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卷
一、语文实践活动(72分)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宛如一颗蓝色的宝石,孕育着无数生命。人与自然,经历着一场永恒的对话,更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班级组织“人与自然”专题学习活动,同学们即将分组开启探索之旅。活动一:做中学
1.(5分)第一组制作“水中藏世界”主题手册,同学针对封面展开讨论。
小深:封面将与水有关的汉字设计成背景,与“水”呼应,真有创意! 小鹏:(1)“chéng ”的本义是水清澈而平静,后引申为清楚明白。 小深:我还发现有些字的含义与水流动的方向有关。比如“涌”指水向上冒,(2)“màn ”指水向四周缓慢地流动。 小鹏:但“益”放封面不合适,你看“精益求精”中“益”的词义为(3) (A.更加 B.增加 C.好处),和水没有关系。应该换成(4)“ ”字,因为古人用加注偏旁的办法创造新的字,来表示“益”的本义“液体从器皿的开口处流出”。 小深:有道理,看来(5)“ ”这个字也不合适放封面,因为它大多数时候带有贬义。
2.(10分)手册扉页辑录诗文,记录了不同形态水的相关内容,请你补全。
(1)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3)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 (汪国真《热爱生命》)
(4)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我发现,古诗文抓住“水”意象的不同特点,赋予不同的情感。因为水面有宽阔的特点,所以水可以表现(7) 的心态,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8)“ , ”;因为水有流动的特点,所以可以抒发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叹,如《<论语>十二章》中“(9) ,不舍昼夜”。
3.(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最适合做结尾的句子( )
水一上路就成了河 薛卫民
水停下来的时候 就是湖泊 水一上路去远方 就成了河 我什么都不想的时候 就傻乐 我的心事一睡醒 就哼歌 哼歌和听歌 是不一样的 听歌时 我就是湖泊 水越深我就越沉默 哼歌时
A.我就是海/悄悄地把所有心事都浸湿
B.我就是海/所有的浪花都能听到我
C.我就是河/悄悄地把所有心事都浸湿
D.我就是河/所有的浪花都能听到我
4.(4分)《西游记》中有很多与“水”相关的情节,请你概括两处。
活动二:研中学
5.(14分)第二组同学参加了茅洲河研学活动,为主题手册收录深圳河流的故事。
第一站:参观茅洲河展馆
茅洲河的前世今生
起源 茅洲河从阳台山和凤凰山的涓涓细流开始,流经石岩、光明、松岗和沙井等地,汇入珠江口伶仃洋,是宝安的母亲河,因水草丰茂、沙洲点点而得名。在一片悠然山水间,茅洲河不经意的一弯,冲积出一片视野绝佳的开阔湿地。
发展与问题 改革开放后,宝安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同时也对茅洲河造成了严重污染。茅洲河成为宝安脸上的一道疤,连曾经依偎在身边的沿岸居民都将向河一面的窗户紧紧封闭。
蝶变重生 2016年开始,深圳市开展最高要求的治水工作。2393公里的管网,15000人的工作投入……茅洲河通过碧道建设,以贴近自然的手法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重新疏理河道内绿洲,恢复水流蜿蜒性,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如今,蝶变重生的茅洲河已经成为广东省生态修复的经典案例。
茅洲河志愿服务队
