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张岱年先生作为杰出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有着自己独特的为人与为学境界。
张岱年先生秉持着“直道而行”的独立人格意志。勇于探索真理,敢于坚持真理。张先生的一位早年弟子刘鹗培教授在平反之后向先生讲述自己的人生体会,说自己已经被政治激流冲刷成了鹅卵石,但志向不改,只是“取向于钱,外圆内方”而已。先生听后,片刻不语,只是在纸上写了四个字:“直道而行”。张岱年先生在50年代的“反右”中遭受诬陷,直至“文革”,大约有20年时间不准“乱说乱动”,处境困厄,但他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未有丝毫动摇和怀疑,仍然认真学习和研究辩证唯物论。
《易传》讲“修辞立其诚”,著书立说,把自己真实的见解表达出来,乃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著书立说,张岱年先生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思想,绝对不会因环境的变幻而扭曲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不会讨好时尚而顺风转舵。
张岱年先生晚年自称“渠山拙叟”(“渠”即横渠,“山”乃船山),表达了以北宋哲学家张载和明末清初哲学家王船山为学术人生楷模的意愿,凸显了其为发展祖国学术事业做出毕生贡献的神圣使命感。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荀子对此释道:“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即是说,君子之学目的是有益于身心,而小人之学只是作为夸夸其谈之资或为外在的装饰品。在现代社会里,有的人读书做学问,或者为钱,或者为权,可谓是地地道道的“伪学者”。面对“学术浮躁”及“学术腐败”等现实问题,当代年轻学者时常感到茫然无措,热切期盼着有人能够指点迷津。
张岱年先生其为人与为学,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彰显其道德学问人生境界,为当代中国学者树立了道德学问的楷模,对于端正当下的学术风气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迟成勇《论张岱年的为人与为学》)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所说的“真”,与古代儒家所说的“诚”内涵一致。无论古今,“修辞立其诚”都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B.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文学不表现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所以文学不需要符合名实一致原则。
C.无论在何种境遇中,张岱年先生都对辩证唯物论坚信不疑与坚持研究,这正是其对“直道而行”的践行。
D.张岱年先生的为人与为学境界,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语言严谨,又活泼生动,对引用的典籍加以解释,使文章读来并不艰涩。
B.材料一引用《汉书·儒林传》记载,论述了端正学风与“修辞立其诚”的关系。
C.材料二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真挚的情感,从中可见作者对张岱年先生的钦佩之情。
D.两则材料论述重点不同,但都认为著书立说必须坚持“修辞立其诚”。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论证“修辞立其诚”观点的一项是( )
A.哲学乃所以求真。既已得真,然后可由真以达善。如无求真之诚,纵聪明博辩,亦止于成为粉饰之学。(张岱年《哲学思维论》)
B.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观点,新的结论。(《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吾今已届耄耋之年,渐就衰损,但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还要向理论深处进行求索。(张岱年《研习哲学过程杂忆》)
4.材料二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当前“学术浮躁”“学术腐败”等现实问题突出,年轻学者时常感到茫然无措。请结合两则材料为年轻学者提供几点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非洲故事
[美]海明威
戴维跑到森林边上他们终于赶上了它。那大象是朝山那儿去的,迎着始终不断的轻微晚风一路缓缓而行。
