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消逝(shī) 遒劲(jìng) 恹恹欲睡(yàn)
B.鲜腴(yú) 踌躇(chù) 藏污纳垢(gòu)
C.雕镂(lòu) 天堑(qiàn) 惟妙惟肖(xiào)
D.濒临(bīn) 挑衅(xùn) 摩肩接踵(zhòng)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世纪前期,中国画坛流派纷呈,在京津两地,以金城、陈师曾、齐白石等为代表,着一个以保存和发扬国粹为基本宗旨的国画家群体,学界称之为“京津画派”。“京津画派”在中西、新旧文化的交汇点上传统画学文脉。画家们大多强调以传统笔墨功力为基础,或以西洋光影和写生技法为,力图融合出新,各显其长。
A.活跃 延展 借鉴 B.活动 延展 模仿
C.活动 伸展 模仿 D.活跃 伸展 借鉴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5月4日是中国青年的节日。②回顾历史,1919年的这一天,一群热情的青年点燃了青春的火焰,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③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④五四青年节,不仅是对当代青年传承五四精神,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期许,更是对历史事件的纪念。
A.① B.② C.③ D.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传统色彩具有经久不息的魅力。宋代诗人曾几借“谁将山杏胭脂色,来作江梅玉颊红□的诗句,将诗词中美到极致的中国传统颜色演绎得高端而又浪漫。在春晚舞台上,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以舞为语,梅红、沧浪、缃叶、远山黛□43种颜色被唱成歌□舞成画,给观众带去一场视听盛宴。
A.。 ” …… ; B.” …… 、
C.。 ” , 、 D.” , ;
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此诗的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化静力动,使景物富于动态,显得很野辽阔,境界高远,正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真实的体验。
B.颈联则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今人陶醉。
C.尾联诗人写家乡之水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借此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恩乡之情。这份深沉的思乡之叹也便成为诗人在整首诗中始终如一的心境。
D.此诗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时空开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明熙流畅,情韵悠长。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大海中的“阳光使者”——浮游生物》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海中的“阳光使者”——浮游生物
①浮游生物泛指水体中那些没有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很弱的生物。比如水母借助收缩伞状身躯移动,纤毛虫通过抖动纤毛而行。最小的浮游生物只有几微米,而最大的浮游生物要数水母,加上触须,最长可达40米。
②浮游生物基本上随波逐流,因而它们的分布主要受海流影响。这些生物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被称为浮游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捕食其他生物为生的则称为浮游动物。
③浮游生物有着非常阳光的生活态度,可以说是大海中的“阳光使者”。一方面,它们将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从表层海水传递至海底;另一方面,它们奉献自己,供养更为高等的鱼类及海底生物。
④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长大并繁殖后代,一部分逐渐沉降至海底,还有一部分成为浮游动物的“美食”。浮游动物的尸体或排出的粪便也会沉降至海底,这些颗粒较大,沉降速度快,成为海底生物,如珊瑚、海绵、深海鱼等的主要“口粮”。这一过程好像有一台泵将碳元素从海洋表层输送到底层,因此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生物泵”。
⑤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那有没有可能加快“生物泵”的运转效率,从而遏制全球变暖?
⑥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科学家在海洋中进行了多次施肥实验,希望通过增加海洋中的浮游植物,达到让浮游动物多进食、多排泄粪便的目的,以提高“生物泵”效率。事与愿违,这些实验虽然增加了海洋中浮游植物的量,但浮游动物并没有增多,因而排泄的粪便颗粒也没有显著增加。鉴于效果不理想,加上大规模施肥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不良后果,国际社会已经叫停了海洋施肥实验。
⑦浮游生物不仅有奉献自我的美丽“心灵”,还有很高的“颜值”。浮游生物分类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浮游生物时,被它们美妙的身体结构深深震撼。现在有些水晶灯和雕塑的造型设计,就借鉴了浮游生物的结构。
(来源:新华网张旭东有删改)
6.为什么说“浮游生物是大海中的‘阳光使者’”,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游生物将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从表层海水传递至海底。
B.浮游生物奉献自己,供养更为高等的鱼类及海底生物。
C.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都具有将碳元素从海洋表层输送到底层的本领。
D.浮游生物美妙的身体结构令人震撼。
7.选文第④段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诠释 B.举例子 C.列数字 D.打比方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用“几微米”和“40米”两个数据说明了浮游生物体形差异很大。
B.由于浮游生物没有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很弱,所以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基本上”和“主要”两个加点词去掉后是不影响表意效果的。
C.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是区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依据。
D.浮游生物的“生物泵”是不能全面遏制全球变暖的。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 尽、全。
B.且焉置土石 焉:表示语气助词,可不翻译。
C.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D.惧其不已也 已:停止。
10.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甚矣,汝之不惠 D.无陇断焉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交代了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了铺垫。
B.文章写年迈的愚公仅以全家的力量来移山,接着又写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和费时,这些都一再显示了愚公的“愚蠢”,因此他的决定没有得到文中其他人物的支持。