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治水成果,让宝安人的“母亲河”永葆“清颜”,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自发加入护河行动。社区党委获悉老人们的想法后,积极支持老人们投身志愿服务,开展“‘老伙伴志愿行’银河护卫队”培育计划。该计划吸引了社区30多位老人积极参与,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结对,组建一支“银河护卫队”。只要不是大风大雨,“银河护卫队”都会去河边巡查,随身带上垃圾袋,拾捡河道周边的垃圾。
茅洲河志愿服务队“银河护卫队”的队长说:“要感谢社区让老人家发挥自己的余热,志愿服务不分老少,环境保护不辞年高,我们很开心能够加入到治水护河行动中,用自己的微薄力量让这条哺育我们的母亲河更加美丽。”
第二站:燕罗湿地看花
燕罗湿地公园是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组成部分。这片弯月形河滩群花环簇,美人蕉绚丽绽放,水清岸绿,滨河胜景复现。经过华丽转身,现在公园兼具水质净化和游憩休闲功能,堪称全市治河造景典范。
洋金凤 美人蕉
特点及功能:花朵形状奇特,像彩蝶般生动形象,如同凤凰涅槃般的重生。生长迅速、适应力强,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对改善茅洲河土壤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治理水源地,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植物。 特点及功能:为湿地的花海增添绚丽的色彩,而且它还是潜流湿地中的重要功臣,能通过根系将水中的重金属、氨氮、总磷等吸附,进一步对周边松岗场排出的污水进行净化。
◎第三站:参观洋涌水闸
活动一:鹭岛观鸟
洋涌河水闸作为茅洲河上的制高点,可以看到成群的鹭鸟,或在空中盘飞,或在水闸下方的鹭岛驻足休憩,形成一幅壮阔的林鸟图。鹭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物种类之一,也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类指示动物。一只鹭鸟起飞降落时翅膀的扑闪,优雅的姿态,会让人心醉神迷。
活动二:观看水上运动
一开始,深圳的水上运动不是十分普及,主要原因是很少有适合运动员训练的水道。茅洲河的洋涌河段一开始乌黑发亮,臭气熏天;修复后,赛道宽直,水质变清,空气清新,从而适合开展皮划艇、赛龙舟等多项水上运动。因此,茅洲河的生命活力被激活、释放了出来,而它宽阔的水域、平缓的水流也为赛事增色不少。现在,茅洲河龙舟赛成为了深圳市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体育和民俗文化品牌项目之一。
(节选自“深圳水务”《宝安日报》《茅洲河:流淌的深圳记忆》等)
(1)以下关于茅洲河研学活动的笔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6年开始,宝安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茅洲河遭到严重污染。
B.茅洲河生态环境改善既有政府高度重视的原因,也有志愿者的功劳。
C.燕罗湿地公园的植物仅具观赏价值,对茅洲河环境治理没有影响。
D.茅洲河龙舟赛将来会成为深圳市较有代表性的一项体育品牌项目。
(2)一位同学在制作手册“茅洲河名字由来”的内容时,误把“水草丰茂、沙洲点点”中的“洲”,写成了“思君不见下渝州”的“州”。请结合词义,告诉他如何避免写错字。(3分)
(3)物象可以体现人物形象。整理手册时,你准备为茅洲河志愿服务队的护河故事配上图画。请从中选一种图形元素,写出配图理由。(5分)
(4)请为茅洲河景区拟写一句宣传语,要体现特色,富有吸引力。(3分)
示例:
锦绣中华——一步跨进历史,一日畅游中国。
世界之窗——您给我一天,我给您一个世界。
活动三:读中学
6.(11分)同学们通过阅读文本,对“人与动物的关系”开展了讨论。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某恶鼠,破家①求良猫。厌以腥膏②,眠以毡罽③。猫既饱且安,率④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选自清代乐钧《耳食录》)
【注释】①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破:倾尽。②腥膏:鱼和肥肉。③毡罽(jì):毡子和毯子。④率:大都。
