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开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默写古诗文。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2)为报倾城随太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四面歌残终破楚,。(秋瑾《满江红》)
(4)春蚕到死丝方尽,。,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诗词华章,如岁月长卷,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更是感动古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收复失地、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让人赞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让人敬佩;“,”(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戍边将士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交织的复杂情感令人动容。
二、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伟大祖国发生了fāntiānfùdì的变化,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全面________,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在这个________的发展历程中,各条战线yǒngxiàn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他们身上,无不shǎnyào着爱国主义的光芒,无不体现着________的强国情怀。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将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册,同时,他们的事迹也告诉我们,伟大奋斗只有深深墙植于伟大复兴的广袤沃土,就能绽放绚丽的时代之花。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fāntiānfùdì( ) (2)yǒngxiàn( )
(3)shǎnyào( )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推动 波澜壮阔 真诚
B.推动 波涛汹涌 真挚
C.推进 波澜壮阔 真挚
D.推进 波涛汹涌 真诚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伟大奋斗深深根植于伟大复兴的广袤沃土,就能绽放绚丽的时代之花。
B.伟大奋斗只有深深根植于伟大复兴的广袤沃土,才能绽放绚丽的时代之花。
C.伟大奋斗只要深深培植于伟大复兴的广袤沃土,才能绽放绚丽的时代之花。
D.只要伟大奋斗深深根植于伟大复兴的广袤沃土,才能绽放绚丽的时代之花。
三、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珠海市台港澳事务局16日对外表示,该局于2024年11月13日至16日,先后组织港澳青少年5批共350余人参观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并沉浸式体验珠海的科技魅力与人文风情……请你结合以下两位同学的参观体会,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完成对他们的采访任务。
“看各种先进飞机翱翔蓝天、地面装备沙场点兵,真的是让我大饱眼福。”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姚君灏是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的在读学生,他兴奋地表示,一些曾经在教材和新闻上了解到的“国之重器”,在此次航展中“展露真容”,让他由衷感受到“中国力量”带来的震撼和安全感。
来自澳门科技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的吴伟琦同学是一位航空航天领域的爱好者,他在首次亮相的“嫦娥六号”探测器、月球背面月壤样品等展区久久驻足观看,激动地表示:“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我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科技实力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希望我未来能学有所成,为祖国逐梦蓝天的事业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任务一:确定采访主题
5.请结合材料拟写一个采访主题。
任务二:准备采访问题
6.请从两位同学们中选择一位作为采访对象,提出一个采访问题。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柳仲郢①退公②布卷,不舍昼夜。九经三史,一抄,魏晋南北史,再抄。手书分门三十卷,号“柳氏自备”。小楷精谨,无一字肆笔③。东坡少时,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则变一体,卒之学成。手抄有三益:先经抄一遍,于记诵亦易,益一也;可以校书之讹误,收己之放心,益二也;常抄则手法亦熟即以当学字益三也。今时读书,有力者必雇倩④佣史,其或不得已而抄,又潦草成行;而其贫者,又直诿于无书可抄。手抄之益,今之不解也久矣。
(节选自《读书止观录》)
[注]①柳仲郢:唐朝大臣。②退公;公馀休息,这里指闲暇时间。③肆笔:纵笔,不端正。④雇倩:出钱雇请。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尝稍降辞色/停数日,辞去
B.不敢出一言以复/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卒之学成/卒获有所闻
D.又直诿于无书可抄/潭中鱼可百许头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手抄之益,今之不解也久矣。
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常抄则手法亦熟即以当学字益三也
10.甲文写了作者读书学习的经历,从这些经历中你读到了作者身上除了好学努力以外,还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原文内容写出两点。