他们一人一狗跟随大象,来到了一片林中空地上。大象到了那儿就站住了,把大耳朵直甩。它庞大的身躯是罩在树影里,可是头部该照得到月光吧。戴维轻轻用手把狗的嘴巴给合上,然后屏住了气,侧身擦着迎面的晚风,悄悄转到右边,只有一边的面颊上才感到有风拂过。他就这样侧着身子,几乎是不留一丝空隙地紧贴着庞大的象身绕到前面,终于看到了大象的脑袋,还有那慢慢甩动的巨大耳朵。右边的那根象牙竟有他戴维的大腿那么粗,呈弧形下弯,都快触到地了。
他带着基博退了回来,这时候风就都吹在脖颈子上了。他们由原路退出森林,来到了狩猎区空旷的野地里。他们跑到两支猎矛的跟前便站住了,刚才跟踪大象的时候戴维把两支猎矛就扔在这儿的象迹旁。他提起长矛上的皮圈皮套,两支一齐往肩上一背,手里还拿着从不离身的那支最称他心的长矛,这就带上了狗循着象迹反奔庄地而去。
戴维感到浑身累乏,是在他们再次找到象迹的时候开始的。
他本来一向比那两个大人身体好、精力足,见他们跟着象迹走得这样慢吞吞的,感到很不耐烦,父亲规定每个钟点必须在整点歇息一次,在他看来也是多余。他觉得自己本来满可以走在前头,速度可以比朱玛和父亲快得多,可是等到自己觉得累了的时候,反观他们却依然面不改色。
这时象迹却通往下边去了,透过森林里的隙缝他看见前边都是起伏不平的地了。戴维望着地下那又大又圆、踩得平平实实的大象脚印,看到凤尾蕨都给踹倒了,有一棵踏断的杂草都快要干枯了。朱玛捡起断草,望了望太阳。他把断草递给了戴维的父亲,父亲两指一捏,把草转了一圈。戴维注意到那草茎上的白花都蔫了,眼看快死了,可还没有给晒枯,花瓣也并没有脱落。
“太好了,”他父亲说。“我们快走吧。”
直到傍晚时分他们还在那崎岖的土地上跟踪前进。他已经昏昏欲睡好久了。看着那两个大人,他知道困倦才是自己真正的大敌,他就紧紧跟上他们的步子,尽管人已经倦得都昏昏沉沉了,他还是勉强挪动两脚往前走,想借此把睡意驱散。两个大人轮替换班在前头寻找象迹,一个钟头一换;在后边的那一位每隔一定时间总要回过头来看看他有没有跟上。天一黑,他们就在这无水的森林里就地宿营。
父亲都还没有来得及跟他道晚安,戴维就已经睡着了。后来他又醒了一次,醒来发现脸上照到了白色的月光,他想起了那大象站在森林里的情景:大耳朵甩个不停,象牙重得它都垂下了脑袋。他一想起大象,就觉得心口有一种空虚之感,在这沉沉的黑夜里他只当自己是因为醒来腹中饥饿,所以才起了这种感觉的。其实却不是那么回事,这他是在以后才明白过来的。
一早,他又到了山的背面坡上。那头大象已经不再赶路了,现在是在到处乱走了,偶尔还找点东西吃,戴维心里也早已有数:离它不远了。
他用心回想了一下自己这一路来到底是怎么个感受。说他对这头大象有感情,那还没有到这个地步。这一点他得记住。他只是由于自身的困乏而产生了一种伤感,因此而理解了老年。他由自己年纪太小,而推想到了年纪太大该是怎么个滋味。
他一想起朱玛杀死了那大象的伙伴,心里就对朱玛恨恨的,觉得那大象倒似乎成了自己的同胞手足。他这才意识到那天晚上在月光下见到了大象,一路跟踪,到林间空地上又挨近身去看清了两根长牙,这对他的影响有多么大。不过他并不知道,对他这样影响深远的事今后是不会再有的了。他现在只知道他们要杀死那大象,而自己却拿不出一点解救的办法。他那天回到庄地上去报告他们,是把大象给害了。
他们如今已经快要来到枝叶层层的密林深处了,那大象就在不远的前头了。戴维连它的那股味儿都闻到了,他们都听见它在拉倒树枝,劈劈啪啪响成一片。父亲一把抓住戴维的肩头,把他拉了回来,让他等在密林外,然后打口袋里掏出个袋子,从里边抓起一把灰,往上一扬。灰散落下来,微微飘向他们这边。父亲向朱玛点了点头,一弯腰跟着他进了密林深处。
戴维一动不动站在那儿,听大象吃东西。他闻到的那股象味,就跟那天晚上在月光下挨上前去看那两根非凡长牙时一样浓。他又在那儿站了一阵,声音听不见了,象味也闻不到了。接着就只听轰隆声、砰砰声一直响个不停,不过声音却在渐渐远去。他一头钻进了茂密的枝叶丛中,只见朱玛一脸惊慌,前额上挂下血来,淌得满面都是,父亲也是面色煞白,气呼呼的。
“它向朱玛一头冲过来,把朱玛撞翻了,”父亲说。“朱玛头上着了它一下。”。
那天晚上戴维坐在火堆旁,望着脸上缝了许多针、肋骨断了好几根的朱玛,心里一直在寻思:那大象想要撞死朱玛,是不是因为认出了他呢?但愿大象是认出了他。大象如今成了戴维心目中的英雄了,正如长久以来父亲一直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一样。他心想:那大象已是那么老、那么累了,真不敢相信它还能来这一手。不过,从它瞅我的那个眼神来看,似乎它对我倒并没有要伤害的意思。它只是流露出很难过的样子,我也何尝不难过呢。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维带着猎犬基博一路追踪大象至林间的空地,从他的种种表现可知此时他对狩猎的认知还非常单纯。
B.戴维本来比两个大人身体好、精力足,结果在行路的过程中反而首先感到疲累,这是因为他经验不足。
C.戴维醒来后想起大象站在森林中的情景,产生了一种空虚之感,这种空虚感来源于他狩猎知识的匮乏。
D.戴维对朱玛产生恨恨的感觉,觉得大象更像是自己的手足,这表明他对他们的狩猎行为有一定的反思。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具体描写象牙的粗细、形态等,既表现出大象身躯的庞大,也暗示一行人此次狩猎的目的。
B.文中描写轻微的晚风、皎洁的月光等自然界的宁静美好,与人类残忍背德的狩猎行为形成反差。
C.文中写被踹倒的凤尾蕨和被踏断的杂草,狩猎者借此判断大象的行踪,这也昭示了他们的结局。