(1)解释加点词含义。(2分)
语句 方法 释义
意暇甚 联系上下文 ①
厌以腥膏 成语迁移:贪得无厌 ②
(2)以下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依次讲述了屠户“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的故事,扣人心弦。
B.甲文通过写屠户和狼的几次交锋重点突出屠户胆小怕事的心理。
C.乙文告诉我们:如果环境过分安逸,人的斗志就会被消磨掉。
D.乙文划线处正确断句为“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3)请从“暴”字入手,分析屠户和猫的形象。(6分)
语句(翻译) 形象分析
甲:①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暴”字表现了屠户③ 的形象。
乙:② 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暴”字侧面烘托猫④ 的形象。
7.(16分)现代文阅读。
一只不抓耗子的猫
张洁
①我常对人说,我们家的猫出身于书香门第。只要书橱上的玻璃门没有关严,它肯定会跳进去,挨着个儿把每本书嗅一遍,好像它能把书里写的事,嗅个一清二楚。
②每当我伏案写作的时候,它不是在我的稿纸上走来走去,便是安静地蹲在我的稿纸旁,看我写作,两个眼珠子随着我的笔尖移来移去,好像能看懂那些字……直到夜深,它困了,困得直打盹儿,可还是不肯回窝。
③应该说,它的记性和悟性都不差。第一次来我家时,一进家门,我就把它在一个装了煤灰的纸盒子里放了放,它便领悟那是给它准备的厕所,当即举行了开幕典礼。纸盒的边沿,齐着它的下巴,只露出小脑袋和竖着的尾巴,然后神色庄重地撒了第一泡尿。我们被它那专注、严肃而又认真的神情逗得哈哈大笑,它却不为所动,眼睛眨也不眨,依旧瞧着正前方。之后,只要纸盒里换了新的煤灰,它准跳进去撒泡尿,哪怕刚刚上过厕所。
④它听得出家里每个人的脚步声。尽管我们走路很轻,并且还在门外楼梯上踏步的时候,它便早早守在门旁。它知道玩游戏的时候找谁,吃食的时候找谁,并且像玩杂耍的乞讨人,在你面前翻几个滚。
⑤它会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蹲在窗台上,看窗外的飞鸟、风中抖动的树叶、院子里嬉戏的孩子、邻家的一只猫……那时,它甚至显得忧郁和凄凉……
⑥逢到我写作累了,或是心绪不好的时候,我就和它玩上一阵,那是我一心一意、死心塌地的休息。
⑦但是,它长大了,越来越淘气,过去我们认为万无一失的地方,现在都不安全了。而且它鬼得很,看上去睡得沉沉稳稳,可你前脚出门,它后脚就干坏事:咬断毛线,踹碎瓷器,把眼镜、笔、手表、钥匙不知叼到什么地方去,害得你一通好找,或是在我那唯恐别人乱动的书桌上驰骋一番……然而,只要一听见我们的脚步声,它便立刻回到窝里,没事人儿似的假寐起来。
⑧我们就说:“这猫太闹了,非把它送人不可。”
⑨不过说说而已,并不当真。最后促使我下决心把它送走的原因,是它终于咬碎了一份我没留底稿的文章。再加上天气渐渐热了,一进我们家的门,就能嗅到猫屎、猫尿味儿。还有,猫鱼难买。于是我们决定把它送给邻居。
⑩它像有第六感,知道大难临头,不知躲进哪个旮旯儿,怎么找也找不到。我把众人请出屋子,因为它平时最听我的招呼。费了好大劲儿,终于把它引了出来。
母亲说:“给它洗个澡再送走吧,它又蹭黑了。”那几天,母亲的血压又上去了,没事待着头都晕。
我说:“您歇会儿吧,这又不是聘闺女。”
它走了,连同它的窝、它的厕所,一起搬走了。
屋里安静了,所有怕碰、怕磕、怕撕的东西,全都安全地待在它们该待的地方,然而我们都感到缺了点儿什么。
那一整天,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老在想,它相信我,超过了相信自己绝对可靠的直觉,由于感情用事放弃了警觉,以为我招呼它,是要和它玩耍。当它满心欢喜地扑向我时,我却把它送走了。
我尝到了一点儿“出卖”他人的滋味。
欺骗一只不知奸诈的动物,就跟欺负一个天真、轻信的儿童一样,让人感到罪过。
第二天一早,母亲终于耐不住了,去邻居家看看情况如何。邻居抱怨说,一进他们家,它就不见了。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已经二十四小时没吃、没喝了。