11.甲文作者写了自己抄书,乙文作者写了柳仲郢和苏轼抄书,两文作者写抄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学校拟开展“传承载人航天精神”主题活动,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①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是党和国家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一项伟大工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形成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对中小学生来说,这种精神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它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②“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通过观看直播或相关视频,学生看到火箭和飞船升入太空的过程,了解背后的故事,心中自然会涌起强烈的自豪感。这有助于他们体会到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还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学校不妨以此为契机,将载人航天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体现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悟载人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
③做好载人航天精神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载人航天工程涉及众多领域的尖端科学技术,从物理学领域的力学、热力学,到数学领域的精确计算,再到化学领域的材料科学等。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将此作为切入点,开展航天主题的科技实践活动。例如,制作火箭模型、模拟太空实验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航天的魅力,引导他们思考飞船如何摆脱地球引力、如何在太空环境中保持稳定等问题。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5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中国航天起步于1956年,从当年的一无所有,到现在成为航天大国,并逐步向航天强国迈进。能够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②首先,中国航天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从集中力量打“两弹”攻坚战,再打卫星“歼灭战”,到确立依靠飞船而不是航天飞机发展载人航天,党的决策为中国航天擘画出正确的发展道路。
③其次,我们锻炼了一支用先进思想文化武装、受伟大精神鼓舞的航天队伍。中国航天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孕育并实践了以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航天“三大精神”,以及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航天事业的特征,体现出一脉相承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鼓舞着一代代为建设航天强国而奋勇向前的航天人。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20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逐梦浩瀚太空,难忘探索之艰。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30多年来,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攀登高峰、刷新高度,同时培育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载人航天精神“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拼搏奉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选自《党建》2024年第2期,有删改)任务一:分析“精神”内涵
12.下列是对“载人航天精神”的理解和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载人航天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B.载人航天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也离不开无数航天人的接续奋斗。
C.载人航天精神是航天“三大精神”之一,其余是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D.载人航天精神的核心元素与其他的行业精神完全不同,它具有鲜明的航天行业特色。任务二:助力“精神”落地
13.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培养、传承载人航天精神,具体应该怎样做?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概括。
任务三:实践“精神”理论
14.班级举办“我心中的航天梦”主题班会,若你是班长,请依据上述材料阐述如何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航天价值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歌声响起
吴万夫
①列车呼啸着向前奔驰。
②我对面坐着母子俩。母亲三十来岁,皮肤微黑;小男孩八九岁,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③为了打发旅途的时光,我掏出随身携带的一本《契诃夫小说集》,埋头默默地读起来。
④或许是契诃夫的小说太精彩,那个下午,我一直沉浸在契诃夫为我营造的故事氛围中,没和任何人说一句话。这时,我发现坐在对面的那个小男孩,总是用一双疑惑的大眼睛看着我。
⑤我对那小男孩友好地笑一下。
⑥小男孩发现我在看他,拘谨地低下了头。
⑦当我又一次拿起《契诃夫小说集》时,对面的小男孩俯在年轻母亲的耳边,“小声”问道:“妈妈,对面的叔叔不会是个哑巴吧?整个下午一句话都没说。”
⑧年轻母亲赶紧用肩膀碰了小男孩一下,严肃地说:“孩子,别瞎说,这样对叔叔不礼貌!”
⑨我瞧了瞧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竟鬼使神差地对他说:“叔叔会说话,叔叔是一个身患癌症的人。这种病很厉害,一旦得上……叔叔并不是不想说话,叔叔只是想利用这剩下的时间多看点书……”
⑩对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说有关生死的话题,是不是未免有些残酷?但说出的话犹如泼出的水,想收已收不回了。
因为我嗓门太大,邻座的旅客纷纷向我投来探询的目光。
“你现在要到哪?是去大城市治病吗?还是……”有人警觉地问。
“都不是,我是想利用这最后的时间,好好领略一下祖国的自然风光……”我饱含深情地说。
“先生,对不起,孩子不是有意的……”对面的年轻母亲不住地对我赔礼道歉,并让她的孩子剥了一根香蕉递给我。
这时我还瞅见,在人行过道那边的座位上,有一位残疾人,正用一种怜惜而温暖的目光注视着我。这位残疾人,身材颀长,脸庞清癯,他的两条胳膊只有短短的一截。他虽然失去了双臂,但穿着讲究得体。在他的上衣口袋里,还装着一把铮亮的口琴。我有意多瞄了这位残疾人几眼,总觉得在哪见过他,但又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
我正思忖间,这位残疾人竟然起身来到我跟前,轻声对我说:“人的一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往往打倒自己的,不是苦难,而是自己。”这位残疾人俯身埋头,用嘴将上衣兜里的那把口琴叼出来,用两只残臂夹着,说道:“小伙子,遇到就是缘分。我帮不上你什么忙,就吹奏几支曲子送给你吧。”
这位残疾人端着口琴清嗓子之际,有人低声报出他的身份:“费一鸣老师,口琴吹奏家,我在电视上见过他!”
