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使用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 《散步》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本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散步》内容包括: 1. 亲情与责任感:课文通过描写一家人在田野散步的情景,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2. 并列对称句式: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并列对称句式,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种句式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大词小用:课文中运用了大词小用的修辞手法,如“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这种手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者分析
1. 学习经验:学生在此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学习经验,包括基础的阅读、写作和词汇学习。他们可能已经熟悉了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如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和词汇记忆等。 2. 知识储备:他们通常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如基本的词汇、语法和句型等。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和阅读技巧,如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等。 3. 学科能力水平: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科能力,如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词汇运用等。他们应该能够理解和分析简单的文学作品,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进行简单的写作,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和阅读技巧。 4. 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需求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一些学生可能对文学感兴趣,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阅读和写作;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关注语言应用的实际能力。因此,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学习目标确定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思考等方式,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 3. 学生能够理解尊老爱幼、互相谦让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家庭和睦、友善相处的良好品质。 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 1. 能够准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 能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体会作者对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互相谦让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 3. 能够运用阅读散文的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文章的艺术魅力。 4. 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老爱幼、互相谦让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重点难点
重难点:1. 理解课文中蕴含的亲情与责任感,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 2. 掌握并列对称句式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并能够在作文中灵活运用。 策略:1. 强化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亲情与责任感,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并列对称句式和大词小用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这些表达方式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2. 突破难点: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蕴含的亲情与责任感,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同时,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并列对称句式和大词小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这些表达方式的运用方法。
教学准备
PPT、黑板、粉笔
学习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环节 名人名言导入——穆尼尔说:人生真正的幸福和欢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 学生聆听老师的分享 通过名人名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检查预习 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朗读生字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检查预习,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问题: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散步中发生了什么、分歧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提取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
深入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解决“分歧”时,由作者做决定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小小的选择,作者大词小用使用了“分歧”有什么作用? (3)指出第4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4)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品味语句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家庭亲情故事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亲情故事,感受家庭亲情的温暖和重要性 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学生认真听讲和做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知识巩固 梳理文章中的生字词,掌握其读音、词义和用法。 二、迁移应用 吃完晚饭后和家里人来一场散步,仔细观察路上都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景色,写一篇300字的小短文,模仿课文中的并列对称句式和大词小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下节语文课课前进行分享。 三、预设学生完成情况 1. 在知识巩固部分,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词义和用法; 2. 在迁移应用部分,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 3. 预计会有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遇到困难,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这次作业扩展,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散步》这篇文章,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散步》这一课后,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能够运用阅读散文的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文章的艺术魅力。 在《散步》的教学中,我努力尝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1. 教学内容过多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过于紧凑,导致一些学生无法跟上节奏,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理解。 2. 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我采用了朗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但总体上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需要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没有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可能是由于我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充分,或者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2. 多样化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将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同时,我也会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 提高学生参与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在讨论环节中,我会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我也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散步》的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学生参与度的提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