可它听见母亲说话的声音,立刻从遁身之处钻了出来。母亲抱住了它,心疼地说:“我们不给了。”
邻居大概也看出来这是一只难对付的猫,巴不得快点儿卸下这个包袱。
母亲抱着它和它的窝、它的厕所又回来了。一进家门,它在沙发上、床上、书桌上、柜子上,跳上跳下,猛一通疯跑,显出久别重逢后的兴奋和喜悦。母亲一面给它煮鱼,一面叨叨:“他们连人都喂不好,还能喂好猫?以后就是送人,也得找一家疼猫的。”
现在,七十多岁的母亲,依旧为给猫买鱼而四处奔波,我们家里依旧有一股猫屎、猫尿的臊味儿和煮鱼的臭味儿。它依旧不断惹我们生气,生气之后我们依旧会说:“这猫太闹了,非把它送人不可。”
可我知道,除非它自己不愿在我们家待下去,不然,它会老死在我们家了。
(选文有删减)
(注:聘闺女指旧时女方父母通过三媒六娉的方式把女儿嫁到婆家。)
【初读疑惑】为什么文章没有提到猫抓不抓耗子却以此为题?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要在反常处停留、品读,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
【思考过程】
(1)请用叙事弧线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2分)
知识卡片:叙事弧线是指以连续的方式叙述情节起伏的弧线,它能够直观呈现事件的动态发展。
(2)【反常 用词】任选一句,从大词小用的角度赏析加点词的妙处。(2分)
第①段:我常对人说,我们家的猫出身于书香门第。
第③段:一进家门,我就把它在一个装了煤灰的纸盒子里放了放,它便领悟那是给它准备的厕所,当即举行了开幕典礼。
(3)【反常 句式】请在第 段、第 段中选择一句,为它做朗读设计。(从语调、重音、停连等角度中选择两个角度)(3分)
第 段:它走了,连同它的窝、它的厕所,一起搬走了。
第 段:母亲抱着它和它的窝、它的厕所又回来了。
(4)【反常 重复】第⑧段和第 段都出现了“这猫太闹了,非把它送人不可”的感慨。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5)【反常 标题】经过以上思考,请分析作者以《一只不抓耗子的猫》为标题的原因。(3分)
(6)【反常 联读】文言文【乙】和本文的猫都不抓老鼠,但主人对它们的态度却有所不同。请比较他们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3分)
8.(4分)离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百草园,离开江南水乡绍兴,鲁迅开始了越来越广阔的学习之旅。请结合《朝花夕拾》中作者的某一段学习经历,分析该经历对他的人生所产生的影响。
示例:《琐记》中鲁迅在矿路学堂学习时,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了解“进化论”的思想。这一方面开拓了他的文化视野,让他认识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他探求真理的精神。
二、写作(45分)
9.(50分)文学社开展“人与自然”主题征文活动,请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水,千姿百态。或深沉宁静,或汹涌奔腾,或清澈纯净,或自由灵动,或以柔克刚,或容纳百川……总有人像水的品性,带给你智慧和力量。
请将《你,如水一般》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选任务,不少于600字;(2)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
10.作文。
请你化身为《一只不抓耗子的猫》中的猫,依据情境合理地发挥联想和想象,以猫的口吻,讲述你重回家中后,再次掀起的家庭“风波”,以此写一篇想象作文。自拟题目,情节不能与阅读文段雷同。
要求:(1)自选任务,不少于600字;(2)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卷
答案及简析
1.(1)澄;(2)漫;(3)A;(4)溢;(5)溺
简析:“澄”本义指水清澈平静,“漫”表示水向四周缓慢流动。“精益求精”中“益”是“更加”的意思,“溢”可表示“益”的本义“液体从器皿的开口处流出”,“溺”多含贬义,不符合“水中藏世界”主题手册封面积极的氛围。
