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3 11: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八年级语文科试卷
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 ,贫贱不能移, 。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三章》)
(2)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4)一花一木总关情。每一朵花都能触动诗人的心灵,化为经典佳句千古流芳,那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① ,② ”;是杜甫《春望》中的“③ ,恨别鸟惊心”;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④ ,浅草才能没马蹄”;晏殊《浣溪沙》中的“⑤ ,似曾相识燕归来。”每一棵树都是诗人心中一道风景。《黄鹤楼》中,树与日光构成“⑥ ,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明丽画面;《野望》中,树与山渲染出“⑦ ,山山唯落晖”的落寞孤寂;《赠从弟(其二)》中,“岂不罹凝寒 ⑧ ”展现松柏的坚韧与顽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7分)
红色资源承载着丰厚的历史记忆。用好红色资源,把“大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是弘扬革命文化,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播撒红色种子的重要路径。
一件革命文物就是一件红色文化的活化石。破雾劈波而行的“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敢为人先的伟大气魄;踏过qí qū山路的“长征草鞋”,zhāng xiǎn着工农红军_____的顽强意志;英勇就义前写下的“一封家书”,诠释着先烈们______的坚定信念;大生产运动中的“南泥湾铁锻头”,铭记着三五九旅战士 的宝贵精神。一件件革命文物,jì zǎi着一个个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展现着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用好革命文物,增进“大思政课”的感染力,可以帮助学生淬炼思想、重温历史、筑牢信念。
2.根据拼音写词语。(3分)
(1)qí qū( )(2)zhāng xiǎn( )(3)jì zǎi( )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百折不挠 敢为人先 矢志不渝 艰苦奋斗
B.敢为人先 百折不挠 矢志不渝 艰苦奋斗
C.敢为人先 百折不挠 艰苦奋斗 矢志不渝
D.百折不挠 敢为人先 艰苦奋斗 矢志不渝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用好革命文物,增进“大思政课”的感染力,可以帮助学生重温历史、淬炼思想、筑牢信念。
B.用好革命文物,增强“大思政课”的感染力,可以帮助学生筑牢信念、淬炼思想、重温历史。
C.用好革命文物,增强“大思政课”的感染力,可以帮助学生重温历史、淬炼思想、筑牢信念。
D.用好革命文物,增进“大思政课”的感染力,可以帮助学生重温历史、筑牢信念、淬炼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4分)
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近期,学校开展以“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5.任务一: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新闻主要内容。(2分)
3月4日清晨,韩江畔,青龙古庙人头攒动,一支由800名演员组成的巡游队伍整装待发。8时,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潮州大锣鼓,这支1.5公里长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出发,拉开了2024“潮州青龙庙会”非遗文化巡游活动的帷幕,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非遗文化盛宴。
巡游队伍的最前方,3辆“新时代”彩车迎面而来。彩车由镇海楼、广济楼、祥龙、凤凰、卤鹅、红桃粿、牛肉丸等多种潮州元素组成,同时展出了“中国十大秀美之城”“世界美食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工夫茶文化之乡”“中国潮州菜之乡”等潮州名片,进一步彰显我市取得的荣誉和成就,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紧随其后的还有舞龙队、布马舞队、秧歌队、彩旗队等巡游队伍的表演,巡游队一路与市民游客不断互动,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和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6.任务二:八年级拟于2024年12月1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召开文化遗产推荐答辩会,打算邀请文校长担任评委,请你代表八年级级组给他写一封邀请函。(2分)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7分)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客曰:“然。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乎?”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①,则虽欲独以名称②,岂可得哉!”