经人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原来这位残疾人就是H市大名鼎鼎的口琴吹奏家费一鸣先生。费一鸣先生的经历,我最早在媒体上关注过。费一鸣先生九岁那年,不幸被电击中,导致双臂截肢。身残志坚的费一鸣先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代口琴吹奏大家。他的励志故事影响了千万人。只是万万没想到,我竟然以这种方式邂逅费一鸣先生,而且他还要亲自给我表演口琴吹奏!那一瞬间,我在感动之余,又十分惭愧地叫了一声:“费老师……”
费一鸣先生没有与我客套,他正正身子,将口琴送至嘴边,开始为我吹奏一支又一支曲子。《十五的月亮》《世上只有妈妈好》《好人一生平安》……他吹奏得是那么全神贯注,满车厢的人都屏声敛气,没有一个人说话。吹到动情处,他的身子还随着节律晃动着,优美的音符如清澈的溪流,在每个人心间静静地流淌……
口琴声伴着我到达了我要去的城市,满车厢的人都站起来为我送行。人们主动为我让道,有人还特意帮我把行李拎下车厢。
列车上,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孙悦的那支早已红遍大江南北的曲子——《祝你平安》。“……祝你平安/祝你平安/让那快乐/围绕在你身边/祝你平安/祝你平安/你永远都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
歌声在口琴的伴奏下,一直飘荡了很远。
我伫立在站台,早已泪流满面。
(选自《青年博览》2024年第20期,有删改)
15.本文以为线索,叙写了“我”与陌生男孩及同行路人偶然相遇、交流沟通,口琴吹奏家为“我”吹奏口琴,的经历。
16.请结合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吹到动情处,他的身子还随着节律晃动着,优美的音符如清澈的溪流,在每个人心间静静地流淌……
17.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费一鸣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18.小说中多处设置了伏笔,请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六、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19.下列名著中,人物身份(意象寓意)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作品名称 人物(意象) 人物身份(意象寓意)
A 《水浒传》 鲁智深 渭州经略府提辖,二龙山和尚
B 《水浒传》 林冲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C 《我爱这土地》 土地 饱受蹂躏的祖国
D 《黎明的通知》 黎明 革命的胜利,全国的解放
A.A
B.B
C.C
D.D
七、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20.请将下面选文的批注补充完整。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
批注:选文描写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过程,用词生动准确。如。(答出两个词语,并赏析其效果)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之路上,爱从不缺席,有父母深沉的爱,有师长真挚的爱,有陌生人无私的爱……
请以“与爱同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广东省开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这份试卷涵盖了名句名篇默写、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以及作文等多种题型,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答案及简析如下:
1.答案:所恶有甚于死者;亲射虎;看孙郎;八年风味徒思浙;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简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需准确记忆诗句内容,注意“恶”“徒思浙”“蜡炬”“鬓”“赢”“侧畔”“勒”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2.答案:(1)翻天覆地;(2)涌现;(3)闪耀
简析:根据拼音写汉字,“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涌现”指大量出现,“闪耀”表示光彩耀眼,注意“覆”“涌”“耀”的写法。
3.答案:C
简析:“推进”侧重于在原有基础上使事物向前发展,更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可修饰“发展历程”;“真挚”强调情感真诚恳切,更适合修饰“强国情怀”。所以选C。
4.答案:B
简析:原句中“只有……就……”搭配不当,应是“只有……才……”,且“培植”用词不当,应改为“根植”,所以B选项修改正确。
5.答案:示例一:致敬腾飞的祖国;示例二:我为祖国而骄傲;示例三:心向祖国,自强不息
简析:采访主题应围绕港澳青少年参观航展的感受以及对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情感来拟定,以上示例突出了对祖国的赞美和青少年的志向。
6.答案:采访对象为姚君灏的示例:姚同学你好!“中国力量”为什么能够让你感受到震撼和安全感?采访对象为吴伟琦的示例:吴同学你好!你觉得平时怎样做才算是为祖国逐梦蓝天的事业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呢?
