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一单元测试题(3)
看拼音,写词语。(6分)
yuán dàn( )那天晚上,我想吃yuán xiāo( ),可妈妈却给我煮了jiǎo zi
( ),里面的馅儿是腊肉。妈妈从菜缸里捞出色如翡翠的标头,再用tāng chí
( )舀了一点儿chén cù( )倒在碟子里当作料,我用kuài zi( )夹了
一个尝了尝,真是美味极了!
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寺填空。(12分)
万( )( )新 ( )( )不同 万不( )( )
( )灯( )彩 ( )( )分文 两( )三( )
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 ,显出一派 的气象。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 ,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少数民族 和汉族的饮 食风俗虽然 ,但禹州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
大团结的心是相同的。
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4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
这棵树粗壮极了,我双臂合拢才把它抱住。( )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
藏戏和其他剧种截然不同。 ( )
按要求写句子。(8分)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痤索桥。(缩句)
花生仁的红色外皮没有了。(改为拟人句)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加点词造句)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 ,本文按 顺序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 ” 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过年吃年糕的,寓意是 。
《腊八粥》的作者是 ,课文写了 和 两件事。
积累填空。(10分)
写出下面节日习俗的寓意。(3分)
过年吃鱼的的寓意是 。
门上贴倒“福”的寓意是 。
中秋赏月的寓意是 .
古诗词名句填空。(7分)
,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
,冷露无声湿桂花。
百川东到海。 ?
阅读理解。(24分 )
课内阅读。(10分)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心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呢?
还是用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说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的般的激流
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选文开头,作者连用三个 句,概括了藏戏的三大特点 、 、
。文章这样开头,好在哪 里?
”哄”在字典里共有三种读音:(1)hǒng (2)hòng,(3)hōng。在词语“哄堂大笑”中应读第 种读音,我能用另外两种读音各组一个词: 、 。
文中的过渡句是 ,其作用是 .
仔细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一说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过年的味道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喜庆的味道,还不到腊月二十三,村子上下已经有了红火
的年味,排年戏,练社火,锣鼓敲起来。偶尔有两声“二踢脚”或者一声清脆的鞭炮声,
是卖花炮或刚买了花炮的人家,在试鞭炮 。岁末年头的日子,村子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烟
花爆竹的火药味。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 着灶糖甜滋滋的味道。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民间的廉洁是,
灶王爷这天要向玉帝汇报 工作。这天晚上,要给灶王爷献灶糖,为的是让灶王爷甜甜嘴,
好上天言好事,当然,名义上是甜灶王爷,实际上都甜了孩子们的嘴。
记忆旦,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煎炒烹炸的浓香味,我们这里是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
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除夕一早,又要张罗包饺子、蒸年
糕、炸油食、煮白肉的香味和着肉馅 儿的声音不断从各家各户仁心出来。
大年初一凌晨桓来,赶祭祀人家的鞭炮声已经零星响 起。睁开眼,感觉一切都是全新
的,新的屋子,新的年画,新的窗花……还有抬头就能看到的“抬头见喜”的春联,因为
新春的到来,一切日常所见的平常东西都好像被赋于了全新的含义。都在眼中变得美好。
晚上睡觉脱下来的衣服,早被母亲收拾到一个找不到的地方去了。枕边整齐地放着每个人
的新衣服,可以闻到新棉布淡淡的香味,这一切都在母亲等我们睡着之后一一放好的。
新年的第一件事便是祭祀。香头已经点燃,满屋子清香 味。母亲 用郑重的目光告诉
大家,不准嬉笑,不能高声说话,整个家里的气氛肃穆而又凝重。首先祭天地,其次是祭
财神,祭灶神,最后才是祭祖宗,祭天地当然是最隆重的,支一张桌子在当院,放上各式
各样的供品“刀头肉,干果、馓(dan)子,刚出锅的热气 腾腾的饺子……再丰盛一点还
会有鸡、鸭、鱼。
俸禄过程中,男孩子们就开始燃放鞭炮,自家的鞭炮声跟远近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共
同把新年喜庆的气氛推到了高潮。
下列习俗中,让作者感受到过年的味道是饱含浓香的一项是( )。
排年戏 B、献灶糖 C、蒸年糕 D、放鞭炮
本文扫帚时间顺序介绍了作者家乡的过年的许多习俗,有详有略,其中( )的习俗
写得最为详细 。
不到腊月二十三的时候 B、腊月二十三当天
腊月二十五到除夕 D、大年初一这一天
下列那组诗句描写的景象和作者对大年初一痱桓来时看到的景象最为相似?( )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B、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年初一的凌晨,当孩子们睁开眼,看到枕边的整齐摆放的新衣服时,心中可能会想些
什么?
有人认为,大年初一要做的事情很多,可作者只写了那天桓来时看到的景象和当天要做
的第一件事,其他的事只字未提,这样安排不合理,你认为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内容
说明理由。
习作。(30分)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题目自拟,不少于
450字。
附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元旦,元宵,饺子,汤匙,陈醋,筷子,
二、补充词语,填空。象新,截然,得已,悬 结,身无,面刀
1、悬 灯结彩,万象更新, 2、万不得已。 3、 截然不同
三、近义词、(1)违抗, (2) 合并,(3)闲暇,(4)完全不同
四、句子练习 。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索 桥。
3、花生仁脱掉红色外套。
4、他不是小学生,而是中学生。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1、老舍,时间顺序, 2、歌舞说唱,唐东杰布,
3、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4、沈从文, 煮腊八粥,喝腊八粥。
六、积累填空。1、(1)连年有余, (2)福气到了, (3)团团圆圆
2、(1)纤纤 素手,泣涕 零如雨,(2) 轻烟散 入五侯家。
(3)河汉清且浅,脉 脉 不得语, (4)中庭地白树栖鸦 。
(5)何时复西归。
七、阅读理解。(一)1、反问句,戴 面具,没有舞台,时间长。引起读者兴趣。
2、hōng,哄睡觉,哄响。 3、还是用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说起吧。
4、西藏人民被江水夺走了无数的生命。
(二)1、C 2、D,3、D、4、终于盼来了春节,又穿新衣服了,以可以吃好东西,好玩了。
不对,
八、习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