(选自谢良琦③《游牛首山记》,有删减)
【注释】①粤:此指桂林。②名称:此指名声显赫。③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千丈见底/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B.负势竞上/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C.宿山下僧舍/太丘舍去 D.如是/斯是陋室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吾 无 以 告 子 凡 吾 杜 之 山 其 接 于 目 者 皆 如 是 也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1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美景,我心向往。请你为富阳一带的山、金陵的牛首山分别拟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山中景色的主要特点,每则20字以内。(4分)
示例:奔流千里,木秀林密,三峡美景,天下无双!(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
材料一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节选自《苏州园林》)
材料二
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批评苏州园林说:“吾苏虎丘之胜,余取后山之千顷云一处,次则剑池而已。余皆半藉人工,且为脂粉所污,已失山林本相。……其在城中最著名之狮子林,虽曰云林手笔,且石质玲珑,中多古木。然以大势观之,竟同乱堆煤渣,积以苔藓,穿以蚁穴,全无山林气势。以余管窥所及,不知其妙。”过分的人工化与脂粉气,正是苏州园林的缺失所在。
山石为中国园林之骨架,最忌以石乱砌。在《园冶》的自序中,计成就提到不了解世人何以不做些真山,而要用石堆积,令人发笑。然而在现存的苏州园林中,“狮子林”式的假山处处皆是,似乎有意让人感到假山之假,体会到取得石块的困难与花费,而无意创造一真山之幻境。参观者除了感到园主的财富与人工之堆积外,心灵世界的高超境界显然被忽视了。
(摘编自汉宝德《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国林》)
材料三
根据文献研究的初步结论,洛阳时代(注:南北朝到北宋)园林共园景为碎锦式组合。亦即一园之内,各具特色的景观多处,加以适当之拼凑,游园者乃穿过这些景观,逐个欣赏,各景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水池成为诸景之一,与花田之景、古木之景、苍林之景、竹丛之景是相并列的。因此早期的园林,因规模较大,并没有一个艺术上统一的手段。
在园子中做一个大水池,把各个景色统一起来,水池成为园林之重心,可以说是江南时代(注:南宋到明末)园林最重要的贡献。在明代的文献中,对园林的描写,开始明显地看出园之空间组合,为自入园处之小景,辗转进入豁然开朗的池面之大景。然后池之四周,以不同之岸边关系,与园景相结合,或有支水深入腹地,创造不同之景观。
(摘编自汉宝德《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国林》)
12.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为“总分”结构,先总说假山和池沼,接着分说假山,再介绍池沼,脉络清晰。
B.材料二以“狮子林”为例,说明苏州园林假山处处皆是,忽视了心灵世界的高超境界。
C.材料三以时间为顺序,介绍“洛阳时代”至“江南时代”的“水池”在园林中的特征及地位。
D.材料二中沈复和计成对假山的一些批评,可以用来印证材料一中关于苏州园林假山的评价。
13.上述三则材料,各自说明了“江南时代”园林的三个特点:(1)____(2)____(3)___(3分)
14.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洛阳时代、江南时代的园林有什么不同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6分)
夏 天
汪曾祺
①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②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③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
④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⑤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⑥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⑦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⑧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⑨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⑩“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新、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新,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传叫蚰子”。那真是“傍”,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咕咕咕咕”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⑧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选自《岁朝清供》三联书店2010年版,有删改)
15.文章写了夏天的许多事、物,请根据行文脉络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夏晨写字读文→夏花泼辣娇嫩→(1)______ →(2)______→夏虫鸣声各异→(3)______
16.作者笔下的花草、瓜果、昆虫皆有意趣,如苍耳叫做“万把钩”,因为它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请再找出两例,赏析命名的生动之处。(4分)
17.汪曾祺的散文,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品读文中的画线句子,体会语言的独特韵味。(4分)
(1)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鲜,楚楚可怜。
(2)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18.木心先生说:“哲学、文学属于极少数智慧而多情的人,是幸福,是享受。”在汪曾祺笔下,人间草木皆有情。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他的“智慧而多情”。(5分)
(四)按要求完成19~20题。(6分)
19.下列名著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选项 名著 内容 人物
A 《西游记》 (他)慌了手脚……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到树梢头钉住。 孙悟空
B 《朝花夕拾》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寿镜吾
C 《骆驼祥子》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祥子
D 《海底两万里》 他还是向那条章鱼扑过去,大斧一挥,又砍断章鱼的一根触须。 尼摩船长
20.请结合阅读积累,根据相关信息,把表格补充完整。
书名信息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埃德加·斯诺
圈点批注 圈点: “他动手替我起草一个旅程。写完以后,他交给我一张纸,开列着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 批注:这段文字突出周恩来的形象特点:(1) (2分)
名家点评 点评: “原来我们崇拜的伟人和英雄,都有着那样可亲的、生活化的一面。” (温儒敏) 从原著中另找一处能表现周恩来“可亲的、生活化的一面”的情节:(2) (2分)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朱自清在父亲的背影中,懂得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鲁迅在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中,懂得了正直与严谨;莫怀戚在田间散步时,懂得了责任与担当;茅盾从傲然耸立的白杨树中,懂得了中华民族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生命就是在不断地经历和懂得中逐渐成长。
请将“ ,让我懂得了_____”补充完整,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100
200
100
200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八年级语文科试卷答案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2)甲光向日金鳞开。
(3)我报路长嗟日暮。
(4)①采菊东篱下 ②悠然见南山 ③ 感时花溅泪。④乱花渐欲迷人眼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⑥晴川历历汉阳树 ⑦树树皆秋色 ⑧松柏有本性。
2.(1)崎岖;(2)彰显;(3)记载;
3.D
4.C
5.示例:2024年3月4日,“潮州青龙庙会”非遗文化巡游活动拉开帷幕。
6.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文校长:
您好!
我校八年级拟于2024年12月1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召开文化遗产推荐答辩会,现特邀请您担任本次答辩会的评委,期待您的光临与指导。
此致
敬礼!