D.文中写大象成了戴维心中的英雄,侧面表现出它虽然又老又累,却具有“硬汉子”一样的勇气。
8.文末写“它只是流露出很难过的样子,我也何尝不难过呢”,请根据文本概括“我”难过的原因。
9.《老人与海》写老人与鲨鱼搏斗,本文写戴维父亲与朱玛狩猎大象,同样是表现人与动物的关系,二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为最。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
李嗣源、郭从谦反。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 选自《新五代史 卷三十七》,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因前请A亟行刑B诸伶共C唱和之D庄宗E大笑F县令G乃得免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事,当权,与《屈原列传》“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用事”词义相同。
B.教坊,掌管俳优杂技的官署,与《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的“教坊”相同。
C.就,靠近、接近,与《论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词义相同。
D.当,应当,与《苏武传》“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的“当”词义不相同。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从庄宗做了天子,他就开始宠爱伶人,经常亲自和伶人一起在庭中表演杂戏。
B.为了感谢陈俊、储德源,周匝为其请功,庄宗当即分别封陈、储为景州、宪州刺史。
C.庄宗打猎践踏民田,县令拦马直谏,庄宗想要杀他,伶人敬新磨巧妙求情救下县令。
D.李嗣源、郭从谦叛乱时,庄宗被乱箭射中倒在绛霄殿廊下,后被伶人用乐器烧死。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
(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而死,重负国。(《苏武传》)
14.请根据文本推断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①
辛弃疾
书窗夜生白,城角晓增悲。
未奏蔡州捷②,且歌梁苑诗③。
餐毡怀雁使,无酒羡羔儿④。
农事勤忧国,明年喜可知。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罢官闲居带湖(今江西上饶)时。②蔡州捷:用唐将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叛事。③梁苑诗:梁王游梁园时曾召集文人赏雪、吟咏歌赋。④羔儿:美酒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角”一句,以声衬情,用凄凉的号角声衬托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悲愁。
B.“且歌”一句,用“梁园赋雪”的典故来表达诗人及时行乐的洒脱放达。
C.“农事”一联,由下雪联想到来年农业的丰收,拓展诗歌意境,丰富诗人形象。
D.整首诗歌虽未直接言“雪”,实际上却句句含“雪”,构思巧妙,意境深远。
16.古人常“借典故之意,抒诗人之心”,请据此分析“餐毡怀雁使”是如何借苏武的典故来抒情达意的。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渝同学站在汨罗江畔,想到虽然《屈原列传》中记述屈原写的文章“,”,可他最终却“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十分惋惜。
(2)“胡”是我国古代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古诗文中与“胡”有关的句子有“,”。
(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品质,这里我们可以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两句来警醒自己。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巴黎奥运会的圆满落幕,全球的目光不仅聚焦于那一枚枚闪耀的金牌,更被赛场上那些 A的“幕后英雄”——中医疗法深深吸引。神奇的中医疗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疗效,成为了众多运动健儿信赖的“秘密武器”,助力他们在赛场上屡创佳绩。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医的世界,感受这份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为健康加油,为梦想助力!