2.(1)小桥流水人家;(2)巴山夜雨涨秋池;(3)便只顾风雨兼程;(4)闻道龙标过五溪;(5)夜阑卧听风吹雨;(6)水何澹澹;(7)胸襟开阔;(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9)逝者如斯夫
简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需准确记忆诗句内容,注意“涨”“阑”“澹”“悬”等易错字的书写。根据水的不同特点及相关诗句的理解,水面宽阔可体现胸襟开阔,对应《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水的流动可象征时光流逝,对应《<论语>十二章》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C
简析:诗歌前文将水的不同状态(湖泊、河)与人的不同心境和行为对应,“听歌时”对应“湖泊”“沉默”,“哼歌时”应对应“河”,且“悄悄地把所有心事都浸湿”与前文“水越深我就越沉默”形成对比,体现情感从内敛到释放的过程,更符合诗歌温柔细腻的基调。
4.示例一:黑水河遇险,唐僧八戒被鼍龙捉去,沙僧入水打探,悟空找来摩昂太子捉回鼍龙,河神助师徒过河。示例二:唐僧师徒喝了某条河的水有了胎气,需解阳山的水解胎气,解阳山看门仙人与牛魔王有关引发后续故事。
简析:《西游记》中与“水”相关情节众多,需熟悉原著,选取典型情节进行概括,突出与“水”相关的关键事件和人物活动。
5.(1)B
简析:A选项,宝安高速发展阶段茅洲河被污染是在改革开放后,并非2016年;C选项,燕罗湿地公园的植物不仅有观赏价值,还对环境治理有重要作用;D选项,茅洲河龙舟赛已经是深圳市有代表性的体育和民俗文化品牌项目之一。B选项,茅洲河生态改善既得益于政府治水工作,也离不开志愿者的护河行动。
(2)“洲”有水字旁,与水有关,本义指水中的陆地,如“沙洲”“绿洲”;“州”本义为水中可居之地,后引申为行政区划名,如“广州”“苏州”。在“水草丰茂、沙洲点点”中应使用“洲”,表示水中的小块陆地,这样更能体现茅洲河的特点,下次书写时可根据字的部首和本义来区分。
简析:从汉字的部首和本义出发,解释“洲”和“州”的区别,结合“水草丰茂、沙洲点点”的语境,说明“洲”字的正确用法及原因。
(3)示例:选A。洋金凤花朵形状奇特,像彩蝶般绚丽,如同凤凰涅槃般重生,它生长迅速、适应力强,能吸收有害物质,改善土壤环境,就像茅洲河志愿服务队的老人们,虽年事已高,但积极发挥余热,迅速适应护河工作,为改善茅洲河环境贡献力量,所以选择洋金凤配图很合适。
简析:选择一种图形元素,如洋金凤,从其特点(花朵形状、生长特性、环保作用)与志愿服务队老人们的精神品质(发挥余热、适应工作、保护环境)的相似性进行阐述,说明其作为配图的合理性。
(4)示例:茅洲河——治水典范,生态画廊,休闲胜地。
简析:宣传语要体现茅洲河的特色,如治水成果、生态环境、休闲功能等,语言简洁且富有吸引力,可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6.(1)①悠闲;②满足
简析:“意暇甚”结合前文狼的表现,可推断“意”是“神情、态度”,“暇”为“悠闲”;“厌以腥膏”根据“贪得无厌”中“厌”为“满足”的意思进行迁移理解。
(2)C
简析:A选项,甲文故事顺序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B选项,甲文突出屠户的机智勇敢;D选项,乙文断句应为“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C选项,乙文中猫在安逸环境下失去捕鼠斗志,揭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3)①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了。②甚至有的猫还和老鼠一起玩耍,老鼠因此越发猖獗。③当机立断、勇敢果断;④慵懒、失职
简析:翻译句子时注意“暴”“以”“以故”“益”等字词的理解。“暴”字在甲文中体现屠户面对狼时的果断行动,展现其勇敢;在乙文中通过老鼠“益暴”侧面表现猫的慵懒和不履行职责。
7.(1)①小猫淘气,给家庭带来困扰;②决绝;③小猫被接回;④喜悦与包容
