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一非遗介绍】
1.(6分)2024年,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小语同学搜集了关于春节的资料,请你帮他润色。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其庆祝活动的序mù( )在腊月便悄然拉开。人们纷纷忙碌起来,购置各式各样的年货,脸颊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喧xiāo( )的街头巷尾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挂起的春联,字迹遒劲,传递着对新春的祝福;铺开的剪纸,图案惟妙惟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张贴的年画,色彩斑斓,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春节图景,充满着浓郁的情味,宛如一幅坦荡如砥的壮丽画卷,成为国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序mù
②喧xiāo
(2)为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qiāo jiá
B.qiǎo jiá
C.qiāo xiá
D.qiǎo xiá
(3)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遒劲
B.惟妙惟肖
C.情味
D.坦荡如砥
【活动二参观展馆】
2.(2分)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2月21日,“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A.该展馆总面积2600平方米,共展览了约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览内容以春节的重要时间节点为轴,从冬至开始至元宵节结束,B.此次展览分“辞旧迎新”“普天同庆”
等主题单元,将各地独特的春节习俗,形象地表示给观众。C.市民们不但能够在展厅中感受到浓郁的春节氛围,还能借此机会系统且深入地探究春节文化的内涵。与此同时,D.通过春节相关作品的展示以及多场次的展演互动,力争让来自各地的观众都能在展览中体验回家过年般的亲切感。
A.A B.B C.C D.D
3.(4分)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情境回答问题。
周四放学时,班主任向全班同学发布通知:“学校安排在明天下午两点,组织大家前往青岛博物馆开展非遗文化观摩活动。请各位同学严格遵守博物馆的规章制度,保持文明参观的行为举止,同时务必带上纸笔,以便做好相关记录。”
你的同桌小文在周四请假,未听到这个通知。周五早上小语到校后,你将如何向他准确转述这个消息?请写在下面。
4.(8分)根据提示,将下面的诗文补充完整。
透过古诗文,我们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怀。“① ,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是李清照出游的畅快;“② , ”(《饮酒》),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闲适淡泊;“③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是诗人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④ , ,威武不能屈”(《<孟子>三章》),是大丈夫应具备的高贵品格;⑤ , ”(李贺《雁门太守行》),是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二、阅读(50分)
5.(3分)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李清照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借助想象营造了一个理想的境界,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也表现出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B.“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中的“徙倚”即徘徊,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示诗人已找到人生方向,希望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
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朱敦儒《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D.《钱塘湖春行》一诗,诗人写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表达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及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6.(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寒菊
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②,何曾吹落北风③中。
【注】①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隐居苏州,终身不仕。此诗作于南宋灭亡后。②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③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势力。
作者借寒菊表达了怎样的情怀?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7.(4分)鲁迅评价《昆虫记》是“一本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你结合这本书的内容说说你对“有趣”和“有益”的理解。
8.(12分)文言文阅读。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乙】
徐达,字天德,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①为郭子兴部帅( ),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
陈友谅②寇南昌,太祖召达会师,遇( )鄱阳湖。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张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被甲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
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抚慰,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是以所向克捷。尤严束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市井安宁,民不苦兵。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注】①太祖,指明太祖朱元璋。②陈友谅,元朝末年群雄之一,“陈汉”政权建立者。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介胄之士不拜 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B.改容式车 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C.竟毙友谅 竟:竟然。
D.达言简虑精 虑:思虑,考虑。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完成断句。(2分)
达A时年B二十二C往从之D一见语E合
(3)【乙文】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也 以
B.也 于
C.哉 以
D.哉 于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2分)
②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2分)
(5)周亚夫、徐达获得帝称赞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周亚夫军细柳》及乙文,简要分析。(2分)
9.(10分)实用性文本阅读。
最“土”也最“潮”的元素
徐欣宇
脚下大地,由硅撑起
①当爬山越野挥洒汗水时,你是否留心过身边的岩石;当漫步沙滩享受海风时,你是否观察过脚下的细沙;当累累硕果挂满枝头时,你是否注意过树下的土壤;当欣赏晶莹剔透的水晶、玛瑙时,你是否会想到,它们与平凡的岩石、砂粒、泥土来自同一种元素——硅?