八年级级组
2024年12月8日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7分)
7. A
【解析】选项A,前句句意为:可以看到千丈深的水底。见,看见。后句句意为:看他射箭十箭能射中八九箭。见,看见。两个“见”意思相同。
选项B,前句句意为:(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后句句意为:(天帝)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负,背。两个“负”意思不同。
选项C,前句句意为:住宿在山下的寺庙里。舍,住宿。后句句意为:陈太丘离开了。舍,放弃,这里指不再等候而离开了。两个“舍”意思不同。
选项D,前句句意为:像这样。是,这样。后句句意为: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是,判断动词。两个“是”意思不同。
综上所述,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8.(1)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2)即使我也不能完全地说出它的美。
9.吾无以告子/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
10. D
【解析】本小题要求在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中,选出一项正确的。
选项A,甲文首段总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之美,是总写;后文分别写水之美和山之美,是分写。所以甲文首段与下文构成先总后分的结构,选项A“先分后总”表述错误。
选项B,甲文借景抒情,描绘了富春江至桐庐一百余里山川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向往,以及鄙弃功名利禄、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而非“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选项B表述错误。
选项C,乙文“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意思是“凌晨时分我们互相整理衣服上山,到中午时分才到达山顶”,可见是到中午才到达山顶,而非“清晨已到达山顶”,选项C表述错误。
选项D,乙文“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则虽欲独以名称,岂可得哉”意思是“况且这座山有幸生长在金陵,假使它不幸生长在桂林,那么即使想要独自以名声显赫,又怎么可能呢”,选项D表述正确。
综上所述,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D。
11.示例:牛首晴雨,朝暮各异,奇秀峻邃,美不胜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
12. B
【解析】选项A,材料一首先总述“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然后分别介绍了假山和池沼的特点,先总说后分说,结构清晰,选项A理解正确。
选项B,材料二以“狮子林”为例,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假山过分人工化,像“乱堆煤渣”,而并非说“苏州园林假山处处皆是,忽视了心灵世界的高超境界”,选项B理解错误。
选项C,材料三先介绍“洛阳时代”园林的特点,再介绍“江南时代”园林的特点,是以时间为顺序进行说明的,且明确指出了“江南时代”园林中“水池成为园林之重心”,选项C理解正确。
选项D,材料一中提到苏州园林的假山“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而材料二中沈复和计成都批评苏州园林的假山过分人工化,忽视了自然之美和心灵世界的高超境界,这两者的评价并不矛盾,可以相互印证,选项D理解正确。
综上所述,对三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13.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讲究自然之趣;过分的人工化与附着气;园之空间组合讲究变化多端。
14.洛阳时代园林规模较大,各景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水池只是诸景之一;江南时代园林通过水池把各个景色统一起来,水池成为园林之母体。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6分)
18.木心先生说:“哲学、文学属于极少数智慧而多情的人,是幸福,是享受。”在汪曾祺笔下,人间草木皆有情。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他的“智慧而多情”。(5分)
15.(1)夏果品尝时令鲜明(2)夏花观赏姿态各异(3)夏夜乘凉赏月
16.示例一:“巴根草”,因为它的生命力顽强,就像巴在地上一样难以拔除。
示例二:“秋葵”,因为它的花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就像一个楚楚可怜的女子。
17.(1)这句话通过对秋葵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其柔弱而美丽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秋葵的怜爱之情。
(2)这句话通过对西瓜的描写,展现了其清凉解暑的特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西瓜的喜爱之情。
18.示例:汪曾祺的“智慧而多情”体现在他对自然万物的深刻洞察和细腻描绘上,也体现在他对家乡和生活的深厚情感上。他的文字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丰富,更让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怀。
(四)按要求完成19~20题。(6分)
19.B
20.(1)细心周到、考虑全面。
(2)周恩来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乒乓球打得好,篮球打个“不厌”。
三、作文(50分)
21.那次失败,让我懂得了坚持
人生的旅途上布满荆棘,面对困难,有人选择退缩,有人选择前进。而我,在那次失败后,深深懂得了坚持的意义。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学校即将举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我满怀信心地报了800米长跑,因为我在班级里跑步总是数一数二,这次比赛我志在必得。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一记重拳。
比赛当天,随着一声枪响,选手们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点。我凭借出色的爆发力,迅速抢占先机,冲到了队伍的前列。然而,随着赛程的推进,我的体力开始逐渐下降。当我跑到第三圈时,双腿仿佛灌了铅一般沉重,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我看着身边的选手一个个超过我,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无助。
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不能放弃,坚持就是胜利!”那是我的内心在呼唤,是我不甘失败的声音。我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节奏,继续向前奔跑。虽然每一步都如同踩在刀尖上,但我没有停下。我告诉自己,只要坚持到终点,我就是胜利者。
终于,我看到了终点线。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我用尽全身力气,向终点冲去。当我跨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瘫倒在地,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虽然我没有取得名次,但我知道,我战胜了自己,我懂得了坚持的意义。
那次失败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胜利。从那以后,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我都会想起那次失败的经历,想起坚持带给我的力量和勇气。
坚持,让我懂得了成功的真谛;坚持,让我学会了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我都能够勇敢地面对,坚持到最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