C.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D.这则寓言中的人物语言非常生动,鲜明地反映了不同人物内在的态度、心理和性格,值得细加揣摩。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其五)》)
(4)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②,谕中书③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④,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⑤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选自《宋史·吕蒙正传》)
【注释】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朔方:北方。③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④退以名上:退朝后把姓名呈了上去。⑤谅:相信,信任。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 上尝欲遣人使朔方 尝: (2) 上不许 许: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人可使,余人不及。
15.请结合原文分析,太宗称赞的“蒙正气量”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菊有黄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菊有黄花
丁立梅
①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②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
③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晋代陶渊明随口吟出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名片。以至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一丛菊。菊不朽,他不朽。
④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⑤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⑥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
⑦现在想来,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
⑧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老人们心细,摘了它们晒干,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然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了这事。
⑨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
⑩周日逛衔,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是菊花,摆在那里卖。泥盆子装着,一只盆子里只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 颜色也多,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我还是喜欢黄色的。《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
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选自《杭州日报》,有删改)
16.阅读全文,概括作者围绕“菊”写了“我”的哪几件事。
17.请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18.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②③段的作用。
19.请结合全文,分析结尾段的深刻含义。
七、综合性学习
天津港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处渤海湾西端,辐射东北、华北、西北等内陆腹地,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东部起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服务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枢纽港,也是京津冀的“海上门户”。某班学生将开展以“天津港的发展与影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资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2023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
【材料二】
天津港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绿色港口建设。通过引进环保设备、优化作业流程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港口运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材料三】
天津港致力于打造智慧港口,通过引入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提高了港口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目前,天津港已建成多个自动化码头,并实现了主要业务的线上办理,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材料四】
天津港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枢纽港口,不断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开通新航线、拓展业务领域等措施,天津港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
20.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1.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港的发展特色。
八、名著阅读
22.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作品 人物 文段或评述
《西游记》 (1) 这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1)西行取经,途经历了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骆驼祥子》 (2) (2)没想到事情破的这么快,自己的计划才使了不到一半,而老头子已经点破了题!怎办呢?她的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
《朝花夕拾》 (3) (3)是一个女佣,睡觉时喜欢摆成“大”字。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真诚无私,为童年的我买《山海经》。
《昆虫记》 (4) (4)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他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十卷本科普巨著《昆虫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1) (2) (3) (4)
23.阅读名著,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迪。小文同学想要提高成绩,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仍然不见起色,因此萌生了放弃的念头。那么作为好友,你决定借用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哪个人物来劝说他,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阐述。