②在地壳中,硅是含量第二多的元素,仅次于氧。地球表面大部分岩石,都由各种含硅矿物构成;沙子和泥土,则是“碎成渣”的岩石。其中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水晶相同;颗粒更细腻的泥土,也以多种硅酸盐为重要成分。如果说碳是生命的骨架,那硅就是大地的骨架。
③就像碳总是和氧形成二氧化碳,硅也能形成二氧化硅。只是常温下前者是气体,后者则是硬邦邦的固态“晶体”。在二氧化硅晶体中,硅原子、氧原子通过坚固的化学键相连,使
它既耐火(熔点达1650℃,比铁还高)、又不溶于水。因此,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矿物在地壳中的比重位居第二,仅次于长石。石英、水晶、玉髓、欧珀、黑曜石等多种矿物和宝石,主要成分都是它。二氧化硅虽不惧水火,但它与各种强碱反应时会生成硅酸盐,组成了含硅矿物的另一大系列。由于所含的金属阳离子不同,硅酸盐矿物的颜色、质地丰富多样,比如绿色调的橄榄石、红色调的石榴石、轻薄松脆的云母、纤维状的石棉等。
人类文明,与硅同行
④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就喜欢挑选质地坚硬、边缘锋利的燧石来打造石器和生火,而燧石就是一种隐晶质的石英岩。文明初 的关键科技——制陶,也是用富含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黏土,制成了第一种人造材料。
⑤时代继续演进,东亚文明圈与地中海文明圈,分别点出了两条科技树。在古代中国,人们以瓷土(主要成分为铝硅酸盐)为材料,高温烧制出细腻光洁、美轮美奂的瓷器。千余年来,中国瓷器独步天下,享誉世界。而在遥远的地中海沿岸,人们发现沙子与碱发生反应能生成玻璃,并用它制作器皿和工艺品,后来还出现了玻璃窗户、玻璃透镜。公元17世纪,伴随着望远镜、显微镜的发明,科学进步开始加速……
⑥进入工业时代,硅的应用价值大大提升。硅可用来制作金属陶瓷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继承了金属和陶瓷的各自优点,同时还弥补了两者不足,具有耐高温、富韧性、可切割等优点。纯二氧化硅可拉制出高透明度的玻璃纤维,该纤维是光导纤维通信的重要材料,这种通信方式代替了笨重的电缆,通信容量高,不受电、磁干扰,不怕窃听,具有高保密性。
⑦但真正让硅独领风骚的,还是这几十年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计算机,依靠“半导体”来实现运转,而硅正是最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所谓半导体,是指它既不绝缘,也不像金属一样总导电,而是将外界条件(如光、电热等)的变化,在导电和不导电之间切换。利用这种性质,人们用高纯度的硅晶体,制成了半导体晶体管。自1958年出现以来,晶体管的体积飞速缩小,数量飞速增加。数以亿计的晶体管整合在一小片集成电路上,便是计算机的大脑——芯片。从寻常沙子到大国竞争聚焦的芯片,简直是跨越几个次元的飞升!
⑧将来,硅还将在新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硅基太阳能电池以其高效率、长寿命和环保性受到了广泛关注。此外,硅基材料还在储能技术、氢能生产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生命世界,有硅参与
⑨硅也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比如浮游藻类中的硅藻。早在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这些小家伙就演化出了坚固的二氧化硅外壳,凭这个扛过了多次大灭绝。如今全球大气中20%~25%的氧气,都由硅藻生产。
⑩硅藻并非传说中的“硅基生命”,因为它们的生命活动仍基于碳元素,只是细胞罩了层硅质外壳。硅藻死后,外壳沉入水底,在地层中沉积形成轻软、疏松的硅藻土,可用作吸附剂。
陆地上的高等植物,也用硅给自己“叠甲”。尤其是新生代强势崛起的草本植物,它们能吸收土壤中的硅,在体内形成植物硅酸体。这让它们的茎秆、叶片更加坚韧,不易倒伏,昆虫和食草动物吃起来也更费劲。利用硅能够提高作物抗逆能力这一特性,可以让硅在农业领域发挥作用。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硅对于大地的重要性。
B.文明初曦的制陶、古代中国的瓷器制作、地中海沿岸的玻璃器皿制作,都是对硅的智慧利用。
C.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平实说明的语言,使读者对硅在计算机领域的重要性有了更准确的了解。
D.硅藻已凭借硅元素构成的外壳成为了“硅基生命”,并且在全球氧气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2)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通读全文,简要分析你的依据。(3分)
(3)除了文章介绍之外,推测一下,硅元素在科技发展中可能还会有哪些应用?结合文章内容,简述你的理由。(4分)
10.(17分)文学作品阅读。
暮中登长城
李欣
①到达八达岭长城脚下时,已是黄昏时分。寒风呼呼从关外吹来,我打着寒颤走进景区的售票厅。工作人员微笑着劝我,只有一个多小时就关门了,况且天又这么冷,要不改天来吧?