简析:根据文章内容,小猫长大后淘气闯祸是矛盾所在,家人决定送猫体现决绝,最后小猫被接回带来喜悦,家人对它的包容也得以体现。
(2)“书香门第”一词,原指有学问、有文化的家庭,这里用来形容猫的生活环境,幽默风趣地表现了猫对书籍的亲近感。“开幕典礼”一词,原指重大活动的开始仪式,这里用来形容猫第一次使用厕所,生动有趣地突出了猫对厕所使用的专注和认真。
简析:“书香门第”“开幕典礼”这些大词用于描述猫的行为和生活场景,大词小用,使语言幽默诙谐,增强了趣味性,也突出了猫的可爱特点。
(3)第 段朗读设计:语调:低沉、略带伤感。停连:“它走了”(稍作停顿),“连同它的窝、它的厕所,一起搬走了”。第 段朗读设计:语调:欢快、激动。重音:“又回来了”。
简析:第 段猫被送走,家人不舍,所以语调低沉伤感,停连突出猫离去的情景;第 段猫回来,家人喜悦,语调欢快激动,重音突出“又回来了”体现这种情感。
(4)第⑧段中的“这猫太闹了,非把它送人不可”是主人因为猫的淘气行为感到困扰和无奈,产生了送走猫的念头。而第 段中的这句话则是在猫被送走后又被接回的情况下再次出现的,表达了家人对猫既爱又恨的矛盾情感,虽然猫淘气,但家人已经无法割舍对它的深厚感情。
简析:结合两段不同的语境,第⑧段猫淘气让家人困扰,第 段猫已回归,家人虽嘴上抱怨但内心喜爱,体现出家人对猫复杂的情感。
(5)作者以《一只不抓耗子的猫》为标题,原因有三:一是这只猫的行为与传统意义上猫抓耗子的职责形成了反差;二是这一反常标题与文章探讨的人与宠物情感、家庭生活主题形成了呼应;三是这一标题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力,激发读者好奇心,引导读者深入阅读。
简析:从内容上,猫不抓耗子与传统认知不同;从主题上,与文章表达的情感和思考相契合;从效果上,能吸引读者兴趣,引发阅读欲望。
(6)文言文乙中的主人对猫失望愤怒,认为猫没有履行捕鼠的职责;而本文中的主人对猫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它不抓老鼠,也依然愿意包容和照顾它。造成这种态度差异的原因在于,前者更注重猫的功能性,后者更注重猫的情感价值。
简析:文言文乙中主人看重猫捕鼠功能,猫失职便被抛弃;本文主人注重与猫的情感,猫带来欢乐和陪伴,所以即使不抓鼠也被包容,通过对比分析原因。
8.示例一: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的经历。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影响着鲁迅,让他感受到温暖;而他看到中国留学生的麻木和日本学生的歧视,以及观看影片事件,促使他弃医从文,走上了批判封建旧思想、唤醒民众的道路。示例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在三味书屋,他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学习了很多经典著作。这一方面让他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在三味书屋也感受到了封建教育的一些弊端,如刻板的教学方式等,这也促使他在后来的思想中对封建教育进行批判。示例三: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给他买来了《山海经》,这虽然不是正规的学校学习经历,但也是一种知识的获取。这件事让鲁迅感受到了阿长的善良和对他的关爱,同时《山海经》中的奇幻故事也激发了他的想象力,对他的文学创作中想象力的运用有着一定的影响。
简析:结合《朝花夕拾》中鲁迅的具体学习经历,如在仙台学医、在三味书屋学习、从阿长处获得《山海经》等,分析这些经历对他思想、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影响,突出经历与成长的关联。
9.略
简析:本题为半命题记叙文,围绕“你,如水一般_______”,补充内容后,需结合“人与自然”主题,通过叙述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如“水”般的品性,以及带给“我”的智慧和力量,注意情感真挚,叙事完整。
10.略
简析:本题为想象作文,以《一只不抓耗子的猫》中猫的口吻,讲述重回家中掀起的“风波”,需合理想象,情节新颖有趣,符合猫的特点,避免与原文情节重复。