还记得中国游泳健将们身上的那些“火罐印”吗?它们不仅是努力的印记,更是中医智慧的展现。拔火罐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湿气和寒气,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此外,游泳运动员高强度的训练容易导致肩关节肌腱损伤,从而诱发肩部疼痛。①拔罐治疗还可以帮助增强软组织的修复能力,②对于肌肉损伤有一定的辅助作用,③在负压的作用下,④能够促进血液循环,⑤放松肌肉张力,⑥进而缓解肩膀疼痛。
巴黎奥运会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中国选手杨家玉肚脐上的脐贴,不仅是金牌背后的“幸运符”,更是中医敷疗法的生动诠释。中医的敷脐疗法,是一种使用中药敷料贴敷于肚脐上(“神阙穴”)的外治法,以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其使用形式和最近热门的三伏天灸B。通过脐贴,温阳固本,调理气血,有效预防肠胃受寒引起的痉挛与不适,为运动员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潘展乐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强势夺金,背后离不开中医针灸与推拿的健康守护。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和伤病的困扰,针灸以其“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功效,直击病灶,缓解疼痛;推拿则通过手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肉恢复,帮助运动员在短时间内以最佳身体状态在赛场上精彩发挥。
18.文中第一段用“秘密武器”比喻中医疗法,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以“运动”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贴切,表达流畅。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 ① ?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天、贵贱达穷的外在境遇持淡泊态度, ② ,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的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 ③ ,“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1.下列各句中的“乐”与文中诸子典籍所谓的“乐”内涵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乐天知命,故不忧。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D.安贫乐道,潜心著述,不出门庭数十年。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何对复杂社会现实进行深入理解与判断?有人说必须经历漫长的亲身实践,也有人说可以通过坚持阅读来达到对社会现实的深入理解与判断。
针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这份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包含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以及作文六大板块,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下面呈现参考答案及简要解析,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考查要点和解题思路。
1.答案:B
简析:材料一明确提到文学虽不表示客观事实或规律,但需对事物现象本质有所显示才能感动人心,这意味着文学也需遵循名实一致原则,B选项曲解文意。
2.答案:A
简析:材料一语言风格是平实质朴的,并非“活泼生动”,A选项表述错误。
3.答案:D
简析:D选项表达的是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与“修辞立其诚”强调的真实性原则无关,不能作为论据。
4.答案
举例论证,举张岱年先生教诲弟子、晚年自称“渠山拙叟”的例子。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汉书 儒林传》《易传》、孔子、荀子的话。
比喻论证,将张岱年为人与为学比作“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对比论证,把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张岱年和现代“伪学者”进行对比。
简析:通过这些论证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张岱年的为人与为学境界及其重要意义。
5.答案
坚持“修辞立其诚”原则(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秉持“直道而行”的独立人格意志(或勇于探索真理,敢于坚持真理)。
树立人生楷模(或树立为学术贡献的使命感)。
简析:依据材料中张岱年先生的事迹和“修辞立其诚”的相关论述提出建议,针对性解决年轻学者面临的问题。
6.答案:C
简析:戴维的空虚感源于对大象产生的复杂情感,并非狩猎知识匮乏,C选项理解错误。
7.答案:C
简析:文中写被踹倒的凤尾蕨和被踏断的杂草主要用于判断大象行踪,未预示人物结局,C选项过度解读。
8.答案
大象年老且无辜,却面临被狩猎的危险处境。
父亲与朱玛为了私利狩猎,“我”却无力阻止他们的暴行。
简析:从大象的处境和“我”对狩猎行为的态度入手,概括“我”难过的原因。
9.答案
老人在与鲨鱼的搏斗中展现出“硬汉子”精神,戴维父亲与朱玛在狩猎大象时表现出贪婪的人性。
鲨鱼对老人来说是不可预测的人生阻碍,大象是被伤害的自然生灵的代表。
《老人与海》歌颂人类面对悲剧命运时绝不屈服的顽强精神,本文呼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简析:对比两篇作品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的象征意义以及作品主题,得出不同点。
10.答案:BDF