简析:针对姚君灏,可围绕他对“中国力量”的感受提问;针对吴伟琦,可从他为祖国航空事业贡献力量的方式方面提问,问题要与他们的参观体会相关,且具有启发性。
7.答案:C
简析:A项,“辞”分别是“言辞”和“告辞”的意思;B项,“出”分别是“说出”和“在国外”的意思;C项,“卒”都是“最终”的意思;D项,“可”分别是“可以”和“大约”的意思。所以选C。
8.答案:(1)因此人们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2)亲手抄书的好处,现在的人不了解已经很久了。
简析:(1)句中,“以是”是“因此”,“假”是“借”,“因”是“于是,就”,“得”是“能够”;(2)句中,“手抄”是“亲手抄写”,“益”是“好处”,“解”是“理解”。翻译时要准确译出这些关键词。
9.答案:常抄/则手法亦熟/即以当学字/益三也
简析:“常抄”表示条件,“则手法亦熟”是结果,“即以当学字”进一步说明,“益三也”总结好处,所以这样断句。
10.答案:示例:①不惧困难。“无从致书以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这些困难都没能阻断他求学之路。②吃苦耐劳。冬天抄书,“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③诚信守约。借书守约,“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④谦逊有礼。问师时,“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简析:从文中作者克服无书、无师的困难,寒冬抄书,按时还书以及请教老师的态度等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不惧困难、吃苦耐劳、诚信守约、谦逊有礼等优秀品质。
11.答案:甲文作者写抄书是为了说明自己小时候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但自己一心向学、不怕艰苦,以此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乙文中作者写柳仲郢和苏轼抄书,则是为了说明抄书有很多的益处,进而启发现在的读书人。
简析:甲文通过自身抄书经历体现学习不易,劝勉马生;乙文通过柳仲郢和苏轼抄书的事例,阐述抄书在记诵、校讹、练字方面的好处,启发当下读书人。
12.答案:D
简析:载人航天精神的核心元素与其他行业精神有相通之处,并非完全不同,D选项错误。
13.答案:①借载人飞船发射的契机,让学生观直播、知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②将载人航天精神融入多学科课程教学,丰富学生的内涵感悟;③开展航天主题科技实践,引导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
简析:从材料一可知,通过观看飞船发射直播、融入课程教学、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等方式,可以在中小学生中培养、传承载人航天精神。
14.答案:示例:先分享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的历程,强调党的领导作用,让同学们明白航天事业的发展根基,增强对国家制度的自信;然后邀请航天专家演讲或讲述航天英雄事迹,详细解读载人航天精神,让同学们理解其吃苦、战斗、攻关、奉献等内涵;最后组织小组讨论,探讨在学习生活中如何践行航天精神,如面对学习困难时发扬吃苦攻关精神,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等,引导同学们树立以航天精神为指引的价值观。
简析:结合材料内容,可从讲述航天发展历程、解读航天精神、组织讨论践行方式等方面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航天价值观。
15.答案:“我”在旅途中的见闻与感受;众人为“我”献歌送行
简析:文章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了旅途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最后众人唱歌为“我”送行,所以这两个空应填这些内容。
16.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费一鸣先生吹奏出来的音符比作“清澈的溪流”,生动地表现出旋律及琴音的优美动听,以及带给观众的美妙的艺术享受。(意思对即可)
简析:此句把音符比作溪流,“清澈的溪流”形象地写出了音符的美妙,给人以流畅、悦耳的感觉,体现出音乐带给人的美好享受。
17.答案:示例:①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看到“我”自称身患癌症,主动前来安慰“我”,并表示要吹奏曲子送给“我”。②身残志坚:他九岁因电击双臂截肢,但克服重重困难成为口琴吹奏大家。③技艺精湛:他吹奏口琴时“优美的音符如清澈的溪流,在每个人心间静静地流淌”,表明他在口琴吹奏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简析:从费一鸣先生对“我”的安慰和吹奏曲子,可看出他善良富有同情心;从他克服残疾成为口琴家,能看出他身残志坚;从对他吹奏口琴的描写,可知他技艺精湛。
18.答案:示例一:伏笔:在描写费一鸣先生时提到“在他的上衣口袋里,还装着一把铮亮的口琴”。作用:这一伏笔为后文费一鸣先生主动为“我”吹奏口琴做了铺垫,使情节发展更为自然合理。同时,这一伏笔也有助于塑造费一鸣先生的形象,一个即使失去双臂仍热爱音乐、时刻准备用音乐传递情感与力量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进一步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从侧面反映出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示例二:伏笔:文中第 段写道“我有意多瞄了这位残疾人几眼,总觉得在哪见过他,但又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作用:①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为后文揭开他是著名口琴吹奏家费一鸣先生这一身份做了铺垫,同时与当后面经人提醒“我”认出费一鸣先生这一情节上形成呼应;②暗示了费一鸣先生是一位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人物,也为他后面展现出的高尚品质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做了铺垫。
简析:伏笔是为后文情节做铺垫的内容。示例一从为后文吹奏口琴及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分析;示例二从引发好奇、为揭示身份和展现品质做铺垫等方面分析。
19.答案:A
简析:鲁智深是在五台山当和尚,在二龙山落草,A选项中“二龙山和尚”表述错误。
20.答案:示例:用“虚影一影”生动地写出武松佯攻时动作的敏捷与虚虚实实,有效迷惑对手;“飞脚踢起”“早踢起”中的“飞”“早”二字精准地表现出武松出脚的迅速、凌厉,不给蒋门神反应时间;“踏住胸脯”的“踏”字则凸显出武松制敌时的果断与力量,将武松的勇猛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看到这场精彩打斗。
简析:从“虚影一影”“飞”“早”“踏”等词语入手,分析这些词语对表现武松动作特点和勇猛形象的作用。
21.答案:略。
简析:这篇作文以“与爱同行”为题,通过描述成长过程中父母、师长、陌生人给予的爱,展现了爱的多种形式和力量。文章层次分明,结尾升华主题,表达了在爱中成长并传递爱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