九、作文
24.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无数次的错过:或因为犹豫不决,错过了与新朋友相识的机会;或因为一时拖延,错过了和家人共度的重要节日;或因为缺乏自信,错过了上台演讲展示自我的契机;或因为疏忽大意,错过了冲击奖牌的机遇……一次次的错过可能造成了一次次的遗憾,但反过来想想,它也成就了一种别样的美丽,它更能使我们看清自己、认清方向、珍惜拥有。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1.答案:C
简析:A项中“消逝”的“逝”应读“shì”,“恹恹欲睡”的“恹”读“yān”;B项里“踌躇”的“躇”读“chú”;D项“挑衅”的“衅”读“xìn”,“摩肩接踵”的“踵”读“zhǒng”。C选项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2.答案:A
简析:“活跃”表示行动积极、踊跃,更能体现国画家群体的状态,“活动”侧重于具体的行动,“活跃”更合适;“延展”有延伸、扩展之意,能体现对传统画学文脉的拓展延续,“伸展”侧重于向某方向展开,“延展”更准确;“借鉴”是吸取经验或教训,“模仿”是照着样子做,绘画借鉴西洋技法更合适,所以选A。
3.答案:D
简析:D句中“不仅是对当代青年传承五四精神,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期许,更是对历史事件的纪念”语序不当,应先纪念历史事件,再对当代青年提出期许,将两者位置互换。
4.答案:B
简析:“谁将山杏胭脂色,来作江梅玉颊红”是句中引用,引号应在句号前;“梅红、沧浪、缃叶、远山黛”等颜色列举不完,用省略号;“被唱成歌”“舞成画”是并列的动作,用顿号连接,所以选B。
5.答案:C
简析:在《渡荆门送别》中,诗人前半部分心情开阔豪迈,被荆门一带景色吸引,思乡之情并非贯穿全诗,C选项中“这份深沉的思乡之叹也便成为诗人在整首诗中始终如一的心境”说法错误。
6.答案:D
简析:文章称浮游生物为“阳光使者”是因为它们将能量从表层海水传递至海底、供养高等生物、参与碳元素输送等,而浮游生物美妙的身体结构不是其被称为“阳光使者”的原因,D选项错误。
7.答案:C
简析:第④段解释了“生物泵”,运用了作诠释;列举珊瑚、海绵等海底生物,是举例子;把浮游生物输送碳元素的过程比作泵,属于打比方。文中未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所以选C。
8.答案:B
简析:“基本上”“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明浮游生物并非完全随波逐流,海流也不是其分布的唯一影响因素,去掉后表意不准确,B选项中“去掉后不影响表意效果”说法错误。
9.答案:B
简析:“且焉置土石”中“焉”是“往哪里、在哪里”的意思,不是语气助词,B选项解释错误。
10.答案:A
简析:B项“反”通“返”;C项“惠”通“慧”;D项“陇”通“垄”。A选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
11.答案:B
简析: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了家人支持,如“杂然相许”,且愚公移山体现的是他的坚定信念和长远眼光,不是“愚蠢”,B选项理解错误。
12.答案:山山唯落晖;无可奈何花落去;心远地自偏;猿鸣三声泪沾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简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注意“晖”“偏”“猿”“漠”等易错字的书写。
13.答案:(1)曾经;(2)同意
简析:“上尝欲遣人使朔方”中“尝”解释为“曾经”;“上不许”中“许”是“同意”的意思。
14.答案: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比不上他(或不知他)。
简析:翻译时,“使”是“出使”,“不及”表示“比不上”。
15.答案:宋太宗让吕蒙正推荐出使的合适人选,吕蒙正三次都推选同一个人,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此人称职,可见吕蒙正唯才是举;从吕蒙正不愿为了取悦宋太宗而耽误国家大事之举,可以看出他具有忠贞为国的气魄;吕蒙正不因宋太宗的身份而改变自己的决定,从中看出他正直、坚持原则的品性;吕蒙正在与宋太宗的多次辩驳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可见他有据理力争的胆量。
简析:从吕蒙正坚持推荐同一人且此人称职,可看出唯才是举;从他拒绝迎合太宗,能体现忠贞为国;面对太宗质疑坚持己见,体现正直、坚持原则和据理力争。
16.答案:①我在姐姐帮助下,梳着仕女发型,顶着满头菊花跑出家,惹得村人围观。②我羡慕父亲枕着的菊花枕,自己也决心做一只,却没做成。③我周日逛街买回一盆黄色的菊花。
简析:从文中第⑥段姐姐用菊花帮“我”梳头,“我”顶着菊花跑出去;第⑧段“我”羡慕父亲的菊花枕却没做成;第 段“我”买黄色菊花等情节概括得出。
17.答案: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菊花清芳素雅、色彩缤纷、充满活力、随意又随性的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和赞美。
简析:把野菊花比作小丫头,“挤着挨着”“兴奋着、欣喜着”赋予野菊花人的特点,从修辞效果和表达情感方面分析。
18.答案:这两段从最大众、最经典的篱笆外富有诗意的菊入笔,自然引出后文我所熟悉的野菊花(或为下文写野菊花做了铺垫);篱笆外的菊因入得诗而被千秋万代所铭记,与我所熟悉的几乎没名没姓,让乡人见了都不以为意的野菊花形成对比,而正是这名不见经传的野菊花却寄托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作者对其充满了感情。
简析:从结构上看,引出下文;从内容上,将篱笆外的菊和野菊花对比,突出野菊花承载的情感。
19.答案:黄色菊花唤起作者对天真烂漫的童年、温馨的亲情、淳朴的乡情等的美好回忆,这份回忆带给“我”的内心以无尽的温暖,足以抵御秋天的寒冷,体现了作者对菊花的独特而深刻的感情。
简析:结合前文与菊花相关的童年、亲情、乡情等内容,从回忆带来的温暖和作者对菊花的感情方面分析。
20.答案:2019-2023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定增长(或呈逐年上升趋势)。
简析:从材料一图表数据可以看出,2019-2023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逐年上升,据此概括。
21.答案:天津港的发展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进绿色港口建设,二是打造智慧港口,三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简析:从材料二推进绿色发展、材料三打造智慧港口、材料四加强与周边合作交流等内容概括得出。
22.答案:(1)唐僧;(2)虎妞;(3)阿长(长妈妈);(4)法布尔
简析:根据《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的情节,可知保护的是唐僧;《骆驼祥子》中“计划被老头子点破”且形象如“煮老了的猪肝”的是虎妞;《朝花夕拾》里摆“大”字睡觉、为“我”买《山海经》的女佣是阿长;《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
23.答案:示例:小文,你看《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徐海东,他是窑工出身,可以说非常贫苦,甚至后来因为参加革命,家里的很多亲属都被杀害了。遭遇了那么大的打击,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而是革命意志坚定,浴血奋战,成为连国民党都要重金悬赏的红军首领。和他相比,我们遇到的困难是多么渺小呀,我们不能被困难打败,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简析:选择《红星照耀中国》中徐海东等具有坚韧品质的人物,结合其经历,与小文遇到的困难对比,鼓励小文坚持。
24.答案:例文:略
简析:作文围绕“错过”展开,可从个人成长、情感体悟、梦想追逐等角度立意。记叙文通过具体事例,如错过交友、展示机会等,展现错过后的成长;议论文通过分论点论证错过的意义,如自我认知、奋进动力、懂得珍惜等,最后总结强调积极面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