②我还是执意购了票。走出售票厅,在不远处的台阶下,一个男孩也急匆匆赶来。他拄着一副铝合金的拐杖,背上还背着一个黑色的旅行包。他的右脚,从脚踝以下的地方就没了,多余的裤管用橡皮筋扎了起来。他走起路来右脚摇摇晃晃,却走得飞快,两三步跨过台阶,哒哒哒地进了售票厅。
③经过我身旁时,我瞥见他脑门厚厚的刘海上已结了白色的凝霜,鼻子也冻得红红的。我想,售票员一劝,他大概是不会去了。
④过了登城口,我沿着城墙的石梯爬到了长城上。八达岭长城分为北段和南段,其中北段以雄险而著称,所谓的“好汉坡”就在长城的最高处北八楼。
⑤此时,在北八楼的山上,太阳发出黄黄的光芒,给古老的长城镀上了一层金色。落光了叶子的树抖擞着精神,在寒风中使劲儿朝太阳挥手。无数次在教科书的封面上、宣传画册上看到的长城,正壮丽雄浑地呈现在眼前,我看着都有些呆了。
⑥突听得身后有哒哒声,回头一看,是刚刚遇着的男孩子,正拄着拐杖登上长城来。我忍不住和他搭讪。“登南段吧,时间可能来不及了!”我委婉地说。“你呢?”“我想登北段,毕竟好不容易来一趟呢!”他环视了一周,吁了口气,然后抬起拐杖朝北段指了指,“那我也去!”
⑦长城由石头铺就,表面也被磨得光滑锃亮。我有些担心他,便跟在他后面朝北出发了。走了一段路,他停下身回过头看我,仿佛明白我的想法。“不用管我,你尽管走。”我没回答,却不由自主地看向他的右脚。“三岁那年,车祸。”回答后他又兀地笑了,“你不一定赢得了我呢!截肢了体重轻了嘛。”我只好加快脚步,朝北八楼攀登。
⑧到了最险的那段,石梯几乎垂直,我拉着扶手往上爬。抬头看山顶上的太阳,像靛蓝天空中一块紫红色的补丁,在寒风中颤颤巍巍。望着还有段距离的北八楼,我心里有些胆怯。往日人山人海的长城,现在就只剩我们两个了。万一时间真的不够了呢?再往上走,会不会被关在景区里呢?我站在石阶上有些踌躇,心里开始打退堂鼓了。
⑨而在我身后,那男孩依然努力爬着。每登一级台阶,只见他先左手拉住扶手,再用双臂夹住拐杖,找准石阶上的缝隙或凹面,用力一撑,右腿单膝跪上阶面,左脚随之踩上去,然后双拐拄到上一层石阶,借力再站直左腿。如此往复,艰难地向上行进。
⑩他慢慢接近了我。我看到他汗水从连衣帽里浸了出来,刘海湿湿的,贴着脑门。
“太晚了,路又这么陡,要不还是回去吧?”“再坚持坚持,都快到顶了。”“那你手搭着我肩膀吧!我帮帮你。”“不用,我还行!”他把拐杖靠在城墙上,边挽了挽衣袖边回答我。他有些腼腆,语气却异常坚定。
之后,我们又继续朝上行进。不一会儿,太阳掉到山背后了。气温骤降,寒风凛冽,像冰刀子似的刺得脸生疼。
终于到了北八楼。站在城墙上,环视一周,太阳跌进暮霭中,没有光芒,圆圆的、紫紫的,倏忽消逝,连同西面广袤的原野和逶迤的群山,一起滑进暮色中了。而东南方,城区已是灯火璀璨,橙黄色的灯光汇聚在一起,京城像一片温暖的海。
“不到长城非好汉”。其实,在矗立了几百年的长城面前,“好汉”不过是它眼中顽皮
的孩子,就譬如现在的我们。只是,生活中顽皮的孩子总是有点倔,跌跌撞撞、摇摇晃晃,也要一路向前。
过了北八楼,我们又再登上北七楼,在暮色中一路下行。回到景区出口时,路灯已经亮了。那天广播里放着一首叫《真的汉子》的歌:做个真的汉子,承担起苦痛跟失意,投入要我愿意,全力干要干的事。
和我在路口告别,他摇摇手后转身拄拐离去,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好长。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登长城,“我”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4分)
(2)第①段中写工作人员对“我”的劝说,有什么作用?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3分)
(3)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落光了叶子的树抖擞着精神,在寒风中使劲儿朝太阳挥手。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 段中画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3分)
生活中顽皮的孩子总是有点倔,跌跌撞撞、摇摇晃晃,也要一路向前。
(5)第 段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三、写作(50分)
11.(50分)作文。
12月20日,“汉语盘点2024”活动“年度字词”揭晓,“智”当选为国内年度热字。这主要是因为,2024年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智”还是解决问题、推动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的才智。个人成长也是如此,应该用“智”去突破困境,作出抉择,实现自我的蜕变与升华。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你对上面文字的理解,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自身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立意须在材料范围内;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泄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个人信息。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答案及简析