简析:“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均为主谓结构,各自断开,使句子表意清晰。
11.答案:C
简析:文中“就”是“成就”之意,《论语》中“就”是“靠近、接近”,词义不同,C选项判断错误。
12.答案:C
简析:A选项庄宗从做王时就宠爱伶人;B选项庄宗不是当即封陈、储为刺史;D选项庄宗是死后被伶人用乐器焚尸,C选项正确。
13.答案
群臣又愤怒又痛恨,没有人敢(在他们面前)大声说话,有的人反而依附于他们,以图得到恩泽宠信。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简析:注意重点字词“嫉”“相”“恩幸”“及”“见犯”“负”的准确翻译。
14.答案:宠幸伶人;封赏不公;不体恤百姓。
简析:依据文本中庄宗对伶人的态度、封赏行为以及践踏民田的事件进行概括。
15.答案:B
简析:“且歌”一句表达的是诗人不受重用、未能建功立业的悲愤,并非及时行乐的洒脱放达,B选项理解错误。
16.答案
“餐毡”写苏武在匈奴嚼雪吞毡毛的经历,暗含诗人不会因处境艰难而屈服的顽强斗志。
“雁使”写汉朝以大雁传书为由,最终接苏武回国之事,表达了诗人重回朝廷效力的渴望。
诗句借苏武困守北海、持节不失类比诗人闲居带湖、心忧国事,表达了诗人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简析:结合苏武典故内容,联系诗人处境,分析诗句蕴含的情感。
17.答案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其他符合要求的诗句亦可)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简析:注意易错字词“指”“迩”“报”“逸豫”等的正确书写。
18.答案:示例:运动是生命的河流,不息地流淌在每个人的血脉中。
简析:以“运动”为本体,运用暗喻,将运动比作河流,体现其对生命的重要性。
19.答案:A不为人知;B大同小异
简析:A处突出中医疗法作为“幕后英雄”不被众人熟知;B处强调中医敷脐疗法和三伏天灸疗形式相似。
20.答案
②对于肌肉损伤的恢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⑤减轻肌肉张力
⑥从而缓解肩膀疼痛
简析:②句补充“的恢复”使表达完整;⑤句“放松”与“张力”搭配不当,改为“减轻”;⑥句“进而”不合逻辑,改为“从而”。
21.答案:A
简析:A选项“乐”是物质享受带来的快乐,与文中诸子典籍强调的精神层面的“乐”内涵不同。
22.答案
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
而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
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
简析:①句依据后文对幸福内涵的解释设置问题;②句结合上下文过渡到对内心幸福的阐述;③句根据“并非”确定“而是”,结合后文内容填写。
23.答案:略
简析:写作时可围绕实践和阅读两种理解社会现实的途径展开论述,探讨其优势、局限性以及相辅相成的关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结合具体事例,最后强调两者结合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后唐)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能唱他的歌,称为“皇帝亲自制作”的歌到处都是。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另外他又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从他做王,到做天子,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导致灭亡。
庄宗与梁在胡柳打了一仗,他的一个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抓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汴州,周匝拜于马前,唐庄宗得到他非常喜欢,赐给他黄金与布帛,犒劳他的辛苦。周匝回答说:“我身陷仇敌之中,能够不死而活着回来,是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功劳啊。希望请求用两个州来报答这两个人。”唐庄宗都答应下来决定任用为刺史。郭崇韬劝谏说:“与陛下共同作战夺取天下的人,都是杰出的忠诚勇敢之人。现在大功刚刚告成,一个人都还来不及封赏,却首先任用伶人为刺史,这样恐怕会失去天下民心,是不行的!”于是任命没有得到执行。过了一年,伶人多次拿话在庄宗面前请求,庄宗对郭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了,你让我见到这三人时很惭愧。你的话虽然公正,但你应当为我委屈心意来执行这件事。”最终,任用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
庄宗喜欢打猎。一次去中牟县打猎时,庄宗的马践踏了百姓种的田地。中牟的县令非常急切的挡住了庄宗的马,向庄宗进谏,为百姓请求,庄宗很生气,呵斥县令让他走开,想要杀了他。乐工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就率领乐工们跑着去追赶县令,把他捉拿到庄宗的马前,责备他说:“你当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皇上喜欢打猎吗?为什么还要让老百姓种庄稼来交纳赋税呢!为什么不使你的百姓饿着肚子空出这块土地,来供我们的皇帝纵情打猎呢?你犯的罪该判死刑!”于是上前请求赶快行刑,其他伶人一起应和。庄宗大笑,县令于是得以免罪离开。
然而当时的各位伶官,只有敬新磨特别善于演滑稽戏,他的笑话也流传最广,但没有听说他的别的过错和恶行。那些败坏政治祸乱国家的伶官,以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为首。当时,众伶人出入宫廷,侮辱戏弄官员,群臣又愤怒又痛恨,没有人敢(在他们面前)大声说话,有的人反而依附于他们,以图得到恩泽宠信。
李嗣源、郭从谦反叛。乱兵从楼上向庄宗射箭,庄宗受重伤,跌倒在绛霄殿走廊下,从皇后到诸王身边的侍从全都逃跑了。到午时,庄宗驾崩。五坊乐人善友聚集乐器焚烧庄宗的遗体。李嗣源进入洛阳,得到庄宗的尸骨,埋葬在新安的雍陵。李嗣源任命郭从谦为景州刺史,不久之后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