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和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概念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1 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1.1.4 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1.5 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教学提示】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
【学业要求】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糖类的分类及其作用,明确了糖类是细胞中重要结构,又是主要能源,还讲了脂质的分类及功能,以及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骨架,其中糖类和脂质的学习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了本节课后能够对糖类和脂质有清晰的认识和区分,对生物的学习以及生活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性格特点: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有极强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喜欢探究这些贴近生活的生物学知识。
2、学习能力: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3、认知水平:学生在初中时学过有关糖类、脂肪的功能,但内容十分简单,仅是介绍性的。学生对糖类的种类、结构和功能及脂质的种类并不了解,而且化学还没学习过有机物这部分知识,所以对学生来说,糖类的结构这部分知识较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过糖类和脂质的学习,形成生命的物质与能量观。。(生命观念)
2.归纳概括糖类和脂质的种类、作用和相互关系。(科学思维)
3.结合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了解糖类、脂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社会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
(1) 多糖的分子结构及作用。
(2) 脂肪的分子结构及作用。
(3) 糖类与脂质的相互转化。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创设情境】展示秋天的地一杯奶茶点单,让同学们进行点单。提示:奶茶有不同甜度和冰度。 讨论:1.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该怎么点? 2. 不同的甜度之间有什么区别? 学生自由讨论,提出自己的点单攻略,并且思考问题,回答:不同甜度意味着蔗糖的添加量不同。 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对糖类结构与功能的探索欲。
基础知识讲解 讲解: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根据是否能够水解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提出问题:为什么糖类又名碳水化合物? 讲解:以汉字的结构讲解糖类分子的结构,引导学生区分单糖、二糖和多糖。 认真听讲解。 互动回答问题:教材中提到,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为2:1,类似水分子,因此糖类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系统地构建糖类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框架。 互动回答问题,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以汉字结构讲解糖类分子的分类,形象生动,更能让学生体会三种糖类结构的区别。
糖类结构与功能的探究。 糖类结构与功能的探究。 【任务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23-24页,归纳糖类的分类及功能。 【难点突破1】通过单糖的脱水缩合过程动画演示,介绍二糖的形成过程。 介绍不同种类的二糖的分布及用途。 【活动】小明同学向我们发来了求助:妈妈说喝纯牛奶有营养,可是我每次喝纯牛奶就会拉肚子,别的小朋友就没有这种情况,这是为什么呀?大家能帮帮我吗? 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帮助小明。 【难点突破2】小组合作探究: 淀粉、糖原、纤维素的组成单位是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总结后,提出问题2。 为什么淀粉、糖原和纤维素有相同的组成单位,功能却差别很大? 教师引导学生区分不同多糖的结构,对比分析不同多糖的区别,引导学生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讲解】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多糖,总结不同多糖的功能区别。 对教材新加的内容进行强调:几丁质广泛存在于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及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几丁质及其衍生物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①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 ②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 ③制作人造皮肤 【活动】葡萄糖的旅行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画出人体中葡萄糖的来源、去路。 【划重点】对糖类知识中的易错点进行辨析: 1.并非所有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核糖都不能氧化供能。 2.纤维素并非所有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3.并非所有的糖类都可用斐林试剂检测。 4.二糖或多糖必须水解成单糖后才能细胞吸收,因此葡萄糖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但蔗糖只能口服。 5.植食性动物体内的某些微生物可分解纤维素。 6.几丁质的水解产物为2-氨基葡萄糖,其他多糖水解的产物均为葡萄糖。 【知识拓展】播放视频,介绍血糖的调节过程。 提出问题: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否摄入越多越好? 引导学生讨论后,介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的“控糖”建议是: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练习与应用】通过题目,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1.用水解法研究下列物质,水解终产物不都是葡萄糖的是( ) ①淀粉 ②蔗糖 ③乳糖 ④麦芽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关于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B.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可被水解 C.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3.粗粮、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含有的纤维素又叫膳食纤维,被营养学界补充认定为第七类营养素。下列有关纤维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素,纤维素不溶于水 B.