1.答案
(1)①幕;②嚣
(2)B
(3)D
简析:(1)“序幕”“喧嚣”为常见词汇,注意“幕”不要写成“慕”,“嚣”不要写错结构。(2)“悄然”中“悄”读“qiǎo”,“脸颊”中“颊”读“jiá”,B选项正确。(3)“坦荡如砥”形容大面积地方平坦,不能形容画卷,D选项词语使用不当。
2.答案:C
简析:A句“约”和“余”语义重复;B句“表示”与“习俗”搭配不当;D句缺少主语,删去“力争让”。C句无语病。
3.答案:示例:小文,昨天班主任通知了一个事情。学校安排今天下午两点,组织咱们去青岛博物馆开展非遗文化观摩活动呢。咱们得遵守博物馆的规章制度,参观的时候举止要文明,而且一定要带上纸笔,这样方便做记录。
简析:转述时需包含活动时间(今天下午两点)、地点(青岛博物馆)、活动内容(非遗文化观摩活动)和注意事项(遵守规章制度、文明参观、带纸笔记录),且语言要口语化、准确清晰。
4.答案
①常记溪亭日暮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折戟沉沙铁未销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⑤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简析:本题考查古诗词默写,注意“溪”“篱”“戟”“淫”“携”等字的正确书写,避免错别字。
5.答案:B
简析:“欲何依”表现的是诗人彷徨、找不到人生方向的状态,并非已找到方向、希望有所作为,B选项理解错误。A、C、D选项对诗句的理解均正确。
6.答案:抒发了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坚持气节、不仕元朝的爱国情操以及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可贵精神。
简析:诗中“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体现寒菊不与百花为伍,独守清高;“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结合注释,“北风”双关元朝势力,表达诗人坚守气节、不向元朝屈服的爱国精神。
7.答案:示例:有趣: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速度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地哭闹”。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有益: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不顾危险捕捉黄蜂。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娥的远距离联络……他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都值得我们学习。
简析:“有趣”体现在作者运用拟人等手法,把昆虫描写得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有益”体现在作者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值得学习,如细致观察、大胆假设、谨慎实验等。
8.答案
(1)C
(2)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
(3)B
(4)①军中的将士都披挂铠甲,手拿锐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②公正没有瑕疵,像日月一样光明磊落的,只有大将军(徐达)一个人罢了。
(5)共同原因是他们都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在【甲】文中,周亚夫的军队在细柳营纪律严明,即使是皇帝到来也按照军规办事,不因为对方是皇帝就破坏军纪。在【乙】文中,徐达治军严格,命令有权威性;关爱士兵,能让士兵愿意为他效命;军队纪律好,不扰乱百姓,这些都体现出他治军有方、恪尽职守。所以他们二人都得到皇帝称赞。
简析:(1)“竟毙友谅”中“竟”是“最终、终于”的意思,C选项解释错误。(2)“达时年二十二”表意完整,“往从之”和“一见语合”是不同动作,应断开。(3)“也”表判断,“于”表地点,B选项正确。(4)翻译时注意“被”“锐”“彀”“中正”“疵”等字词的准确翻译。(5)结合两篇文章,从周亚夫和徐达的治军表现、对皇帝的态度等方面归纳共同原因。
9.答案
(1)D
