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忆读书
有你在,灯亮着。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作者:冰心
莎士比亚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那么这位“世纪老人”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生于1900年,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一生热爱读书,坚持创作,被称为“文坛常青树”。
笔名“一片冰心在玉壶”
她热爱少年儿童,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
《忆读书》写于1989年(89岁高龄)。
冰心
作品选登:
《春水·一O五》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的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这首小诗典型地反映了冰心的哲学和思想:童心、母爱、自然,三位一体。诗中的“我”、“母亲”、“小舟”、“大海”所构成的,是宇宙中最美好也是最和谐的一幅图景)
诸葛亮 贾宝玉 林黛玉 鲁智深 荡寇志 水浒传 天罡地煞 万卷书
书刊 烦琐 某年 舅父 凯旋
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 栩栩如生 无病呻吟
(卷起)
(试卷)
chuán
(传说)
zhuàn
(水浒传)
juàn
juǎn
传
卷
读一读:
1.电视剧《白蛇传》是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
2.今天又考了一百分!放学后,我卷起试卷高兴地往家走。
.
.
.
.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三国演义》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水浒传》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单八将 《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西游记》
小朋友们好,我想和大家聊聊我的读书经历,但是我已经记不大清我写的这篇《忆读书》了,能不能请小朋友们帮我梳理一下读书经历。
理
要求
快速 有序 简洁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阅读感受
①
②
作者回忆了自己的哪些读书经历,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关键信息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阅读感受
核对一下你圈的信息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梳理信息
七岁时
读《红楼梦》
中年以后
读《西游记》
《封神榜》
现代文艺作品
鱼骨图法
再读《红楼梦》
十二三岁时
读《三国演义》 《水浒传》
《荡寇志》
1980年后
文字分条概述法
1. 七岁时自己读《三国演义》,因为对舅父讲《三国演义》无限期待。
2. 读了《水浒传》,觉得书中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荡寇志》中的人物则没有个性。(存疑,不确定什么时候读的)
3.十二三岁读了《红楼梦》,兴趣并不大;中年后再读,才理解其中滋味。
4. ......
表格整理信息法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阅读感受
七岁 《三国演义》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
《水浒传》(?)
《荡寇志》(?)
十二三岁;中年以后 《红楼梦》
……
表格整理信息法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阅读感受
七岁 《三国演义》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
引起了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水浒传》(?) 尤其欣赏、人物栩栩如生
《荡寇志》(?) 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
十二三岁;中年以后 《红楼梦》 起初兴趣不大,中年后尝到滋味
1980年后 《西游记》 精彩
《封神榜》 烦琐
现代文艺作品 不喜欢词句华丽、无病呻吟的文字
喜欢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文章
比较不同的梳理信息的方法的优劣
梳理信息法 优点 缺点
画关键句 便于操作 找信息时还要重新看文章
鱼骨图法 清楚明了 表格设计有时有困难
文字分条概述 突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不够简明,不能一目了然
表格信息 生动形象 有的信息不容易体现
思维导图
还有一种不错的方法,推荐给大家
谢谢小朋友们帮我梳理的这份读书经历,下次我看着这份提纲就能回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忆读书
有你在,灯亮着。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作者:冰心
冰心
你们知道我对于“好书”的标准是什么吗?
《三国演义》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 引起了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水浒传》(?) 尤其欣赏、人物栩栩如生 人物栩栩如生
《荡寇志》(?) 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 人物形象生动
《红楼梦》 起初兴趣不大,中年后尝到滋味 故事耐人寻味
《西游记》 精彩 故事情节精彩
《封神榜》 烦琐 故事情节不烦琐
现代文艺作品 不喜欢词句华丽、无病呻吟的文字 喜欢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文章 感情真挚、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概括提炼好书的标准
冰心
冰心奶奶分享了哪些阅读经验呢?
比较着读
一知半解地读
反复读
挑选着读
梳理读书的好处
从读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事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通过读书,能知道许多事情,认识许多人物。
作者永远感到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可以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把理由说清楚,对其他同学要有积极的回应。
我赞同这个观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开卷有益,多读就有收获。陶渊明也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就告诉我们读书在于领会要旨,不在细节上过分研究。
我不赞同这个观点。我觉得如果读不懂,既浪费时间,也没什么效果,有时候还可能理解错误,产生不好的影响。
冰心
大家可以和我分享一下你们阅读经验吗?
先梳理一下自己的阅读经验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阅读感受 阅读方法
根据阅读经历,写一篇习作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阅读感受 阅读方法
课文拓展
书名 作者 著书年代 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曹操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鲁肃 周瑜 黄盖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宋江 吴用 武松 鲁智深 李逵 林冲
《荡寇志》 俞万春 清代 张叔夜 云天彪 张伯奋 辛从忠
《红楼梦》 曹雪芹 清代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史湘云 王熙凤
1. 读一读冰心的《再寄小读者》或《繁星》《春水》。
2. 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做成书签,指引自己今后的读书。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