很甜,我就说:“甜,有月亮的味道。”于是,接下来,这些孩子们吃过以后就都夸奖。仿佛这块红薯真的有月亮的味道一样。
再后来,我们在煮月亮的时候,还煮过苹果、梨、李子、橘子、芋头、山药、胡萝卜、荸荠、藕、花生、大枣。我们这些孩子,每一次煮完东西以后,都会向别人夸耀那些食物有月亮的味道。
究竟月亮是一种什么味道,我已经无法想起和描述了。总之,那是一种十分美好的修饰词语,仿佛这尘世间的味道中,加了月亮的味道,就一定是最美好的了。
不能不说,煮月亮是一件非常有创意的事情。路过的人只要看到我们这些孩子在那里煮一盆水,就会忍不住问一句:“你们在煮什么?”这个时候是我们最骄傲的时候,我们会异口同声地说:“煮月亮。”
那个人朝我们的盆子里看一眼,发现了那轮圆圆的月亮,就笑着走开了。不管怎么样,只要有人笑了,我们就会感觉到我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忽然就想起我的生活。
从童年的某一个夜晚开始,我一点一点地成长为现在的样子。我仿佛一直就是一个煮月亮的孩子,一边煮月亮,一边往盆子里加入了成长、心事、追求、思想。我不但在煮月亮,同时也煮了自己的时间,把那些岁月煮成了温暖的记忆,把庄稼煮成了自己的文字,把城市煮成了自己的家,把街道煮成了画面,把路过或者遇到煮成了爱情。
我在童年的时候煮月亮,把那么多的寒冷煮成了温暖。
我在少年的时候煮月亮,把那么多的无奈煮成了希望。我在乡村里煮月亮,想把邻居家枣树上的枣煮成甜美的食物。我在城市里煮月亮,想把道路上的孤单煮成缠绵的怀抱。
我的这些靠近忧伤的文字,希望一下子伸进大家的童年里,捞出青蛙的叫声、稻草人和单纯的怀念。
如果你路过我的这些文字,那么,我想告诉你:“我正在煮月亮,你想往里加什么?”
(节选)
19.概括作者小时候做过的与月亮有关的事情。
(1)一个月圆之夜,我们玩起了捞月亮和煮月亮的游戏,月亮躲起来不见了。
(2)
(3)再后来,
20.选择以下句子中的一句,联系上下文,赏析其语言表达的妙处。
(1)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晚上的云彩就是不肯放过月亮,我们等了好久,那月亮也没有出来。
(2)那火在秋天里像一种语言,与盆子里的水交谈。
21、联系全文思考,第 节,为什么说“忽然就想起我的生活”?
22、第 节作者说“我正在煮月亮,你想往里加什么?”现在你路过了作者的文字,你想往里加什么?仿照下列句式写一写。
我在乡村里煮月亮,想把邻居家枣树上的枣煮成甜美的食物。
我在城市里煮月亮,想把道路上的孤单煮成缠绵的怀抱。
写作
23、本文中的梨花姑娘和解放军战士并没有出场,但其形象却鲜明突出,作者巧妙地通过写景、写物、写其他人,间接突出他们形象的美好。请你也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写一个人物。(150字左右)
答案
1.B 2.C 3.(1)陡峭 茂密 (2)修葺 (3)修长 晶莹 4.C 5.D 6.②③⑤①④
7.B 8.(1)比喻 (2)引用 (3)反问
9.(1)示例: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今天是学习雷锋的日子,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学习雷锋精神,做时代的楷模。
(2)示例:①到街道上清除小广告。②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
10好大、起伏、陡峭。
11、幽静。优美 营造出美丽的意境,烘托出作者舒适,惬意的心情。暗示了下文故事的情节。
12、由远到近,由外到内 侧面
13 醒目,易被人发现,说明主人细心、周到。
表现了主人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诚意。
14、点明行文线索;含蓄隽永,具有象征意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对比。作用:把两种茉莉花进行对比,突出了老太太卖的茉莉花新鲜、充满异香,表现了老太太心灵的纯洁美好。
16、解释老太太卖茉莉花的原因,补充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完整(2分);老太太在丧子的打击下没有怨恨消沉,反而将儿子的奉献精神传递下来,使她的坚强、有爱心的形象更加立体。
17、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表现饭店老板的善良、正直、有同情心(爱心)。
18.茉莉花虽枯黄了,但余香仍在,因为老太太的美好品质像茉莉花香一样浸润在“我”的心里。
19.(2)一个月后的一天,我们再次玩煮月亮的游戏,煮了红薯和月亮,红薯有了月亮的味道。
(3)我们煮月亮时还煮了很多东西,每次煮完都会夸耀食物有月亮的味道。
20.(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云彩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云彩遮住月亮的情景,表现出孩子们急于继续煮月亮的心情,充满童真童趣。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火比作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火与水相互作用的情景,仿佛它们在交流,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富有诗意的氛围,表现出孩子们煮月亮时的专注与快乐。
21.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内容上承接上文“我”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引出煮月亮这一小事对“我”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2.示例:我在校园里煮月亮,想把朗朗书声煮成梦想的翅膀。
我在田野里煮月亮,想把油菜花煮成希望的光芒。
23、【例文】刚升入初中时,我们谁也没有见过学长、学姐们口中的那位风云人物——“牛老师”。他们都说,这位牛老师之所以“牛”,不仅仅是因为他姓牛,更主要的是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特别牛。据说他上课从来不看教案,书中的诗词古文早已烂熟于心,熟读成诵;课外的名家佳作,张口即来。粉笔字也写得潇洒飘逸,加上一副挺拔的身板,活生生一位从唐宋诗画中穿越而来的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