(2)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依据是:文章先介绍了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和重要性(基础介绍),然后详细阐述了硅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应用(应用介绍),最后提到了硅在生物世界中的存在和影响(拓展介绍)。这三个部分之间呈现出一种由基础到应用、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关系。
(3)硅元素在科技发展中可能还会有以下应用:更先进的半导体材料:硅元素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制造更高性能的晶体管、集成电路等,满足科技发展对半导体材料的需求。特殊环境下的应用材料:硅元素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使其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特殊环境下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硅基生物材料:通过深入研究硅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可以开发出更多的硅基生物材料,用于医疗、生物传感等领域。
简析:(1)硅藻并非“硅基生命”,D选项错误。A、B、C选项对文章的理解正确。(2)文章从硅的基本特性到应用,再到生物领域的影响,是逻辑顺序。(3)根据硅的半导体、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推测其在半导体材料、特殊环境、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合理即可。
10.答案
(1)困难:①时间紧迫,到达时距关门仅一个多小时;②天气寒冷,寒风凛冽;③长城北段地势险要,石梯几乎垂直,攀登难度大。表现:①担心时间不够,怕被关在景区,站在石阶上踌躇,心里打退堂鼓;②因寒冷身体打寒颤,脸被寒风吹得生疼。
(2)①侧面烘托出当时天色已晚、天气寒冷的恶劣环境,暗示登长城的不易;②与“我”执意购票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我”登长城的决心;③为下文男孩不顾劝阻、坚持登长城的情节做铺垫,衬托男孩的倔强与执着。
(3)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落光叶子的树人格化,“抖擞着精神”“使劲儿朝太阳挥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树木在寒风中依然充满生机、积极向上的姿态;②营造出一种乐观、昂扬的氛围,与当时黄昏时分、长城壮丽雄浑的景象相映衬,展现出自然的活力,也暗示了面对困难应有的态度。
(4)①“顽皮的孩子”指生活中的普通人,包括“我”和男孩;②“有点倔”体现出人们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倔强与执着,就像男孩虽身有残疾,仍坚持登长城,“我”虽有诸多顾虑,也一路攀登;③“跌跌撞撞、摇摇晃晃”描绘出生活道路的崎岖不平,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会遭遇挫折、困难,但依然会鼓足勇气,一路向前,表达了对顽强拼搏精神的赞美。
(5)内容上:①描绘了男孩离去的画面,路灯拉长的影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展现出男孩坚韧、独立的形象特点;②以歌曲《真的汉子》作结,进一步升华了文章主旨,赞美了如男孩一样在困境中坚持、担当的精神。结构上:①与前文男孩登长城、“我”与男孩同行等情节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②收束全文,给读者以故事结束的明确感,同时引发读者对男孩及文章主题的回味与思考
简析:(1)从时间、天气、地势方面概括困难,从心理和身体反应描述表现。(2)从环境烘托、对比、铺垫等方面分析工作人员劝说的作用。(3)从拟人修辞的表达效果和营造氛围方面赏析句子。(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中关键词的含义,阐述句子深层意思。(5)分别从内容(塑造形象、升华主题)和结构(呼应前文、收束全文)分析段落作用。
11.答案:略
简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围绕“智”展开写作。可写记叙文,讲述自己或他人用智慧解决问题的经历;可写议论文,论述“智”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可写抒情散文,表达对“智”的感悟。注意立意要在材料范围内,语言流畅,不少于600字,避免出现真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