纤维素可储存能量,膳食纤维能为人和腐生细菌的生长提供能量 C.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肠道中有害物质的排出 D.淀粉与纤维素均由葡萄糖连接而成,但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同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23-24页,归纳糖类的分类及功能,填写表格并展示。 认真听讲解,通过二塘的分布及用途,学会区分常见的糖类属于哪一种二糖。 在课余时间查找关于“乳糖不耐受”的相关资料,形成一个汇报材料,课堂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教材,讨论,得出问题结论。 组成单位均为葡萄糖。 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构决定功能。 认真听讲,对于重点内容着重记忆。 根据所学知识和教师提示,绘制如图。 认真听讲解,做好记录,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理解并记忆。 观看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并作答。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糖类的分布及功能,形成知识框架。 通过日常过程中的各种糖类让学生区分不同二塘的分布及用途,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记忆深刻。 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形成材料,汇报交流,形成科学思维,提升合作交流能力。 通过具体的多糖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的生命观念。 以讲解的方式呈现新教材新加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新教材新家内容的重要性。 以活动的形式,让单糖、二糖和多糖之间进行串联,形成系统、完整的思维导图提升科学思维。 将比较难理解的知识整合,通过讲解,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易错点加深印象,巩固知识体系。 通过播放视频,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探讨, 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理念,践行社会责任。
脂质结构与功能的探究 脂质结构与功能的探究 讲解:脂质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部分脂质还含有N、P,根据功能又分脂肪、磷脂和维生素D。 提出问题:脂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吗? 【任务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25-27页,归纳脂质的分类及功能。 【难点突破1】脂肪的结构与功能 介绍脂肪的结构。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总结植物脂肪与动物脂肪的区别。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总结脂肪的三大功能。 【课后探究】让学生课后自行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与糖原相比,为什么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既然脂肪含有很高的能量,为什么脂肪却不是细胞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呢? 了解为什么脂肪摄入过多,会导致“三高” 【难点突破2】 讲解磷脂地元素组成、结构及功能,引导学生分小组根据磷脂和脂肪的结构,探究磷脂分子与水的亲和性。 【难点突破3】 讲解固醇的不同种类及功能。 【划重点】对糖类知识中的易错点进行辨析: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含有脂肪 2.脂肪≠脂质,胆固醇≠固醇 3.胆固醇可以通过代谢转化为维生素D 和性激素。 4.磷脂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5.脂质中只有脂肪可被苏丹Ⅲ ( Ⅳ )染成橘黄色(红色) 【艰难选择】询问学生是不晒太阳还是长高? 【回归情境】讨论:为什么奶茶喝多了会长胖呢? 【练习与应用】 1.下列关于人体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脂肪与糖原的元素种类不同 B.磷脂水解的终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 C.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能维持人体第二性征 D.维生素D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 认真听讲解。 分小组探讨交流,结合脂质的结构分析,得出结论:不属于。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25-27页,归纳脂质的分类及功能,填写表格并展示。 认真观察脂肪的结构,通过对比图片,总结动物和植物脂肪的区别, 在各种具体实例中总结脂肪的三大功能。 在课余时间查找关于的相关资料,形成一个汇报材料,课堂交流。 根据对比分析脂肪和磷脂的结构与区别,得出结论:磷脂头部亲水,尾部疏水。 认真听讲。 认真听讲解,做好记录,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理解并记忆。 做出自己的选择。 讨论,回答:糖类和脂肪会相互转化。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系统地构建脂质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框架。 互动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对结构的分析能力,提升科学思维。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总结不同脂质的分布及功能,形成知识框架。 通过对比介绍脂肪的结构,为后续学习磷脂结构打好基础。 通过具体资料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脂肪的功能。 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形成材料,汇报交流,形成科学思维,提升合作交流能力。 通过具体的脂肪和磷脂的结构对比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的生命观念。 简单介绍固醇类,提醒学生注意不同固醇可以相互转化。 将比较难理解的知识整合,通过讲解,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易错点加深印象,巩固知识体系。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健康生活的理念。 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同时保证情境的连贯性。。
小结与拓展 利用思维导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拓展:第七营养素 跟着教师思路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复习。 化零为整,形成科学思维。
六、板书设计:
2.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七、教学反思:
这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贴合生活,大多数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尤其是膳食纤维以及肥胖和相关疾病的讲解。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更理性地看待脂肪。对于自己:
在讲解时注意语速,不宜过快
及时写板书,并注意字体、速度等
课程小结时尽量有学生回顾课程内容
可以随机点名提问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